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白之死的推手

2020-10-21杨琳

神州·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李白古诗词诗人

摘要:许多诗人描写离愁,细腻哀婉,而李白没有写生离死别之苦,却写尽了诗人的孤独大气凛然,“高处不胜寒”的心境被诗人叙写着又尝味着!

关键词:李白;古诗词;诗人

纵情山水,游乐其中,歌唱祖国的大好山水,他的诗雄奇、壮丽,又不失清新、飘逸。他的诗浪漫大气,豪放激情,收敛自如,但心有相通,才能读懂,诗人满腔热情,空有一身才华抱负却因不谙官场权术、宦海沉浮,使得清高孤傲脱俗的他不堪“摧眉折腰事权贵”,而不能成就一番大将军的一世英名。从他写的诗中“由来征战地,思妇多苦言。”“高楼当此夜,叹息应未闲”中可以看出,李白写的情诗也如丝如扣,细腻中却又凛然大气,是为多少征戎中的留守妇女鸣冤叫苦的第一人!他的情诗亦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闺情小诗,儿女情长。“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燕”,古时北京的简称,也是固守北方边防的兵家必争之地,这样的思妇之诗出自一个男性诗人之手,用女人的细腻描写感情,用男人的胸怀抒发渴望从戎报国,早日结束战乱纷争之苦的大志情怀!李白是诗人中的大将军!他的诗中有着大将军的情怀!

可李白并非喜欢用武力解决战争纷端,他在番人企图扰乱大唐边境并借机向唐玄宗以番文檄书挑衅与大唐关系时,挺身而出,以高亢激昂的番语,镇定自若飘飘欲仙的气魄震慑着番邦的使臣,被番人以为李白是保佑大唐的神仙而不敢来侵犯大唐边境!李白在这里神态自若,颇有外交家的气度和纵横家的气魄!他自小饱读诗书,游历四海,交友广阔,精通剑术,剑术在大唐时代排行第二。我想他也是精通孙子兵法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止戈为武为军事的最高境界,所有的军事战争都是以政治为主、外交为辅的外在形式与手段。古人且云:“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李白也是深谙此道的。

再解读李白的情诗,“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美人卷珠帘”与白居易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李白写美人的神态大方自然,不似“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矜持羞涩。“不知心恨谁”中一个“恨”字,将美人思妇的嗔怪、娇羞、痴痴怨怨的心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玉阶生白露,夜久浸罗袜。”写出了美人在深夜里的期盼。“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又书写了美人望眼欲穿,却又深深失落的感叹,最终放下水晶珠帘来,却又无法入睡望月寄托情思的执着。此情此景,人和景都如诗如画,情真哀婉得如一幅画卷。李白是深懂美人心的,写杨贵妃之美也是华彩溢章:“名花倾国两相欢,引得君王带笑看”写出了杨贵妃的雍荣华贵,妩媚娇憨的姿容仪态。“谁解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将佳人的期盼,怅然若思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风月之情无出其右。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不同,不同民族的图腾崇拜也不同。西方人崇拜的天体是太阳,诗歌里也是多歌颂太阳的光辉,是那样张扬大气自信;而东方的古代中国诗人崇拜的是月亮,诗歌里多是借明月寄情言志,是那样含蓄哀婉;李白的诗虽很浪漫大气,也摆脱不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含蓄委婉。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可览一斑!“与尔同消万古愁”一诗中,写出了诗人“高处不胜寒”的心境与深深的孤独,孤独倒也成了一种精神境界!

纵观李白的诗歌和生平事迹,李白可谓是“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尽管李白生活在大唐时代,大唐是盛产诗人的时代,是诗人生活最理想的时代,经济繁荣,文化繁荣,大唐诗歌更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然而,他生活在曾经辉煌一时开创了“开元盛世”的玄宗时代,唐玄宗文韬武略,拨乱反正,也曾一身清正,到晚年却陷入一场不伦之恋,也与唐玄宗李隆基更是个艺术皇帝有关。他精通音律,堪称一位大音乐家。梨园弟子过千,与杨贵妃琴瑟相合。可是中国的汉族文化的人伦道德根深蒂固,这种公公与儿媳妇的不伦之恋,即使发生在皇权至上的帝王家也为世人所不容,唐玄宗专宠杨贵妃,骄横奢靡,重用权臣贼臣,终致使“安史之乱”,又激起兵谏犯其众怒,不得不賜死贵妃于马嵬坡。政治与爱情的结合往往是一场悲剧,尤其是不伦之恋,那样的情殇是想当然的了!

唐玄宗深深赏识李白的诗歌才华,奉他为宫中写诗作词的上宾,李白清高孤傲,不谙为官之道,为权贵所排斥,而唐玄宗老眼昏花,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竟不识李白过人的将军才华和抱负,李白自幼习武,剑术在整个大唐时代也可排上第二,仅次于裴旻一人之下。

李白深深失望着,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与唐玄宗告别,离开长安。临走,唐玄宗依依惋惜李白的才情,布下手谕,给李白一封文书:李白所到之处的饮酒钱,由官府买单。李白在四处游历之中,忽见一壮士关在囚车中欲被斩首示众。他见那犯人身材高大,目光如炬,料定此人是个习武的奇才。盘问中得知此人乃行伍出身,也在武职中有官差,因管理粮草失职欲被问斩。李白当下向当时的官大人保荐求情,还是因为李白名气太大,官大人当即释放那名犯人,此人就是日后的郭子仪将军。识人之才,李白的心胸气度若没有大将军的情怀,又怎能一眼看出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郭子仪也是个将才?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再后来,在“安史之乱”中,唐玄宗之三皇子李亨(李亨已封为太子)与十六皇子永王李璘在各自的领地中拉下边平叛边争夺皇权的攻势,李白作为大文人名号太响首当其冲。因为皇子中都希望有一位名气响的文人加入他们的政治集团。李白正好在江西境内游历,恰是十六皇子的领地,“近水楼台先得月,可惜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深怀报国之志的李白,不顾垂暮之年希求请缨杀敌投奔永王李璘麾下,无形中卷入十六皇子的政治集团中。无论是中国的国法礼制中,皇位都是“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幼”。在礼制中太子李亨都占尽先机,才智实力又均在十六皇子之上。太子李亨拉杆竖旗,兵戎倒戈自立称帝,又重用郭子仪、李光弼来平叛安史之乱。李亨肃清整顿政敌,李白作为皇子李璘旗下的牺牲品,死罪难逃!幸得重臣将领之首的郭子仪极力求情,才幸免于死,被流放夜郎的江边荒野不毛之地。

英雄壮志难酬,连英名也似乎荡然无存,李白留下的只有诗名,没有功名。深怀“礼义廉耻”之辱的李白,后人据说在一个月夜,李白纵酒吟歌,“酒醉不慎”跌落江中欲捞明月而死。李白作为古代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死于“士可杀,不可辱”的情怀,死于壮志难酬,知音难觅的忧愁激愤!死于一种“高处不胜寒”作为诗人深深的孤独!他的醉酒溺死,让后人给了一个浪漫大诗人浪漫神秘的说法!也有另一说是李白因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获罪流放夜郎,后因关中大旱皇帝大赦天下而重获自由,在金陵生活相当窘迫而投奔当涂县令李阳冰(其族叔)为生,不久便含恨病逝于榻前。我真不忍揭示李白之死的奥秘,也希望李白真的只是“江上酒醉捞月跌落江中”而死,然而本着求真务实的推测猜想,我希望还原历史一个真相,李白之死身世踪迹是继安史之乱后大唐由盛转衰的个人缩影和历史见证!他的死与参与李璘幕府饱受的政治牵连有直接关系。李白太孤独了,他需要被人理解被人缅怀,缅怀的不只是他的诗歌才气,还有他渴望忠君报国、纵横疆场结束战争纷乱的大将军情怀!他本有这种潜力的!……

参考文献:

[1]伍联群.李白咏画诗文生成论[J/OL].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20 (01):1-9[2020-02-12].https://doi.org/10.13307/j.issn.2096-3122.2020.01.11.

作者简介:杨琳,女,1982年出生,河南省西峡县人。南阳市作协会员、南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楹联学会会员。2012至今先后在《鹳河》、《躬耕》文学、《南都晨报》、《河南楹联》期刊、《河南诗人》微信平台及各大纯文艺网站上发表作品100余篇。2018年6月参加辽西省喀左县天宇杯“美丽喀左中国梦”楹联大赛,获全国优秀奖;2018年7月参加长沙县首届法治征联,获全国优秀奖;2019年5月撰写散文《秋游老君洞之生命随想》,获西峡县“生态西峡”全国征文三等奖。2019年12月庆祝中国楹联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贺联征集中,其作品在《中华楹联》微信公众号第十四期刊发。

猜你喜欢

李白古诗词诗人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诗人”老爸
愤怒
诗仙李白的归宿
猜诗词
倒下的那一刻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