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在结核及乙肝传染病中预防控制的应用分析

2020-10-21蔺秀芳王鹏飞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负面情绪结核乙肝

蔺秀芳 王鹏飞

【摘 要】目的:为了提高结核及乙肝的预防控制效果,探讨实施健康教育的价值。方法:从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接诊的拟行疫情筛查的结核及乙肝高危接触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分组软件将其平均分组,其中接受传染病常规预防指导措施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对照组预防指导措施基础上予以健康教育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差异。结果:研究数据显示,指导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指导后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评分[(91.03±5.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82.80±8.25)分](t =5.061,P<0.05)。结论:对结核及乙肝传染病高危接触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还能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结核;乙肝;传染病;健康教育;负面情绪;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165-01

结核及乙肝近年来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传染性较强,虽然治疗有效,但研究证实,加强宣传并对高危接触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防控效果[1]。本院从2018年3月-2019年3月接诊的拟行疫情筛查的结核及乙肝高危接触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于分组后对患者采取不同的预防指导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从2018年3月-2019年3月接诊的拟行疫情筛查的结核及乙肝高危接触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分组软件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此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和备案。观察组患者中含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6.4±5.7岁。对照组患者中含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6.2±5.6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相似,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结核及乙肝常规预防指导措施,且观察组患者同时接受健康教育,具体为[2]:(1)加强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医务人員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年龄、受教育程度、密切接触者病情等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同时借助多种媒介如视频、微电影、微信群等进行结核及乙肝传染病相关知识讲解,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及家属尽可能多的掌握相关疾病知识,正确认识结核与乙肝等传染病。(2)重视纠正和改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医务人员要详细了解患者以往的生活习惯,对不良生活习惯及时进行教育和指导,叮嘱患者按时作息,忌烟酒。(3)重视患者自身的行为卫生教育:罹患传染病的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力降低,因此当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的时候,其罹患各种传染病的几率明显增加,医务人员要叮嘱患者重视个人行为卫生,防微杜渐,通过适宜锻炼等方式不断增强自身抗病能力。(4)重视心理辅导:患者得知自己密切接触传染病患者后,多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如恐惧、焦虑等,医务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尽可能消除患者负面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提高对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5)做好随访工作:医务人员要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家访,密切监测乙肝抗体等指标的变化,同时为患者开通健康咨询服务,让患者尽可能的了解治疗方法和预后,消除患者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指导前后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其中分值>50分时考虑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且分值和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3]。应用本院自制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表评估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采取百分制且分值和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熟知度呈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负面情绪评分对比  研究数据显示,指导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指导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观察组和对照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评分对比  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评分为(91.03±5.25)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评分为(82.80±8.25)分,观察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明显增加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5.061,P<0.05)。

3 讨论

结核及乙肝等传染病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传染性较强,对患者本人及公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次研究显示, 指导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降低,而且观察组患者指导后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评分[(91.03±5.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82.80±8.25)分],这和多数临床报道相一致。对结核及乙肝传染病密切接触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纠正患者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还预防和减少了传染病的感染几率;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卫生习惯,通过适宜锻炼,不断提升自身抵抗力,预防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通过进行心理辅导,尽可能消除了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了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4]。总之,结核及乙肝传染病高危接触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熟知度,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尹小玲.健康教育在结核、艾滋病及乙肝传染病中预防控制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6 (11):340-341.

陈亚娜,曹信金.预防性干预在流行传染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24):3-5.

明平静,刘胜军,刘涛.新发传染病带给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思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7, 35(1): 82-84.

任学锋,孙建国,胡秀琼,等.健康信念模式在传染病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开发中的应用[J].

中国健康教育,2016,32(8):760-762.

猜你喜欢

负面情绪结核乙肝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长得丑?但价值无限!
背上长“包”,小心结核作怪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乙肝防治8大变化
细节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对改善惠州市精神病患者家属负面情绪的效果观察
“负面情绪”并非一无是处
法律案件中的法理和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