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论增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积极措施

2020-10-21李山阳

成长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

李山阳

摘 要:语文科目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课程,提高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在新课改背景下,探索增强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积极措施,寻求推动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有利要素,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积极措施

现阶段我国语文课程阅读教学环节主要面临两大困境:一是一线语文老师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二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难以完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教学工作质量,增进教学有效性,应对上述问题着手。

1 当下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手段单一,缺乏个性化教学方式

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阅读教学环节重在造就学生对词句、段落与文章严谨的理解及辨析能力。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自身遣词造句与分析水准得以提升,进而令语文素养获得长足进步。在目前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阅读教育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教学方法的落后,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质量普遍较低。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学理念的闭塞,必将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桎梏。基层语文任课教师阅读教学方式的单一,无法跟进新时代下教育事业核心发展理念,致使学生在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个性发展遭受制约。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手法的单一性,成为迫使语文阅读教育质量下滑的首要因素,倡导个性化阅读教学方式的呼声愈发增高[1]。

1.2 教学目的功利,致使学生失去阅读兴趣

兴趣是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充足动力的关键。不论是语文教学,还是其它重要学科教育工作,皆面临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过于困难,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负面作用的因素过多。我国固有的应试教育体制,令学生学习存有一定的功利性。长久以来,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往往是应付考试,获得令身边家长与老师满意的学习成绩。此种学习观点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无可厚非,可存在偏差与偏执的学习观念,将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如若任课教师持续向学生灌输类似看法—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题目占据很大篇幅,增强阅读能力是提升语文成绩的有效策略。此种见地无形之中,会造成学生研习阅读方法的目的,仅仅是为提升成绩。班级中一些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对阅读教学的第一印象是刻板与畏惧的,进而使得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

2 增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 督促学生做好阅读积累

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阅读量的增加,继而引发阅读理解能力的进步。这一特性令阅读教学成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有关任课教师很难通过短时间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介于此,增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步骤,是需求一种先进的方法,协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使学生拥有阅读能力增强的底蕴。语文教师应依照初中语文课本的教学大纲,根据学生实际,适度制定周期性的阅读任务,并辅以一定量的考核,从外在因素出发令学生阅读量增长[2]。

以八年级语文课文《背影》为例:该篇文章出自作家朱自清先生,是一篇怀念父亲、赞颂父爱的记叙散文。作者运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娓娓道来,向读者勾勒出静水流深、父爱无疆的质朴画面,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独树一帜感念父亲的著作。通过学习语文课程,能够为任课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老师在课前向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搜寻一些课外赞扬父爱或是母爱的经典作品阅读。体会不同作品之间,就相同情感多样的表达方式与写作侧重点。老师在课上邀请学生发言,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课外作品与《背影》的不同之处,发表自身对此类文学作品的见解。透过此举不仅可以有效增加学生阅读量,同时锻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2.2 营造课堂教学情境,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衡量学生能否真正走进书籍世界的重要标准,是观察学生是否对文学作品具有代入感。阅读的代入感绝非泛泛而读能够实现,需要读者用心阅读书中文字,领略由文字渲染的别样风采,缓缓走进作者营造的精神世界。阅读水平的提升,与自身阅读兴趣息息相关。读者阅读的过程中,常常根据书中的人物代入自我,希冀自己也可成为书中喜爱的角色。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挑选生动有趣的课文营造课堂情境,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使教学手段多样;并且有助于学生感性地认知文章主旨,发掘学生对阅读潜在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3]。

以九年级语文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为例:该篇文章出自法国伟大的小说家莫泊桑之手,以人物约瑟夫作为第一视角,从身边家人对待叔叔于勒的来信,及阴差阳错和于勒叔叔再次相逢后,截然不同的态度转变为写作主线;使用寥寥数语,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的人情冷暖;以约瑟夫的口吻,冷眼旁观这一冷漠与金钱至上的社會残酷现状。任课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该课的情境教学活动。与学生一起通过表演的方式,生动演绎作者莫泊桑笔下形象各异的人物,牢牢抓住学生兴趣点。为保证塑造的人物形象丰满、没有偏差,学生会主动研读课文,详细分析文字背后不同人物的内心活动,努力做到紧密贴合文章主旨。旁观的学生透过同学的表演将书中文字转变为现实,能够更加轻松理解中心思想,有助于老师升华作品的现实意义。

3 结语

做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不仅是迎合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明智之举,同时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令学生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仕文.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0(13):51-52.

[2] 李小彦.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09):125-126.

[3] 石旭升.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20(05):80-81.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