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德的统觉理论及其价值

2020-10-21温纯如

青年生活 2020年8期
关键词:综合自我意识

摘要:该文主要阐述先验统觉理论的概念、原理、价值及其与自我意识的同一与差异。分四个方面论述:一、说明康德的统觉与自我意识的关系以及对莱布尼茨的统觉理论的扬弃与推进;二、阐述赫尔巴特的统觉理论及其康德吸取它的统觉机构(统觉团)理论建构自己系统化的统觉理论;三、论述纯粹统觉的本源综合统一性与自我意识先验统一性的两条原理的同一与差异;第四,说明纯粹统觉的特性与对综合理论的贡献。

关键词:统觉;自我意识;莱布尼茨统觉;赫尔巴特统觉;综合

在康德的理论哲学中,先验统觉理论是非常重要的并具有智能性质。这一理论与康德的自我意识理论是处于同等的价值地位。康德把先验统觉和自我意识的能力看作是知性本身的规律能力,还把先验统觉源始综合统一性的原理和自我意识先验统一性的原理看作是知性应用的最高原理。但康德的统觉理论还有它自身的特殊概念、原理和理论系统,在某些方面还与自我意识理论有所差异,在理论哲学中还有它的特殊的智能价值。

康德所谓的统觉,他称之为先验的或纯粹的、本源的统觉,以区分于来自经验的和心理学意义的统觉概念。康德的先验统觉是纯粹知性综合统一能力的概念,是认知领域一切先天条件的整体的基础概念,是经验知识所以可能的最高的先决条件,也是一切感性、知性认识的先天因素及其关系的系统化综合理论的依据。先验统觉是一种纯粹的、原始的、产生“我思”表象的自我意识,是使可能的认识内容达到内在联系的统一。先验统觉“作为统一前提条件的‘先验的意识(transzendentalen Bewusstsein),它的概念和原理本身带来的效果,使客观的相互关系来自可能的经验和经验内容的数据。先验的统觉是我们多样性直观的综合里意识的最高统一的基础,因此同样是经验的一切对象成为可能的客观普遍的概念。”[1]可见,康德的先验统觉是作为“先验的意识”的概念,是认识统一的先决条件,是使可能经验的综合依据,是多样性直观综合的意识最高统一的基础,是使一切经验对象成为可能的客观性概念。

从哲学史上讲,统觉概念应当说是G.W.莱布尼兹较早提出的。据[德]2005年版《哲学概念词典》指出:“‘统觉(Apperzeption)法语为‘见解(Auffassung,看法),出自新拉丁文,惯用的是‘往里边看察觉注意到的东西(hinzuwahrnehmen)。统觉一词哲学上是来自G.W.莱布尼兹,在辨别感觉和追求直觉(洞察力)中去使用。它是说统觉为心灵上的过程,通过感觉的对象借助于注意力和记忆力[把心灵认识过程]穿成一串,将在意识里把它补上而据为己有,并在意识相互联系中把它们排列起来。(Monadologie,1720,LS 18)康德受莱布尼茨统觉理论的影响,进而分辨了以经验为根据的统觉和以知性(理智)能力的统觉之间的区分。是说统觉是以清澈的表象出自于感性的知觉而构成,而且多种多样的直观通过内在意识(inneren Sinnes[内在感觉、理解力])的活动使联合成一种同一的表象,并且从总体看来把纯粹的或先验的统觉,看作为意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包含知性和理性,而且发源于整个的知性-和理性,是一种普遍有效和必然统一的认识(B 131ff)-在莱布尼茨处是来自没有注意到和注意到的对比上的砝码。”[2]可见,统觉在莱布尼茨那里是辨别心灵上感觉对象,凭借注意力与记忆力在意识里进行排列而联结成为一体的心灵过程。

康德的统觉理论是对莱布尼茨统觉理论的推进与重建。从两个方面看,首先,康德是扬弃它的经验成分而给予先验化的处理。康德说我称之为“先验的统觉”或“原始的统觉”,是以区别“经验的统觉”。先验的统觉是产生“我思”表象的自我意識。“我思”表象必然伴随我的一切表象,在意识中它是同一个,它不能从其他表象推演出来,康德把这个统觉的同一性、统一性叫做自我意识先验的统一性。其次,康德是把统觉和自我意识给予双重的统一,构成自我理论的两种表达方式。康德又把统觉看成自觉的自我意识并对统觉和自我意识作了严格的区分,划分开先验的、纯粹的与经验的、心理的两种性质的统觉和自我意识,这是康德与莱布尼茨乃至赫尔巴特统觉理论的根本区别。莱布尼茨把统觉与意识都看成是心灵上的认识过程,两者是同一个意识。他认为,“单纯实体里面的一种‘多的暂时状态,不是别的东西,都是所谓知觉,我们应当把知觉与统觉或意识分开”。[3]这里要注意到莱布尼茨把统觉与意识看作是意义相同的概念。那么康德在这个意义上引申出自我的概念,也就是说无论统觉还是意识都是属于“我”的或“自我“的。黑格尔认为:“平常我们使用这个‘我字,最初漫不觉其重要,只是在哲学的反思里,才将‘我当作一个考察的对象。在‘我里面我们才有完全纯粹的思想出现。”[4] 由此进入哲学反思,意识或统觉是自我对自身意识的反思,意识或统觉表现为自我意识。在本质上,康德把认知自我看成自我意识。正如马克思所说:“正像本质、对象[在黑格尔那里]表现为思想物一样,主体也始终是意识或自我意识,或者更正确些说,对象仅仅表现为抽象的意识,而人仅仅表现为自我意识。”[5]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康德通过自我,把统觉和自我意识给予统一或同一起来,把它们看成是同样表达“自我”的方式。康德说“实际上,这种统觉的能力,就是知性本身。”[6] 这里康德把先验统觉的能力和纯粹自我意识的能力看成是人的纯粹思维能力、智力能力本身,正是在这一点上康德把二者统一或同一起来。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康德的统觉理论也是受到了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统觉理论的影响。赫尔巴特认为:“统觉作为占为己有的(获得)和加工新的表象通过和借助于已经现存表象的帮助。这种统觉通过新的表象的表现在意识里重新激发[唤醒]旧的表象,而这种表象关系称为统觉的尺度。这里原因在于对处理旧与新在对比物上的强调,而且使新的表象参加进来。”[7] 在赫尔巴特看来,他的统觉理论有一个“统觉结构”或“统觉团”,说的是概念处于意识状态或是潜意识状态时都是根据情况,都是由结构来决定的。这个结构的作用就是把旧概念与新概念联系起来,新概念被旧概念同化,形成一个联想概念的基体,被称为“统觉团”。实际赫尔巴赫统觉表达在意识观念中,新观念的产生总是离不开与旧观念的融合或复合而构成与自身一体的观念的同化过程。

赫尔巴特的统觉理论认为,当有新的刺激出现,表象就通过感官渠道来到意识阀上,如果它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就使已有类似观念活跃起来并与之结合成一股强势,这种强势力量把以前在意识中占领导地位的观念推翻,成为意识中的占统治地位的观念。这样由新有的感觉表象与已有的观念结合成统觉团,它们的结合便巩固了它们的中心地位。但赫尔巴特强调了统觉的条件,即兴趣,其实这一点正是康德统觉先验化所不同意的。赫尔巴特认为兴趣能使观念积极活动,使一种好奇心和智力活动处于警觉状态,如此,兴趣调动了统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意识阀上的观念就更加活跃,便换起了旧观念与获得的新观念主动结合。

康德看到赫尔巴特的统觉有一个“统觉结构”或“统觉团”,知识的形成必须在统觉结构或统觉团中,新知识的产生离不开被旧观念的同化,这理论对康德先验论、智能论有一定的启示。在康德看来,赫尔巴特的“统觉结构”或“统觉团”本质上就是知识结构或智能结构,新观念与旧观念的结合与同化是离不开这种认知的智能结构的,即“统觉结构”的。这启发康德有关知识的形成也是有一种共同的认知的智能结构的形式,这就是他的“先验的认知结构形式”,表现的是“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结构”,知识形成离不开这个结构。传统的形而上学认知对象是一种直观反映方式,康德认为这样发挥不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智能性和创造性,于是康德把认知对象改成“先天能动综合”的先验认知智能结构方式,是先天形式对感性质料的自发自动的综合统一,这种综合统一是有智能性的。康德把先验的思维是智能的思维,用这种方式思考对象,就是并非机械地思考对象,而是完全是通过人的智能,自发自动地进行,正是这种认识方式才使先天综合判断在数学、自然科学上成为可能。这种先验的智能认知结构就是把认识一个对象或知识质料放在这种先验智能认知结构中,康德把赫尔巴特的“同化”演化成“先验化”,才使规律性知识成为可能。这表明赫尔巴特的“统觉结构”的智能思想对康德先验的智能认知结构方式的形成是具有重要影响的。

赫尔巴特统觉理论提出的“想象力”问题对康德也有重要的影响。赫尔巴特认为,“统觉机构”是通过新概念与原有的概念的联合,而构成一个联想概念,这种概念的联想力或想象力才使新老概念结合,才有“统觉团”的产生。康德十分重视想象力的问题。但康德把想象力区分为感性和知性的两种方式。康德从智能方面更重视想象力,认为感性的想象力,因它具有构造性、联想性和亲和性,想象力的综合是联结直观中的杂多,是一种“形象的综合”。康德认为想象力既是经验的又是先验的,先验的想象力是知性的自发性、智能性的活动。但康德更重视先验的想象力的创造性、智能性 ,但它是发自一种理智直观,这种理智想象力康德认为是隐藏在心灵深处的。只有这种理智的想象力与知性范畴相和谐,范畴通过想象力活动才能形成普遍性的综合,使知识形成才有可能。康德认为想象力的创造性、智能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由的创造活动与知性范畴是和谐的,自由想象与范畴是契合关系。两者处在和谐之中想象力才能自动实现创造;二是想象力受控于知性范畴,也就是知性规律约束想象力不能让它随意狂想,引导想象力的自由,使创造性、智能性纳入到构成新知识的轨道上来。不难看出,康德把赫尔巴特的想象力理论从认知理论上向前推进,确立在智能、能动的理论上来。康德对赫尔巴特想象力的推进与发展对当代哲学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与价值。

康德把纯粹统觉的本源综合统一性原理或自我意识先验的统一性原理,看作是认识论的最高原理,两者又是有区別的同一。在康德看来,这两条原理都是来源于“自我”,而“自我”本身是具有同一性、统一性的。正如黑格尔在《小逻辑》中指出康德的自我:自我是一个原始的同一,自己与自己为一,自己在自己之内。这表明自我具有自身的同一性、统一性。在康德那里,纯粹的先验的“自我”就是纯粹统觉,也是先验的自我意识,自我就是两者共同的基础。自我,实际就是意识,既是统觉的意识,又是自我的意识,是两者同一或统一的根基。但从两者在表现“自我”方式上看是有差异的,统觉主要是从人的全部认识能力,即“心灵”或“灵魂”来表现自我,它是人的全部认识能力;自我意识主要是从先验逻辑的规律上表现,表明自己与自己为一,自身同一、统一,即“我是我”(自我=自我)。这是两者不同的方面。那么,为什么纯粹统觉的本源统一性与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性又被康德看出是相同价值的呢?这在于康德把自我(人)的理性“本体”与自我(人)的最高“本质”,在本质上看作是具有同一性的。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把德国古典哲学,包括康德哲学的自我理论,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康德的自我理论,并不是经验的而是理性的,因此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在康德那里是指人的理性本质。而康德在划分他的先验哲学体系时,提出“心灵的自我”能力包括真、善、美的能力。 “心灵的自我”不是感性的,也不是心理学意义的,而是属于理性本体的。在康德那里,正是心灵的“理性本体”与自我意识的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看作是同一与统一。它是有先验结构(统觉结构)的,也可以说是智能性的。而康德的理性本体就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才是这种结构的根据。由此,纯粹统觉与先验的自我意识具有同一结构、同一智能的,那么,这也就决定了“纯粹统觉本源的综合统一性原理”与“自我意识先验的统一性原理”,两者是同一的或统一的,它们都在先验(统觉)结构之中,因而效用是一致的。

康德的纯粹自我原理表现为纯粹统觉本源的综合统一性或自我意识先验的统一性的双重统一,两者都是体现纯粹自我统一能力的。其一,两者每一原理都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每一条既有分析、又有综合的统一。所谓分析的统一表现“我是我”,综合的统一是“我是诸观念的统一”。但这两种统一性,康德还是把分析与综合,看成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但他把“综合”看成是两种统一性相互统一的根据,所说分析是以综合存在为前提的,说综合不能没有分析,因为综合与分析的统一是必然的统一。虽说这两条原理都有分析与综合,但自我意识先验统一性更凸显综合的分析,统觉的综合统一性更凸显分析的综合;

其二,两者都是形式与功能的统一。那么,纯粹统觉本源的综合统一性或自我意识先验的统一性作为认识论的最高原理,两者具有同等的效用。纯粹统觉与自我意识作为主体意识,都是通过知性纯粹概念(范畴)对杂多质料的综合统一,根据知性的法则进行判断,才能形成规律性知识。如果说两者有差异的话,只是“自我意识先验的统一性”主要体现的是对知识形成统一的逻辑判断的概念和规律形式有所侧重,更凸显的是原理的先验性;“纯粹统觉本源的综合统一性”主要体现判断功能的综合性。因为综合性受智能影响,又把综合能力的能动、自动因素加以凸显,把杂多归于一个自我普遍规律下,结合想象力的创造性活动,进行综合统一。两种原理的统一性都具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如“范畴”既属于自我意识的也属于纯粹统觉的综合统一的概念,在范畴应用中的创造性与智能性能是不可分的。但如果说两条原理有差异的话,自我意识原理更显示先验的形式规律,统觉原理更显示智能的综合效用。由此康德得出了当纯粹统觉本源的综合统一性原理出现时,就必定有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性原理的存在,反之也然。这也是两条原理在差别中的同一或统一,在整个两条原理中差异也可以说是忽略不计的,这也是理性本体与最高本质的高度统一的必然。这也可以看作康德把统觉理论真正移到哲学中来及对它的创新与发展。

康德统觉理论的特性与对综合理论的贡献。康德的综合理论本质上是属于建构科学知识的理论,知识的形成离不开综合,综合是发自一种先天的概念、范畴和理念的综合。康德纯粹的或先验的统觉是作为综合理论的根据,这是由纯粹统觉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纯粹统觉的特性与综合,是体现统觉价值的主要方面:(一)纯粹统觉的本源统一,是知性概念综合的根据。统觉的本源的统一是来于人类认识的原始的本原,它的根据就是在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关于德国理论的实质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本身”、“我是我”)的理论。黑格尔认为:“批判哲学把思维中自我的原始同一性(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性)陈述为知性概念的特定根据。感觉和直观所给予的各个表象就它们的内容而言是一种多样性的东西,而且它们通过它们的形式,通过感性的相互外在性,在它们的两个形式、即空间和时间中也同样是一种多样性的东西,而空间和时间作为直观的形式(普遍东西)本身是a priori[先天的]。自我把感觉和直观中的这类多样性东西同自己联系起来,把它们放在作为一种意识的自我中统一起来(纯粹统觉),因而这类多样性东西就得到了同一性,得到了一个原始的结合。”[8] 这表明是纯粹统觉通过先天概念把杂多综合统一在一种意识的自我中。

(二)纯粹统觉的纯粹统一,是自我化外在为内在的综合。这是自我能动性、智能性的思维规定,是必然性的综合统一。这种综合统一,不是来于经验而是来于思维本身、纯粹统觉的自我,这种纯粹的自我意识不能由别的事物规定,而是知性的规定,综合的来源就是知性本身。由此,康德区分了普通统觉和纯粹统觉。所谓普通的统觉,就是多样性的东西接纳到自身,纯粹统觉是对多样性的东西进行自我化外在为内在的综合统一。如黑格尔所说:“自我是原始同一的、自相统一的和绝对独自存在的东西。如果我说‘自我,‘自我就抽象的自相联系,凡是要被设定到这个统一体中的东西都受到这个统一体的感化,并且被转化到这个统一体中。所以,自我仿佛是一座烘炉,一团烈火,它销熔莫不相干的多样性,把这种多样性还原为统一性。这就是康德所谓的纯粹统觉”。[9] 实际上从综合讲,纯粹统觉的综合统一就是自我化外物(多样东西)为内在统一性的综合。

純粹统觉的纯粹统一性是把材料的外在性化为自我意识的内在性,消融成为知识的统一体,而这种综合是以自我本身为其基础。黑格尔指出:“康德哲学已经使自己把发现这些范畴弄成很方便的事情。自我,即自我意识的统一性,是极其抽象和完全不确定的;那么,我们如何得到自我的规定或范畴呢?很幸运,我没看到在普通逻辑学里也已根据经验确定了各个不同种类的判断。但判断是对一个特定对象的思维。因此,已经列举出来的各种不同的判断方式也就提供了思维的各种不同规定。——费希特的哲学有一个大的功绩,那就是它提醒我们,必须揭示出各个思维规定的必然性,必须从本质上推演出这些思维规定。——对于论述逻辑的方法,费希特哲学本来应当至少产生一个结果,那就是一般思维规定或普通逻辑素材,即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各个种类,不应该再仅仅从观察中得到,因而单纯用经验方法加以把握,而是应当从思维本身推演出来。”[10] 康德把纯粹统觉的统一,也就是对知性的思维规定,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给予必然的综合,综合不是寻求于感性而是源于知性思维本身的。

(三)纯粹统觉的先验统一,是给予经验的对象概念客观性的综合。康德认为:“统觉的先验的统一性是那样的统一性,由于它,在直观中出现的一切多样性东西都被结合在对象的概念里。所以它叫做客观的统一性,并且必须把它同意识的主观的统一性加以区别。意识的主观的统一性,是内感官的一个规定性——通过它,为了得到这种联结的直观的多样性,在经验中才被给予。我能不能够在经验中意识到多样的东西是同时存在还是连续存在,这依赖于环境或经验的条件。所以借了观念联想意识的经验的统一性,它本身是和现象有关的,并且完全是偶然的。但是时间中的直观纯形式,仅只作为一般的直观,包含着所予的多样性,乃是从属于意识的本源的统一性,它之所以从属于意识到本源的统一性,就是由于直观的多样性的东西对于一个‘我思的必然的关系,从而就是由于知性的纯综合作用,这种综合作用是经验的综合的先天的基础。只有本源的统一性才是客观的有效;”[11] 因此,康德把经验意识的统一性和先验意识的统一性作了区分,前者是主观意识的统一性,是观念联想的统一性,形成的是感性的连结;而后者是客观的意识的统一性,也就是统觉的先验统一性,给予经验意识带来普遍性、必然性的综合。作为先验的统觉或自我意识的统一,说它带来普遍性必然性,这就是指康德的客观性。但这种客观统一性在黑格尔看来有所不同,认为康德说它是“先验的”,是说它不属于知识外的对象本身,从这个意义看黑格尔说它是主观的,因为黑格尔不同意康德把主观性加以扩大。

(四)纯粹统觉的综合统一,是把分析统一性与综合统一性结合起来的综合统一。统觉的统一性既是分析的又是综合的,所说的分析是以综合为前提,而这种双重统一性的根据就是统觉的综合统一性。综合的统一性是包含着分析的综合,是客观必然的综合,是知性范畴对质料的综合统一。黑格尔看出康德知识的普遍性必然性成分不是从经验而来的,是属于思维智能的自发性,是先天的。思维范畴构成知识的客观性,范畴是有联结作用的,由此形成先天综合判断。黑格尔认为康德对主观性、客观性的考察是从经验两个要素(感性材料与普遍联系)为起点的,在日常应用知性概念的价值,从思维范畴内容和相互关系看,按主观性与客观性对立关系来分别,客观性是指普遍性必然性成分,是思维范畴本身的先天性,康德把主、客对立扩大了,是主观性包含了经验的总体,也就是说除了“自在之物”之外,把经验的两个成分都包含了。黑格尔说:“先天东西、即思维虽然有它的客观性,但仅仅是主观的活动,它的各个具体形式是以如下的方式、即系统化的方式得出的,而这种系统化也仅仅是依赖于心理史的基础。”[12] 从这里可以看出,黑格尔揭示康德的客观也有主观的性质。但这种具有主观性的客观性,是康德的纯粹统觉的综合理论,表现先天的知性概念对感性杂多的综合是一种知识建构活动,这种综合表明纯粹统觉有一种心理上的智力能力,只不过康德把这种主观性给予先验化了,由此成为康德的客观性。这实际是康德给予先天综合理论系统化而已,这种综合实质上是一种先验化智能的综合。这是康德受到心理史、包括莱布尼茨、赫尔巴特统觉理论等心理因素影响的结果。

总之,康德的统觉理论或自我意识理论是康德理论哲学的重要构成部分,纯粹统觉的本源综合统一性原理或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性原理是构成康德认识论的最高原理。康德的统觉理论深化自我研究,挖掘主体智能,弘扬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发挥能动性、智能性,建构智能性的综合结构理论等,这些对当代哲学、认知理论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当代意义。

参考文献:

[1] [德]W?rterbuch der philosophischen Begriffe, historisch〞quellenm?ssig bearbeitet von Dr.Rudolf Eisler,Band1,Rinsen Book Co./Kyoto 1984. S.81.

[2] [德]W?rtbuch der philosophischen Begriffe [K].Hamburg:Felix Meiner Verlag GmbH,2005.S.58.

[3] 北京大學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中文2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年,第484-485页;

[4] 黑格尔:《小逻辑》,中文2版,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82页;

[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文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15-116页;

[6]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中文2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年,第68页注;

[7] [德]W?rtbuch der philosophischen Begriffe [K].Hamburg:Felix Meiner Verlag GmbH,2005.S.58.

[8] [9][10]黑格尔:《逻辑学(哲学全书·第一部分)》,梁志学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5、106、105页;

[11]Immanuel Kant,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Felix Meiner Verlag ,Hamburg 1956. B.139-140,S.151b.

[12] 黑格尔:《逻辑学(哲学全书·第一部分)》,梁志学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2页。

基金项目: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7D127)

作者简介:

温纯如,满,男,安徽大学哲学系二级教授,哲学博士,2002.2-2008.4为[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哲学所哲学系客座研究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安徽省院士专家联谊会优秀专家;研究方向:西方哲学史,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哲学。

猜你喜欢

综合自我意识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海男《关系》中人物情感关系分析
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征与命运联系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对动漫艺术“综合与表现”领域多元化应用形式的探索
民用飞机机电综合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