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陇西县农村供水工程管理问题的探讨
2020-10-21何斌
摘要:农村地区受人口、地理、交通、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制约,基础设施一般较为薄弱,各地发展程度不一。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大力扶持,尤其是饮水安全作为“两不愁、三保障”之一的硬性指标,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农村饮水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陇西县自2008年实施北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历经十余年时间的建设,尤其是2010年开始的引洮供水一期配套农村供水建设更是为陇西县农村供水工程提供了稳定可靠、安全优质的引洮水源。目前,陇西县农村供水工程已全部实现引洮水资源置換,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8.6%,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3%,各供水工程全年正常供水均达到350天以上,供水保证率在95%以上,水质检测合格率100%。农村供水工程大规模建设已逐渐过渡到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运行管理上。现就目前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供水;管理;问题;探讨
1 陇西县农村供水工程基本情况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渭河上游,地处陇中黄土高原中部,水资源匮乏。自2008年实施安全饮水工程以来,现有集中式农村供水工程4项,分别为引洮供水一期陇通农村供水工程、引洮供水一期陇西县城区供水扩建工程、漳陇农村供水工程、安定农村供水工程,供水对象分布全县17个乡镇215个行政村,主要为全县农村地区群众提供生活生产用水及乡镇企业用水,涉及供水人口377009人,设计总供水规模188403m3/d。经统计,共埋设各类供水管道9101km,其中干管、支管、分支管管道2870km、村级管网管道6231km,修建各类调蓄池465座总容积达到6.74万m3。
2 存在的问题
2.1 服务能力跟不上群众需求
陇西县域内各农村供水工程由陇西县水务局下设股级单位陇西县农村供水管理所负责运行管理,陇西县农村供水管理所现有管理人员101人,根据现有供水管道长度和调蓄水池计算人均管理供水管道长度90km,调蓄水池4.6座。受限于农村群众居住分散甚至偏远,农村供水工程点多、线长、面广的条件限制,点对点,面对面的优质高效服务能力明显跟不上群众需求。其次,在工程建设之初受资金短缺、地形条件限制和设计标准低等各种因素影响,农村供水工程中“跑、冒、滴、漏”现象时常发生且工程供水管网的不可预见性水量损失不易测算等因素,致使供水成本增加,各方负担愈来愈重,群众满意度居高不下。
2.2 农村供水受用群体有限,自来水利用率不高
根据对陇西县农村居民自来水入户进行统计,全县共有农村人口94099户,其中集中供水工程入户92566户,集中供水点200户,已实现农村集中供水率为98.6%,自来水供水群众已达到饱和状态且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带来的磁吸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群选择在城市生活和就业,农村人口净流失现象越来越明显,农村自来水需求逐年下降。另一方面,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大力扶持,农村产业经济有所发展,但仍局限于农村种植和养殖等初级产业方面,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仍然十分缓慢,供水需求程度不高。
2.3 运行管理成本高
陇西县农村供水管理所下设8个农村供水基层管理站,负责管理全县范围内17个乡镇215个行政村的农村供水工程的日常维修管护与管理工作,管辖工程范围广、战线长,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经统计,按照国明经济评价办法,当工程年运行管理费用为90万元时恰好能维持工程的正常运行管理,而目前年运行成本为320万元,高运行成本已成为制约陇西县农村供水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同时,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提高单位综合水价势必会影响广大困难群众生活生产,引发社会舆论关注而且也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长远发展。
2.4 水费收缴困难
农村供水工程大多分散在广大农村地区,地处偏远,群众居住分散,每年需安排大量管理人员进村到户逐户开展抄表收费工作,水费收缴工作耗时耗力,部分群众甚至需要跑两、三趟才能收齐水费,而且还会不可避免的产生漏收、欠收。耗时耗力的同时也耗费不必要的往返燃油和费用,对供水管理单位正常运行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已成为目前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3 建议
农村经济在陇西县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农村供水工程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备较强的公益性,在帮助农民抵御自然灾害,改善农村农业环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俗话说建设工程项目效益的发挥是三分建,七分管,可见运行管理在工程效益发挥方面的重要性。农村供水工程因为覆盖面广,供水分散,服务能力跟不上,自来水利用率低,运行管理成本高,水费收缴困难,所以加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是势在必行,探索以何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已成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迫在眉睫的紧急任务。现就上述管理问题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3.1 以工程设施补短板,改变管理模式
以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等新型科技手段为支撑,建设县级农村供水调度指挥和片区调度指挥信息平台中心,分层设立管理平台,总体指挥,分级调度;建设水源、水厂、蓄水池、管理站视频监控、闯入报警系统和水质监测系统加强实时安全监测;在泵站、蓄水池安装液位传感器、水情信息采集设备、无线传输设备,对工程运行水量、水位、水质等参数实时采集分析和传输;对供水管网关键节点进行自动启闭设施改造,对用户端水表进行物联网远传智能水表改造。通过自动化控制设备、智能监测、检测设备、移动支付收费终端设备搭建陇西县农村供水智慧水务平台以实现农村自来水管理智慧化,提高水费收缴率,减少人力成本,降低工程运行成本。
3.2 创新管理机制,强化运行管理
陇西县农村供水管理所为陇西县水务局下设股级事业单位,负责全县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庞大的运行管理成本和艰难的水费收缴工作是当前农村供水工程面临的最突出的主要问题,依靠当地财政补贴维持工程的运行管理不是长久之计,创新管理方式,细化工程运行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才是唯一可持续发展途径。在创新管理机制方面可以积极探索引入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模式以调动各方积极性或是将农村供水工程委托信誉良好和具备相关资质的专业化管理公司代为运行管理已达到高效管理,降低运行成本。
3.3 解放思想,创新农村供水模式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带来的磁吸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群选择在城市生活和就业,农村耕地荒芜现象越来越明显,对农村耕地进行流转后整合由专业化种植公司或农业合作社进行种植,农业自动化将是未来发展趋势。另一方面,群众对健康、绿色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农村供水工程可以利用现有的供水管网系统进行高效节水灌溉和畜牧养殖,发展当地农村经济的同时提高农村自来水供水率。
总之,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是一项繁杂的系统性工程,陇西县农村供水工程突出的现状问题和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只有先实施以自动化、智能化和移动支付为一体的智慧水务建设,才能为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提供平台,才能为供水方式的转变提高农村自来水利用率带来发展机遇。
作者简介:何斌,男,34岁,甘肃省陇西籍人。2010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现就职于陇西县水务局,2010-2015年从事引洮工程建设管理工作,2016至今从事水利规划与小型水利工程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