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2020-10-21马莲莲
马莲莲
素质教育的起点是学生,落脚点还是学生,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如何改进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主动发展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因材施教,使学生主动地学
课堂教学要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放手学生主动参与。如课本让学生看,概念让学生抽,思路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尽量让学生获得知识的独立性,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有利于快着快学、慢着慢学,各得其所,教师应及时了解各层次学生对所学内容认知情况和疑难问题,尔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以学论教,教为学服务。
二、揭发兴趣、使学生乐学
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设计既有知识情趣,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如几何入门教学时,教师指出:我们面前的课桌,门、窗户等都是什么图形?为什么照相机的架子是三根脚的?要制作成什么形状的窗户,能使太阳射进来的光线最足?怎样画国旗上的五角星?这些都是与几何有关的问题,待我们在学习中逐步解决。实际应用广阔,自然使学生产生了要学习几何的强烈愿望。
在导入新课题时精心设疑,使学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引起学习动机。例如:教学“圆”一节课时,教师一上课就问“我们自行车的车轮是圆的,换成方的行不行?”“不行”。“为什么?”“方的不容易滚动”。“那椭圆行吗?”,“为什么圆的行哪?”这样的设问画龙点睛,学生脑海里自然映现出圆的基本特性“———”“中间长”,以较高的热情投入到新课学习当中。
三、循循善诱,使学生会学
爱因斯坦指出:“知识是死的,而学校是为活人服务。”素质教育要求数学社会化,把纯粹的数学知识融于现代科学实验和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以启迪学生的心智,逐步锻炼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最终形成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培养学生乐学乐于探索的精神。例如:“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问题:三根木棒能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发现居然不能组成三角形时,感到很奇怪,而当老师把最长的一段截取一段时就可以和其他两根组成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三角形三边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大小关系。这样的实验,这样的思维,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变死学死背为活学活用。
在教学中,借助电教手段,为学生的思维“铺路搭桥”,引导学生透过抽象教材,看到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如:讲:“轴对称”时,应用电脑辅助教学,制作一只会飞的蝴蝶,立刻 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通过对蝴蝶的一对翅膀的运动中认识了轴对称的关系,并能举出许多轴对称的实例。
四、保护学生的意见,包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
保护学生的异见,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包容学生的误见有利于维护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其大胆想象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创见,有利于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精神的定向和深入发展。在教学中尤其是数学教学中,我们不妨多给学生一些民主。民主的教育所营造的和谐氛围是孕育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一味地责骂和训斥只能扼杀你言语下的瓦特,爱迪生和牛顿。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师爱这种特殊的社会性情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发挥学生的自创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能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题为《学生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 我们的教育无疑该担当起创新精神的时代责任,给学生的思维以广阔的天空。这样创新能力便会水到渠成,创新人才必将呼之即出。
五、挖掘数学思维,使学生把握数学的真谛真正有实际意义的教学并非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大堆知识,去应付考试而主要应该是能掌握一些思维方式和一些思维方法和一些基本观念,这也是中学数學教学的一些关键任务,主要包括简单化思想,数与形结合思想,分类与统一思想以及抽象思维模型法等等。指导学生依托这些数学思维和方法构建概括性高、通用性强,具有统摄作用的知识框架,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为灵活运用知识和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甚至让学生终身在数学王国里徜徉而流连忘返。
总之,课堂上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与艺术指导,激发学生是主体意识,培养优秀的主体素质,引导学生成长为竞争型、开放型、创作型的人才以豪迈的气魄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