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类院校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2020-10-21吴帅帅
吴帅帅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一环。在当前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急需大量农林类人才,当前针对农林类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薄弱环节,如何有效整合农林类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联系,以达到协同育人的高效率,是迫切解决的问题。2020年3月,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正式实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从岗位职责、职业角色、教授内容以及教育目标都有一定的相关性,使得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關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协同育人
前言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南京林业大学作为国内主要的农林类院校之一,不断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模式。近年来,南京林业大学不断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先后出台了水杉思政名师计划,网络思政名师等,同时结合实际发展需要,修订了南京林业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与辅导员考核实施细则,明确了辅导员队伍建设方向。由学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以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教学为平台,联合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学生工作处,整合了专业的思政课教师与专职的辅导员队伍来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目前来看成果显著。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模式现状分析
第一,专业学历背景的差异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相比,学历层次较低,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目前专职辅导员中有博士学位的有2人,博士在读1人,其余均为硕士研究生学历,而且专业背景颇为繁杂,有文史类专业,理工类专业,艺术与体育类。而专职的思政课教师的学历基本为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更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较为扎实,理论说服能力强。
第二,教育教学场地的差异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思政课教师授课场所通常是教室,大班授课,学生人数较多,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且课堂时间有限,无法针对到每一个同学,使得效果不是很明显。而辅导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地的需求不统一,可以在教室教学,也可以在办公室,学生宿舍,基本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但是基于辅导员知识的储备有限,导致教育的效果同样不理想,辅导员的作用更像是一名倾听者的角色,无法在整个的交流中实现话语的掌控,有效的引导。
第三,职业角色定位不同导致了不用的教育方式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定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与知心朋友,所以在承担学校的具体工作中,工作内容较为复杂,在高校管理中,学院,各党政群部门中起到桥梁的作用。思政课教师,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是指传统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承担着学生的教学科研任务,而辅导员承担着的是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等。
第四,高校人事聘任的不用导致了思政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近5年招聘的辅导员,均为人事代理人员,而思政课专任教师均为事业编制内人员,不同的人事聘任关系导致了队伍的稳定性较差,所以就会产生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较大。专任教师则不然,可以潜心研究专业理论,结合时事政治,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校思政课教育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岗位职责的相关性
首先在政治上,思政课教师应当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模范践行高等学校教师师德规范。高校辅导员主要在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从中可以看出,一虚一实,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从理论方面着手,将最近的理论,政策,会议精神结合最新时事通过讨论的方式积极引导大学生,高校辅导员是日常学生事务的管理者,在处理具体的学生事务过程中,再进行强化。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职业角色的相关性
在职业身份上,根据教育部要求,高等学校应当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是行政管理者,也可以是专任教师。思政课教师可以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科遴选优秀教师,这些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日常教学内容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思政课教师可以是党政管理干部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党政干部的优势是较为熟悉国家的大政方针,对于政策性问题的解读较为全面准备。辅导员同样也是,既是教师也是管理者。高等学校可以从优秀专任教师、管理人员、研究生中选聘一定数量兼职辅导员。期中看出,从某种角度来看,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与具有一定条件的辅导员实现角色转换。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教授内容的相关性
思政课教师应当用好国家统编教材。以讲好用好教材为基础,认真参加教材使用培训和集体备课,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吃准吃透教材基本精神,切实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在我们国家,具有一定政治意味的教材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形势与政策课。这些教材具有一定的指向性,特色鲜明。辅导员所教授的内容,可以上上述课程,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区别。辅导员通常是具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四)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思政课教师的首要岗位职责是讲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是:恪守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的职业守则;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模式是高校大思政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思政”的核心内涵是“一体化领导、专业化运行、协同化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和体制机制。经过多年探索,“大思政”在认识和实践上不断丰富完善,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特色的理论与实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整体性,课堂教学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但并不局限于此,随着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各要素与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紧密联动并向“全过程”思政课转变。“全过程”就是构建入学教育、思政课程和第二课堂在内的全过程教育。
参考文献
[1] 马宝娟,张婷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问题与对策[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2):4-8.
[2] 李春燕,卢婷婷.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控场能力的三维视角解读[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00-105.
[3] 李豆豆.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模式的分析与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3):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