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思考
2020-10-21杨凡
杨凡
摘 要:工匠精神是学生立足社会之本,是中职教育的灵魂,是国家走向工业强国的必然选择,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意义重大,中职学校应采取切实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养;中职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产业升级离不开“工匠精神”已作为国家决策层的共识,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此后,工匠精神成为了一个热词频繁提及。
由此,中职学生作为参与中国智造与创造的“直接责任人”,必须培养其工匠精神。
一、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喜欢不断地打磨、雕琢自己的产品,享受产品在自己手中升华的过程,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和极致,最后向社会创造出卓越的产品、一流的服務,给用户带来完美的体验。
工匠精神适合于各行各业,其内涵主要包含:创新,勇于突破;精益求精,对工作、任务追求极致;敬业,对待工作专注、坚持。工匠精神在中职学生身上主要体现为:学习专注、有耐心,勤奋好学;对所学专业认同,对未来从事的职业有荣誉感、使命感;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等等。
二、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
工匠精神体现在职业生涯里为客户创造产品,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但工匠精神的培养却始于职业教育。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匠精神是国家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作为消费者,当我们抛开爱国情绪,仍能理直气壮地选择国产时,当全世界给中国产品的标签不仅仅是性价比高时,我们的国家才真正迈进了工业强国的行列。这一伟大目标与愿景的实现,需要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而要切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二)工匠精神是中职毕业生立足社会的必备素质
谈到工匠精神,我们很容易想到木匠祖师鲁班的创造,庖丁解牛的精湛技艺,张衡观天测地的坚持。对某一方面工作的专业是立足社会的资本。社会在变化,中职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工作也在不断地变化更新,他们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热爱工作,对任务负责,勤于学习,这样在面临不同的职业岗位时,才能够适应并快速获得成长。因此工匠精神的培养将帮助学生更好的立足社会。
(三)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
职业教育直接向社会输出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繁荣息息相关。而企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繁荣需要工匠精神的强力支撑,因此做好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向社会输出具有工匠精神的一线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责任。
三、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
(一)转变观念
如果问到哪个国家最具有工匠精神,大多数人会想到德国,或者日本。比如德国,只有8000万人口,却拥有2300个世界名牌,大家对德国产品的印象,往往是可靠、先进。德国工人在工作的时候会认为自己的工作很专业,是在创造一流的产品与服务,这种观念是塑造德国工匠精神的原因之一。而中国工人往往会认为自己从事的是低等的体力劳动。
中职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考落榜生的选择,社会没有形成给予中职生平等或更高评价的氛围,而中职生自身也认为自己是由于中考落榜才上的中职,并非出于自身的职业规划。这种观念将导致工人社会地位难以提升,中职学生对自身以及将从事的职业不自信,这种观念是培养工匠精神的一大阻碍,这种观念必须转变。
观念的改变需要社会的配合,比如给予技术工人更高的物资待遇与社会地位,而在学校则需要向学生进行灌输,让学生明白中职和普通高中一样,是我国教育系统的一个分支,是平等的教育环境,中职学生是出于自身职业规划而选择了中职,通过观念的转变帮助学生找到自信与认同,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精神与信念。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在对技能的传承中,体现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工匠精神。
(三)提高教师素养
在践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教师素养会成为影响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一个重要因素。职教老师首先作为老师需要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但针对职教这一特殊性,同时更需要有专业的实践技能以及与企业接轨的丰富经验。针对这一需求,首先学校要对目前的师资人才渠道进行改革与创新,必要时可向企业引进高素质工作人员;同时针对现有师资,应在保证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鼓励老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提升,或者学校组织相关的培训。通过对师资能力的提升,进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四、小结
工匠精神不应局限于口号,更应该在中职学生培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得到充分的体现。每一所中职学校,都应该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既是帮学生立足,长远来看,也是为学校的繁荣不衰在努力,更是为国家走向工业强国在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