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体育产业创新型人才发展研究

2020-10-21韩琪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年9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协同创新体育产业

韩琪

【摘 要】通过对广西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指出发展广西体育产业急需创新型人才,特别要注重培养其实践能力。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是广西高校培养体育产业创新型人才的改革发展方向。

【关键词】体育产业;创新型人才;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9-0169-02

随着《广西健康运动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1年)》《广西户外运动发展规划(2019—2025年)》《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出台,将引发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对从事体育经济研究、有较强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等能力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出现井喷。因此,随着广西体育产业的纵向深入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将是广西高校应持续关注的重点。

1 广西高校培养体育产业人才的现状

截至2018年,国内共有29所高校开设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培养体育产业人才,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的工商管理类。经调查,参加广西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2019年)本科体育专业组的院校有16所,均无开设专门培养体育产业人才的专业,少数院校在选修课设置体育产业方向的相关课程。仅有广西体育专科学校2019年成立了体育经济管理学院,开设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较为系统地培养体育产业的市场调研与营销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2019年计划招生118人。

2 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产业人才数量缺口较大

广西体育产业“十三五”发展目标是“2020年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1万人以上”,而2019年广西各高校招收的体育专业人才不足0.3万人,加上现有体育产业从业人员2.35万人,因此体育产业人才数量缺口巨大。

2.2 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

广西高校中大部分是开设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管理专业,职业种类单调,远未形成现代体育产业人才的生态链。毕业生中参与运动训练、体育培训等体育教学类人才占全行业的六成以上;但是从事专业赛事运营、体育明星经纪、体育营销推广、体育赛事版权管理等工作的人才寥寥无几。培养人才结构的不合理,限制了体育产业人才有效渠道的挖掘;还易造成体育产业核心岗位用人荒的问题。

2.3 培养目标不明确

一是广西体育产业整体水平发展滞后,必须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从总体上看,全区体育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业发展远远落后于中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省区相比较也没体现出自身的优势。因此,要缩小差距,唯有不断创新。创新型人才是广西体育产业加快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金钥匙”。二是创新型人才符合广西的区域定位。中央赋予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三大定位新使命,将进一步促进广西与东盟各国的合作交流,对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广西要建设面向东盟的开放型体育发展格局,在区域性国际体育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急需体育产业创新型人才。

3 体育产业创新型人才

3.1 体育产业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体育产业创新型人才指在体育领域逐步积累创业人才素质、持续向体育产业领域发展、具备开拓体育文化产业实力的个体或群体。他们具有体育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知识结构;具有追求新知、勇于为体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具有独立判断、独立行动的精神;具有辩证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学习的能力;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面对压力和挫折具有顽强的斗志和健康的心理;团结进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专业能力方面,尤其强调公共体育政策分析、公共体育服务评估、体育行政管理、体育市场分析与产品营销、体育产业分析与运营规划、体育企业分析与决策咨询、体育创新创业管理、特定运动项目市场分析、特定运动项目运营管理、赛事活动执行、场馆服务运营等能力。

3.2 创新型人才最本质的特征是实践能力

创新驱动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而经济发展视域里的创新,强调的是“知识的使用与商业化”,即知识三角(Knowledge Triangle)框架内的“知识保价”(Knowledge Valorization)。知识保价向高校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高校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探索有用知识的商业用途,将基础研究转化为实际运用。因此,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实践能力培养路径设计——基于协同创新平台

为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能力的目标,就要突破高校、科学研究和产业创新等主体之间的壁垒,跨越学科、地域、行业和理念的界限地域,加深各主体之间的深度结合,将各自的研发、应用和教育优势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有效的知识供应链,逐渐形成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平台,实现对实践能力生产方式的新变革。

4.1 确定协同创新方向

在谋划协同创新的战略远景时,应主动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人才需求,面向广西社会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培养体育产业创新型人才。在目标定位上,一是培养人才,力争开设体育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打造成为广西体育产业创新型人才的摇篮;二是发挥科学研究的优势,成为广西体育产业发展的智库;三是服务社会,打造体育产业实验教学基地,建设成为体育产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机构。在特色与优势方面,将在广西体育产业重点发展的竞赛表演业、健身休闲业、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等领域,推出一批有特色的理論并实现成果转化。

4.2 构建协同创新平台

广西区体育局是广西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理应成为整个协同创新平台的核心组织者。广西财经学院是广西唯一以经济管理为主干学科的本科院校,正在积极申报开设体育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广西财经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研究中心,致力于加强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和产业扶持力度,推进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不断为发展地方经济提供智力服务。广西体育产业城作为自治区层面的重大体育产业项目,总投资达90亿元,建成后将使广西成为区域性国际体育交流合作中心。因此,构建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地方政府(广西区体育局)为主导,以高校(广西财经学院)、科研机构(广西财经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为核心要素,与当地产业化基地(广西体育产业城)进行深度融合,将成为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

4.3 汇聚协同创新平台的资源与要素

遴选组建平台的专家团队,注重多元化和动态化,实行流动不调动的人才流动机制,推动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人才相互流动。发挥政府体育产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激励企业自筹或引入风险投资;探讨高校、科研院校的技术入股等形式,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拓展资本融合渠道。利用广西的地域优势和丰富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积极承办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体育产业交流合作平台。通过充分汇聚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活力,实现协同创新的深度合作。

4.4 营造协同创新的环境

一是改善协同创新政策制度环境,包括与协同创新相关的人才、产业、知识产权、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及环境保护法规等。例如,《关于推进健康广西建设的决定》《“健康广西2030”规划》等一系列的文件中,吸引社会投资、促进各个人群的体育消费、加强财政方面的投入、建立发展引导资金等配套设施完善,为建设协同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二是营造协同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引导各方主体在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会习俗、行为方式等方面凝聚形成向心力,不断激发协同平台的创新活力。

5 结语

培养体育产业创新型人才是广西体育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求,广西高校有必要开设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培养体育产业创新型人才,为把广西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体育发展中心发挥积极作用。实践能力是创新型人才最本质的特征。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探索有用知识的商业用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是广西高校培养体育产业创新型人才的改革发展方向。

参 考 文 献

[1]马继刚.综合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2]陈劲.协同创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3]钟天朗,张林.体育产业学科发展研究报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4]郭世田.当代中国创新型人才发展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學,2012.

[5]苏政.广西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6]徐成龙,杨倩.基于招聘数据分析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及高校专业培养方案优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12):269-275.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协同创新体育产业
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演进与效果评价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