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立场的教育之道

2020-10-21吴玮

成长 2020年8期
关键词:放映厅班主任课堂

吴玮

摘 要:《教育学》指出,除正式的师生关系外,教师和学生还存在着非正式的人际关系。在这种人际交往中,教师若能走到学生的心中,爱生尊生,真诚地与学生交往,倾听他们的烦恼,基于学生立场地理解、接纳、包容,师生的关系将更为融洽和谐。这种真实、平等的人际关系往往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基于学生立场;教育

【案例描述】

最近同事去医院看病,回来后她抱怨医生对待病人“缺少温度”。病人脆弱而敏感,情绪低落又带着些许恐慌,这时更需要被关爱。如果医生这样的专业人士,说一句“放松点”,便是对病患莫大的鼓励和支持。我理解她的感受。

医患之间需要温度,师生之间更是如此。老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举动,会带给孩子难以想象的力量,甚至会是一辈子的影响。

1 强势说服,我相信你可以

W同学是我执教班级的一名男生,刚来学校时总喜欢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课堂35分钟,他会按自己兴趣选择性倾听;大多数时候只能坚持10分钟听课,剩余时间都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忽而低头玩弄自己的文具用品,忽而神游四海。偶尔听到他感兴趣的部分,他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但频率很低。基本不主动发言,即便知道答案,也不开口回答。可他不会影响其他同学听课,属于自顾自放空自己而已。

W性格比较内向,但是我从班里同学对他的情况描述,得知,其实他是一个比较强悍的孩子。他们班里有一个很淘气调皮的男孩,动不动就动手打人,被他欺负过的孩子不在少数,班主任为这事情也很头疼,但是W却不买他的帐,有时候那个惹事的孩子还打不过W,只能灰溜溜地逃走。

就是这样一个让我觉得还挺有男子气概的W,居然会害怕看电影……

那天,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外出观摩电影,因为是临时安排,没有提前通知家长。我被安排在W同学所在的班级,当我们一行人走进放映厅入座时,W突然主动向班主任提出不愿意观看,在班主任的询问下,他吞吞吐吐说出原因:“我害怕……”见此情形,我决定暂时带他离开放映厅,告知班主任我会陪着他,不影响其他孩子观影。我俩找了一间咖啡吧坐下,让他缓和一下情绪,我拿了几本杂志给他看,分散他的注意力,也好让他有事情可做。我告诉他:“你放心,老师会一直陪着你的。” 我也拿了一本书坐在他身边看起来。他是一个十分警惕的孩子,起初他只是点点头,没有与我有语言交流。我们俩就静静地坐着,看着各自手里的书,这样过了好一会儿,我问他是否需要吃些什么?他摇了摇头,回答说:“不用了,谢谢你,Jessica”。我觉得他慢慢放下了对我的警惕,于是开始询问他:“你为什么害怕进电影院?”他告诉我,他害怕影院里的音效,害怕放映厅里漆黑一片的环境。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在家人的陪同下进电影院看了第一次电影,因为受不了放映厅的氛围,一直哭闹,在家人的劝说和鼓励下,没有任何帮助,最后还是选择离开放映厅,之后就再也没有去过电影院。幼儿园里统一组织的观影活动,他总是请假不参加。今天的活动因为是临时组织,所以他也没有请假的机会。我试图鼓励他做一次尝试,我问他:“如果你现在觉得情绪好一点,我们一会儿可以试着进去看看,你觉得呢?”

2 换位思考,我们是朋友

他想了一想,还是没有勇气做出尝试,回答我说:“我还是不想进去。”我没有勉强,“好的,没有关系,那我们就在这里看会儿书,我会陪着你的。”我起身帮他买了一杯饮料,就在一来一回买饮料的短短几分钟里,我再次确认了我的决定,我不会再试图鼓励他走进影院,就让他忠于自己的选择,不加干涉。

3 收获惊喜,爱上我的课

就这样,我们俩静静坐着,看着书,一直到电影结束。我甚至感觉,他还不经意地倚靠在我的身上,那个时候,对W来说,我是他最信赖的亲人。

自从这件事情之后,有一种微妙的变化在我和W之间荡漾。在校园里看到我,他会向我开心地笑,会主动叫我的名字;我的课上,他会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听讲,从之前只能集中10分钟的注意力到几乎能集中20分钟,甚至30分钟;课堂上,他越来越多地与我互动,开始主动举手发言;课后,他总是积极地完成作业,几乎每次都是班里前三个提交语音作业的学生,朗读的时候也能感受到他认真的态度。很显然,经过这件事之后,我和W之间建立起一种信任友爱的关系,W感受到了我对他的关心爱护,他开始喜欢我,也喜欢上我的课。

【案例分析】

有人说,一场电影的时间就改变了W,有点不可思议。说实话,我也没有想到观影事件会带给这个孩子这么多的改变。这不仅仅是90分钟的陪伴,更是一种接纳,允许他有自己的不完美存在,也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对自己的不完美。W感受到了我对他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他没有勇气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像别的孩子那样走进电影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改变,没有成长。让我意外的是,他的改变在課堂,在与我的相处上。

“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完全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收获。我要感谢W,是他教会了我学会等待,学会走进孩子,让静待花开的理念真正落在行动中。

人无完人,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对于成长中的孩子,包容是一种可以等待你变好的期待。孩子是慢慢养大的,慢养,就像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手法中的留白,以“空白”为载体进而渲染出美的意境。教育更是一种留白,让我们留下适度的空间,时间,让孩子成长!

猜你喜欢

放映厅班主任课堂
欢乐的课堂
我的班主任①
我妥协了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