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精神科中的应用
2020-10-21周丽娜廖英桃欧阳秀
周丽娜 廖英桃 欧阳秀
【摘 要】目的:探讨在精神科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本院2019年3月-2020年1月收治的精神科患者中,选取5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组展开实验。护理过程中,所有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守医院护理管理制度中的规定,开展常规护理工作。与对照组护理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观察组增加使用心理护理。结果:在GAS(大体功能量表)、BPRS(简明精神病量表)、SD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的应用下,与护理前相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更占据优势,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使用,可改善精神科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降低,在疾病治疗方面发挥出了较大的作用。
【关键词】精神科;心理护理;效果;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0186-01
前言:与医院其他病患相比较,精神科患者的病情较为特殊,在临床治疗中常表现出不同的心理障碍,情绪多变,存在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若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整,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便会下降,不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医护人员作为护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在临床护理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为了让患者能够配合治疗,仅依靠以往常规的护理模式显然不够。在临床护理中,医护人员应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使用科学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以此为依据,制定出完善的心理干预方案,明确护理要点和方向,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护理水平的同时,带给患者更加全面化、系统化的护理服务,从而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54例,均选自我院2019年3月-2020年1月收治的精神科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上存在的差异,将其分组展开实验。其中,观察组患者男女人数均分别为15例、12例,最大年龄为67岁,年龄平均值为(46.52±4.51)岁。对照组患者男16例,女11例,年龄平均值为(46.78±5.21)岁。在临床相关检查方式下,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在临床治疗中,无药物过敏者,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的整理上来看,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模式用于对照组,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需遵医嘱给予患者相关治疗药物,定时查房巡视,做好病房环境护理等基础护理工作[1]。
在对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常规护理内容同上,另外增加使用心理护理。首先,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情况以及年龄、性别、家庭经济情况等基本信息,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制定个性化的功能锻炼方案。后期可根据患者的功能改善情况,适当增加功能锻炼项目,使得患者具备生活自理的能力。其次,在临床护理中,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认真观察患者的眼神、语调、情绪变化情况,从患者语言上的表达,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耐心疏导,语气应轻柔、温暖,给予患者更多的安全感,改善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针对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疾病,医护人员可以组建小组展开讨论,通过对患者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发现多数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于缺乏自信息、逃避社会两大方面。为此,在心理护理中,医护人员应明确护理方向,以鼓励、尊重、关心为重点,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与温暖,让患者感觉到自己被他人所重视,逐渐变得坚强、自信。最后,针对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患者,多数原因是由于即将回归社会所产生的担心、忧虑所致。针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可适当开展一些交际活动,组织患者共同做游戏,增加彼此之间的联系,同时又能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2]。
1.3观察指标
为了更好的观察以上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本次实验的观察指标将采用SD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GAS(大体功能量表)、利用BPRS(简明精神病量表)、PANSS评估来进行衡量,对应评分值越低,则表示为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完成实验数据的整理,(`x±s)为计量单位,使用t进行检验,当组间差值符合P<0.05的要求,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患者的PANSS、SDSS、BPRS、GAS评分为(92.42±6.21)分、(4.16±1.48)分、(31.48±7.86)分、(39.87±12.47)分,观察组为(92.78±5.72)分、(4.21±1.34)分、(32.48±6.47)分、(40.71±5.14)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各项观察指标为(76.24±4.72)分、(3.64±0.41)分、(18.79±4.78)分、(36.78±3.72)分,观察组为(50.41±3.41)分、(1.21±0.64)分、(11.45±3.45)分、(29.57±2.4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社会领域功能障碍是精神科患者普遍存在的症状,在临床治疗中,通常会选用药物来进行控制,加上护理模式单一,多数护理人员普遍将护理重点放在了疾病的本身,对患者心理护理方面不够重视,难以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患者临床护理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为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医护人员应努力学习心理学知识,根据患者的实际症状表现,具有针对性制定心理护理方案。采用语言交流或者行为活动等方式,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和自理能力,使其在心态上得到调整,逐渐恢复对生活的信心,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3]。
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对精神科患者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与采纳。
参考文献
[1] 樊丽霞.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在精神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1):173-174.
[2] 李贤慧.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的应用价值[J].心理月刊,2020,15(05):91.
[3] 丁银霞.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管理法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03):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