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着是场坚忍的旅行》

2020-10-21郑文丽

文存阅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生命

摘要:生命是什么?如果注定一生都要面临苦难人为什么要活着?在余华的《活着》中我找到了答案——生命最伟大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长久与体面,而在于一路走来经历的坎坷与磨难。从骄奢淫逸的富家少爷,到一贫如洗的平头百姓,再到茕茕孑立、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的孤独者,余华用近乎冰冷的语调带我们看尽富贵一生的繁华与悲凉,又以一个个的死亡,带我们品透生命的真谛。富贵用多舛的一生向我们诉说着生命最大的价值就是活着,为活着本身而活着,在活着中忍受,忍受生命赋予我们悲欢离合、幸福苦难。而家珍则以另一种形态告诉我们生命还有一种含义,叫做“面对”,在面对中坚忍,在面对中成长,在面对中寻找希望。

关键词:生命;活着;坚忍;面对

一、从个人命运悟人生

人之所以活着,是因为生命还有其存在的意义,而其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不断的经历苦难与磨练,在困难中成长,在磨练中寻找希望,而在这场漫长的洗礼中,有人选择了解脱,有人选择了坚忍,有人选择了看淡人生,也有人像富贵一样选择了活出真我。

高中,第一次品读余华的《活着》,不知道偷偷抹过多少次眼泪,那时的我同情富贵坎坷的一生,抱怨命运对他的不公,却始终无法理解一个孤苦无依、了无牵挂的人,为何还要苟存于世?大学,再一次读到这本书,同样的人,同样的书,却有完全不同的心境。富贵的一生经历过父死母亡的悲,体味过死里逃生的哀,遭受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而自始至终,他都没有选择放弃生命。如果说从天堂到谷底的跌落比不过恩重如山、相濡以沫的情,那经历了一家四代七个人的生离死别,富贵还能继续活着,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富贵的一生极尽坎坷波折,却将生命演绎出最亮丽的颜色,不是因为他的遭遇,也不是因为他的乐观,而是因为当他一无所有、亲人尽失后依然坚强走完一生。他的活着不是苟且,不是惜命,而是对命运最大的反叛。我敬佩富贵,敬佩他赋予生命的敬畏,这世间迎难而上、披荆斩棘的人不在少数,但能像富贵一样,看着身边一个个亲人远去,直到失去所有心灵的依靠,还能继续活下去的人却寥寥无几。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生活就是这样,看着太阳东升西落,看着暗夜的魅影悄然离去第二天的太阳又照常升起。在这一天天的轮回中品味人生的无奈,可人生就是这样,体会不到悲欢离合,又怎会明白生命的真谛。人这一生,有谁没有经历过挫折磨难,有谁始终一帆风顺?或许命运的确是不公平的,但对于不公的命运,选择埋怨轻生的永远是那个脆弱着、长不大的孩子,选择坚忍面对的才是那个能将生命活给自己的、走在幸福路上的人。

二、从人物形象品生命

(一)富贵

余华用旁观者的视角、近乎冰冷的笔调将富贵一生的悲凉沧桑娓娓道来,不加雕琢,不加修饰,却触及心灵,让人不觉潸然泪下。富贵,曾是远近闻名的地主少爷,他“金玉其表,败絮其中”,每天寻欢作乐、沉湎淫逸,还将万贯家财押上赌场,把父亲活活气死,将一个纨绔子弟的形象演绎地淋漓尽致。败落后的富贵,几经坎坷,饱受折磨,为母亲外出买药还被抓去做壮丁,战场上死里逃生,却得知母亲到死也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女儿也因无药可医变成聋哑人。好不容易生活逐渐好转,儿子却因献血过多而死,女儿找到一生的依靠却死在手术台上,陪伴自己走过半生的家珍也重病离去,女婿二喜又在劳动中被石板砸死,唯一的精神寄托苦根还因为饥苦吃豆撑死,仿佛这世间一切的不幸,都降临在他的身上,但这些打击都没有改变富贵活着的信念,历经沧桑的富贵,看透世间百态,选择乐观面对苦难,平静面对生死,即使孤独无依,也要勇敢活下去,直到生命走到尽头。人们时常觉得在苦难中成长难,但在孤独中活着又何尝容易。

一人一牛一歌声,很长一段时间富贵佝偻着身躯,在黄昏下渐渐远去的背影在我面前挥之不去,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个明天即将来临,也不敢想象对于这样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命运还会给他开怎样的玩笑。但对于富贵,这已不是一种煎熬,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将生命活给自己的开始。

很多人认为富贵的“活着”更多的是一种阿Q式的安于现状、苟且偷生的形态,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富贵的一生涵盖着一个普通人对命运无法掌控的无奈,衍生出对死亡的看淡,和对生命的敬重。这是一种道学思想的升华,“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富贵的大半生就是在这样戏剧式的福祸转化中度过的,当所有外在的物质、情感依托随着命运的嘲弄离去,富贵的思想反而变得超然,又或者说,在这福祸相依的过程中,富贵就已经超然物外,他的活着不是为了物质,不是为了情感,更不是为了那些外在的声誉,他只是追随本心,为生命本身而活着,而这正是道家的内化思维。它不是麻木,而是历经坎坷后对生命最本真的感悟。

富贵用他坎坷的一生告诉我们,生命的真谛在于坚忍。承受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不要抱怨、不要轻生,活着就是对生命最大的敬重。活着本就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事物而活着,而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二)家珍

家珍,小说中描写她的笔墨并不算多,但从她的身上我们同样能看到生命的光辉。家珍,一个衣食无忧的富家小姐,本应一生顺遂,却嫁给富贵开启了悲剧人生。她贤惠懂事,对富贵在城里的花花绿绿了如指掌,却从来都是逆来顺受,即使不满,也不会面有愠色,而是拿些拐弯抹角的点子来敲打富贵,这不是软弱,也不是对命运的妥协,而是一个女人的善良;富贵家道中落,家珍被父亲接回镇上,本可以继续过锦衣玉食的生活,她却选择抱着孩子同富贵一同面对苦难,这是一个女人的忠贞;富贵被抓走当壮丁,她一个人照顾重病的婆婆,拉扯幼小的儿女,没有任何的财物,没有任何希望,却依然坚持到底,这是一个女人的坚韧;家珍唯一的儿子有庆给县长夫人献血,被活活抽死,这是他一生的痛,但当县长春生遭到批斗,她却放下仇恨,鼓励春生勇敢活下去,这是一个女人的宽容。她深受软骨病的折磨,饱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她的一生承载了很多女人无法承受的一切,但还是勇敢面对生活,平静对待死亡。善良、忠贞、坚韧、宽容,就是她对生命最完美的诠释,也是一个女人“活着”最大的光辉。

从她的身上,也许我们并不能看出富贵那样的“超然”,但却能看到一个女人一生的坚忍。作为一个被封建社会压迫的女性代表,她承受的悲欢离合、痛苦折磨又比富贵少几分?但她又何尝放弃过生命?我不得不承认,家珍有旧社会女人的那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软弱思想,但在这种逆来顺受的生活中,她自始至终也没有放弃对命运的反抗,她的一生都是为别人而活,为富贵、为子女、为父母,却从来没有为过自己,但这正是她所理解的生命的价值。

家珍通过不屈的一生告诉我们,生命的真谛在于忍受,在于面对。人的一生很长很长,沿途会有数不尽的坎坷磨难,也会有赏不尽的美丽风景,但最美的风景便是活着,在磨难中活出自我,在悲痛中活出成长,在风雨中活出希望。

小结

余华在序言中写道:“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苦难、无聊和平庸。”“忍受”,简单二次,却承载着人一生的悲欢离合,没有人知道终点,也没有人能够让命运止步不前。佛曰:“万般皆是命,一切有因果。”有些东西强求不来,而有些厄运注定一生也无法逃开。但认命并不意味着萎靡不振、苟且偷生,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忍受生命的厚重,看似蝼蚁般怯懦,实则却赋予了生命最大的敬重,这是努力后的接纳,亦是绝望后的坚忍。

参考文献:

[1]余华.活着[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

[2]余华.活着韩文版自序[M].南海出版社,1998年.

作者简介:

郑文丽(2000年—),女,汉族,山西人,本科,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研究方向:文学作品的分析。

猜你喜欢

生命
从地里冒出来的生命
生命
诗,不是远方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震撼瞬间:怒放的生命
生命的聚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