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起航 以“行”入教

2020-10-21黎敏

文存阅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农村小学德育教育

摘要:德育是当代小学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良好习惯形成和学生心理成长变化的关键时期。然而,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学习条件较差,所受的教育层次相对较低,给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存在的原因,提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希望能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行为习惯;德育教育;农村小学

小学生正是思维和思想定性的关键阶段,小学是培育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的最好时间,因此,培养积极的心理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尤其是农村小学生,生活质量相对较差,他们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农村小学生来说,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水平,促进小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共同发展。

一、成因分析——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村小学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农村小学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差,集体意识和课堂规则意识不足。综合分析,主要由以下原因:

(一)家庭原因

目前,农村地区的孩子家长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不高,由于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和指导不够重视,缺乏适当的心理咨询和教育方法;另外,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并且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很难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的心理。

(二)学校原因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小学仍比较重视学生成绩的高低,往往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优标准,比较注重成绩,而忽略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律性較差。如果课程枯燥乏味,学生就容易懒惰和开小差。

(三)社会原因

小学生辨别好坏对错的能力较差,但是学习能力强。现代社会,依然存在不良的社会风气,比如:攀比心理、崇洋媚外、自私自利。不好的社会条件也会对小学生的行为产生不好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对于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理,易受社会不利条件的影响,影响行为习惯的发展。

二、真心投入——以家庭父母为渡者,为德育教育掌舵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小学生年纪小,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为了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作为父母必须拿出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小学生的心理意识非常在意父母对自己的评价,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来鼓励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不怕困难,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反之,如果父母给予消极评价,就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对孩子成长不利。

三、用心感召——以教师引导为小舟,助德育教育扬帆

在小学生的德育过程中,教师的行为起着指导作用。在农村小学,教师是儿童的榜样。教师应运用其良好的道德操守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来指导学生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把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来影响学生,并引导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如低声向学生问好,教学生礼貌用语;不乱扔垃圾,看到地上的纸屑清理干净等,通过这些小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应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四、决心坚持——以家校合作为船桨,助德育教育增速

每个孩子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是不同的。我们不能根据表面现象来判断一个孩子。家庭和学校要经常互动,了解孩子的情况,解决孩子的问题,共同努力加强儿童道德教育。在农村小学德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家校合作,建立完善的行为习惯教育体系。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许多不良习惯大都是受到家庭的影响形成的,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家校合作,加深对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了解。教师应对父母提出明确要求,通过家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也应要求父母树立良好的家庭作风,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影响和监督学生的行为习惯,从而为小学德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爱心关注——以关爱学生为锚绳,促德育教育靠岸

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平时生活中的行为表现。以学校行为规章制度为基础,分析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及时纠正,细化教育目标,不断调整德育内容,有效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学生。

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活动形式,渗透德育,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小学生精力充沛,喜欢在课下追逐、捣乱,容易发生紧急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晨会或课间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定期举办多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丰富小学生的实践经验,使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良好的道德修养方式。

最后,教师应当采用多鼓励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信心。学会与学生交心,从学生的角度思考,特别注意农村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学生,加强沟通,在师生之间建立友好关系,并与学生成为好朋友,使学生感到受尊重,从而提高道德修养。

六、总结

简而言之,小学生的成长与国家的未来发展有关,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关。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也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要把小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首先小学生要养成好的习惯,做好德育工作。在农村小学德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是不可缺少的。孩子们能尽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真正达到“从心起航·以行入教”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曾少环.小学德育教育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69.

[2]戴庆华.论小学德育如何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J].求知导刊,2019(35):68-69.

[3]黄大明.浅谈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187-188.

作者简介:

黎敏(1973年),男,汉族,广东花都人,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文岗小学。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农村小学德育教育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