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二胡与民族管弦乐队协奏《雪山魂塑》音乐形象及画面感的完美诠释

2020-10-21孔伟娟

黄河之声 2020年6期
关键词:画面感二胡

摘 要:二胡与民族管弦乐队协奏曲《雪山魂塑》是带有音画性质的,是刘文金为了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创作的,是献给红军的一首颂歌。本篇论文主要介绍对二胡协奏曲《雪山魂塑》进行了简单的鉴析,对其音乐形象与画面感的完美结合进行分析。

关键词:二胡;音乐形象;画面感

一、简介《雪山魂塑》

二胡协奏曲《雪山魂塑》是著名作曲家刘文金先生创作的,是一首带有音画性质的曲子。初稿完成于2006年4月,是作曲家刘文金先生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而作。次年七月,进行了大幅度修改。整个一共有四个部分:征途、雪山、战友、朝霞。征途——神圣的钟声和简捷而悲壮的前奏,引出红军奋勇前进行军的节奏。雪山——二胡节奏自由向上爬行,似乎横空出世迎来了雪山。二胡慢板段落,就像恶劣环境中充满了无奈、倾诉、友爱、智慧。几串下行的抖弓乐句,描绘着寒风瑟瑟和连呼吸也困难的客观环境。当音乐进入到快板段落时,又展现出另外的景象,仿佛山谷中深沉巨响,像是暗示着有战士壮烈牺牲。战友——伴奏为《十送红军》,主题温馨,二胡以江西山歌曲调同与其融合,刻画了红军战士在夜宿时梦中思念故乡亲人的深厚感情。朝霞——伴奏弹出了辉煌的江西山歌单调,仿佛曙光来临。《雪山魂塑》这部作品,描绘出一副红军长征途中在雪山上不畏艰难的行军前进,在恶劣环境中步履艰难的行军前进,过程中,怀念战友,憧憬未来,直至最终革命取得了胜利。

二、分段诠释《雪山魂塑》音乐形象与画面感完美结合

《雪山魂塑》这首二胡协奏曲由四个部分组成,下面对每个部分的音乐形象与画面感的结合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征途

征途这部分乐曲开头协奏不变主要用连续三连音与钟声来演奏的,这种演奏烘托出行军是那么的坚定、那么的有力,二胡歌唱性的旋律同强烈的节奏型的动机连绵不断地展开,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征途中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一往无前的气势。随着二胡的演奏就进入到了征途主题,二胡的演奏有一种步伐感,有一种勇往直前的行军气势,仿佛战士们踏着坚定的步伐在前进,伴奏的音乐是稳定附点音符。演奏时右手运弓要饱满,演奏重音是要把握好力度。按弦的左手力道要做够,并富有弹性。揉弦的速度要快而有力,音色的表现要铿锵有力。整段乐章的节奏要紧凑,乐句逐渐强烈,愈发宽广,气势越发明亮宏大。人们会感受到有一种动力在推着自己前进,接着旋律相同动机在不同八度音区转换,节奏在十六音符与三十二音符长短变换,对比非常鲜明,音乐的表现铿锵有力,二胡演奏时,开始部分果断有弹性,最后部分强收。

(二)雪山

雪山这个部分开始时伴奏音乐听起来有一种长途跋涉的步伐感,之后三连音连续敲击的演奏,预示着行走的艰难,仿佛雪山横空出世,让人们联想到冰天雪地中战士们在艰难的行走,饱受刺骨的寒风,整个画面非常凄凉。二胡颤弓力度要保持强烈,然而到最后两个音节,这种强烈感突然弱了起来,油然而生一股凄凉感。这段音色变化幅度较大,展现出战士在极端环境中艰难处境。然后,慢慢进入到慢板,表现了战士之间的心声,相互之间的交流倾诉,音乐旋律在这个时候变得无比柔和,左手换把带滑音,揉弦强度变小,随着音乐旋律,音色大幅度起伏,五度音程跳跃,表达出更加丰富的情感。在演奏时,要特别注意音色的变化,从含蓄慢慢的变得激动。空拍地方要注意音色连接,并要平稳延续。在这段的最后,三句颤弓就像是战士们在刺骨的寒风中,吹散了思想,回到了残酷的现实,坚定了信念,一步步艰难的行进着。

(三)战友

这一段二胡拨奏会让人联想到夜半钟声,随着夜晚的到来思绪变得冷静了,伴奏音乐为《十送红军》,二胡演奏为主题旋律,二者密切的融合在一起,这一段音乐,音色较为柔美,恬静,听起来缥缈幽远,运弓平稳而绵长。左手触弦不需要太大力,揉弦的速度平稳适中。在脑海中涌现出一个画面,几个战士依偎在一起,想象到他们刚刚参军时的激动之情,还念牺牲战友的悲伤心情,憧憬未来的革命胜利的希望之情,也许是红军伤病员牺牲前在弥留之际朦胧的回顾与真挚的寄托。休止的地方,可以适当的运用呼吸,浮现出战士们在熟睡后的呼吸,意境安详甜美。结尾的地方,画面感像是逐渐模糊,定格成一幅缩影,让人回味。

(四)朝霞

这一段伴奏过渡音乐让音乐色彩变得明亮起来,崭新的一天即将来临,情绪一下子提高了。二胡自由而明亮的旋律迎来了朝霞,随之以激情的三连音,引出了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主题音调的乐队全奏,二胡则以华彩式的跃动音型穿插其间。这时候揉弦幅度与力度逐渐变强,音色愈发强烈,给人以明亮的感觉。着力描写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时的庄严瞬间,同时也象征着中国革命发展壮大的光辉前景。连续三连音演奏将朝霞推倒更加宽广的层面。最后伴奏音乐为《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主题音调,此刻让人仿佛感觉战士们经过了艰辛万苦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在的樂声中,仿佛在眼前出现了一幕幕红军长征的画面,无比震撼。尾声的二胡连续快速叠句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力量,坚定的结束句犹如青山上的石雕铜塑,将长征精神永远铭刻在人类历史的记忆中。

结  语

总而言之,《雪山魂塑》通过音乐形象与画面感的结合,高难度演奏技巧将整个作品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度,让我们仿佛看到当时的情境,深刻体会到长征中红军将士的艰苦,体会到红军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品质,体会到那个艰苦的时代,将士们的坚定信念,大无畏的长征精神。

参考文献

[1] 谭蔚.刘文金二胡协奏曲《雪山魂塑》的分析与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2.

[2] 郭慧.谈二胡协奏曲《雪山魂塑》演奏中音与画的结合[J].文艺生活,2018,(35):108.

作者简介:孔伟娟(1978-),女,山东曲阜人,大学学历,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二胡声部首席,二级演奏员,主要研究方向:二胡演奏。

猜你喜欢

画面感二胡
二胡悠悠
巧设“主问题” 赋予古诗词教学画面感
我与二胡
我和二胡的故事
一把二胡
我的二胡情结
关于语文课文《宇宙的边疆》的探讨
高中生物学课程中走得进出得来的“画面感”培养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画面感教学的几点思考
影、音、情三花并茂,令音乐课堂芬芳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