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20-10-21吴波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前列腺癌诊断应用效果

吴波

【摘 要】目的:研究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Mp-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2019年11月时间段内我院接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48例设作对照组,再取同期接收的前列腺癌患者26例设作观察组,两组均接受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最大信号强度、动态扫描起始时间等指标都比对照组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早期强化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选择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前列腺癌诊断中效果理想,能准确评估良性增生与前列腺癌的差异,而且检查安全性较高,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前列腺癌;诊断;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145-01

前列腺癌为男性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只低于肺癌,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前列腺癌发病率也逐年升高,早期发现率低使男性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及早准确诊断和治疗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有些前列腺癌是局限性风险前列腺癌,无需即刻主动治疗,监测并随访观察病灶进展,达到预先设定阈值再实施主动治疗,可以避免过度治疗,也不会延误治疗时机,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multi-parametric MRI,Mp-MRI)可以用于前列腺癌诊断、分期和分级,对监测患者的病灶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前列腺疾病进行诊断,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9年1月-2019年11月时间段内我院接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48例设作对照组,再取同期接收的前列腺癌患者26例设作观察组。观察组年龄54-81岁,平均(68.5±6.6)岁;对照组年龄52-80岁,平均(67.2±6.9)岁;两组年龄均值比较无明显组间差异(P>0.05),可以比较研究。

纳入与排除标准:入选对象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Mp-MRI)检查,检查前未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内分泌治疗和放射治疗,以病理结果作为参照对比诊断结果,检查1周后穿刺活检得出病理结果。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Mp-MRI),采用我院飞利浦3.0T磁共振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和检查,检查前4h禁食,对患者腹部相控阵线圈检查,对两组患者的前列腺冠状、横断面、矢状等位置进行扫描检查,检查时,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体位,由耻骨上2cm开始扫描,应用常规SE序列扫描,设置扫描层间距3mm,扫描面积180mm×180mm,控制扫描时间2min。扫描范围有前列腺、双侧精囊腺,保证图像对应要保持扫描序列T2WI、DWI、MRI等扫描角度、层厚和位置一致性[2]。

增强扫描设置扫描层间距3mm,扫描时按体重为患者注入药物氯化钠溶液与钆双胺,所有药物均注到静脉中,并结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得出的影像学影像由两名专业医师共同阅片,诊断根据前列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序列评分标准、计算规则得分,以1分表示无癌,2分表示可能无癌,3分不确定,4分可能为癌,5分确定为癌,本次目测影像片以1分、2分表示非癌灶,以3-5分表示为癌灶。目测得出统一的诊断结果后,制定治疗方案,对前列腺增生患者选择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癌患者选择化疗联合药物治疗[3]。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记录两组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动态扫描最大信号强度、起始时间及早期强化率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SPSS17.0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最大信号强度、动态扫描起始时间等指标都比对照组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早期强化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前列腺癌具有发病隐匿的特點,发病早期没有临床症状表现,进展到晚期会有排尿困难、血尿等表现。前列腺癌多生长在前列腺外周,早期确诊可以确定病情,实施必要措施治疗。传统诊断方式有直肠指检、前列腺特异性抗体、经直肠超声、CT平扫等方法,其他诊断方式均有一定价值但有限,而且诊断准确率较低。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已用于前列腺肿瘤诊断中,其诊断分辨率较高,可以分辨软组织,区分前列腺外周带与中心带,根据不同部位的功能特征,区分病症是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ECE-MRI经静脉注射含钆造影剂,反映病变组织处毛细血管功能、生成状态等基本情况[4]。由于前列腺癌细胞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吸氧量高,周围环境有缺氧表现,刺激血管增生,新生血管量多,而且血管排列会表现紊乱,血管通透性增强,使局部组织血供过于丰富,而且造影剂消退快。分析强化时间、最大信号强度等指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最大信号强度、动态扫描起始时间等指标都比对照组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早期强化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可见,选择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前列腺癌诊断中效果理想,能准确评估良性增生与前列腺癌的差异,而且检查安全性较高,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刘秀华.1.5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215-217.

马寅锋,吕伯东,黄晓军,等.磁共振功能成像诊断中央区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浙江医学,2016,38(7):482-484.

王鹰.1.5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6):58-59.

马露,叶慧义,王海屹.动态增强MRI定量分析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17,6(2):119-123.

猜你喜欢

前列腺癌诊断应用效果
又高又壮的男人易患前列腺癌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50岁以上男性应做前列腺癌筛查
肥胖易患前列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