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困难的个人原因分析

2020-10-21刘洪艺

成长 2020年8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刘洪艺

摘 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中,分析学生解题困难的个人因素具有必要性。纵观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基础知识薄弱、数学思维欠缺、不能灵活应用解题方法等,是导致学生解题困难的主要因素。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困难;个人因素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较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数学学科的广泛应用性、实用性也是很多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科的教育,应当将实际应用放在首位。即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积极将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纵观小学数学的教学,应用题占比高达40%左右,由此可见,应用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而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常有解题困难的现象。本文立足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探索应用题解题困难的个人因素分析。

1 概念界定

在分析学生应用题解题困难的因素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何为解题困难。纵观国内学者对应用题教学的研究,我们将解题困难定性为:学生在解答应用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且解题者因思维的断层而难以取得最佳的解题效果。也有学者认为:解题困难,是学生在解答应用题过程中,因违背解题规范而出现的错误。

2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困难个人原因分析的必要性

在探索教育问题的过程中,当分析教学存在的问题时,我们习惯于将重心偏向于教师,即主要分析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其实不然,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样重要,任何一方缺位,都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分析应用题解题困难的个人因素,具有必要性:

首先,个人因素是内因。从哲学的角度讲: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决定外因。由此可见:在分析一个问题时,我们应当首先从内因入手,方能找到问题的本质。在小学数学的应用题解题中,学生的因素是内因。为何如此说?举个例子:在一个班级中,总是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可以自觉主动学,且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也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因缺乏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随时监督,否则就开小差。这就是个体因素对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困难个人因素的分析具有必要性。

其次,新课程改革强调现代教育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明确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针对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困难的因素分析,教师也应当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要求,分析学生的因素,方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力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综合以上两点可见: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分析应用题解题困难的因素时,应当深入解读个人因素,有助于帮助教师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提高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

3 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困难的个人原因分析

3.1 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薄弱

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充分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解答数学问题、进行实践应用的基础。数学应用题解题的过程,是学生充分利用理论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如果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或者不能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那将会出现解题困难。笔者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小学生在应用题解题的过程中出现解题困难,与其自身的数学基础知识薄弱息息相关。例如,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对相关的术语理解不清,概念混淆,如“增加、增加了、增加到、增加几倍”;或者学生对计算公式把握不明: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在图形类体积计算的过程中,混淆计算公式,如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等。此外,小学数学应用题中,还有一些典型的问题:如植树问题、盈亏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问题等,学生如果对相关的计算公式理解不清,混淆是非,又如何取得好的解题效果呢?因此,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薄弱,或者是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死记硬背,都是导致其数学应用题解题困难的主要因素。

3.2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欠缺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应用题解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积极数学思维的过程。而小学生的数学思維,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其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欠缺。正是因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强,导致其在数学应用题解题的过程中,常因思维障碍,转不过弯而出现解题困难。例如,在小学数学“鸡兔同笼”的问题中,很多学生常常被题目中的“头、脚”的数量绕晕,不懂得如何各个击破,寻去解答的办法;此外,在“植树问题”中,学生常常在“封闭线路植树”和“非封闭线路植树”的问题中混淆,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有所欠缺,导致这些相对复杂的问题,学生难以理清楚其中的关系,最终出现解题困难。

3.3 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解题方法

数学应用题解题,题海战术往往难以取得好的解题效果。小学生在数学应用题解题的过程中,要善于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举一反三,方能取得好的解题效果。笔者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小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常有思维定式的现象。这种思维定式表现为: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不懂得灵活地运用解题方法。在遇到熟悉的题目类型时,能够快速解决,而一旦遇到陌生的题型,学生便无所适从。例如:学校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舞蹈队有57人,合唱队比舞蹈队人数的3倍少15人,合唱队的人数是武术组人数的2倍。武术组有几人?这道题中,一些学生解题时,看到“倍”,就习惯于用“乘法”,进而列式计算:57×3-15=156人;156×2=312人。从这样错误的结果,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学生根本没有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而是基于定势思维,看到“倍”就用“乘法”,最终导致解题错误。

参考文献:

[1] 刘友红.浅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5):64-65.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