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时平面上词缀“老”的探究
2020-10-21王漫儒
王漫儒
摘要:“老”具有多义性和多功能性,作为词缀的“老”是由形容词“老”虚化而来,在不同词中,“老”的虚化程度不同,有的完全虚化,有的还处于虚化过程中,并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老”作前缀时,构词能力强,按结构形式可分为“老+名词”和“老+形容词”两大类,细分为8小类;作后缀时,构词能力弱。
关键词:词缀“老”;共时;分类
一、共时平面上的词缀“老”
与其他词缀相比,词缀“老”相对特殊:它可作前缀,也可作后缀;与不同的词根搭配,可以指人,也可指动植物;可用作他称,也可用作自称;用作他称时,可表示敬重,也可表示蔑视;用作自称时,即可表示自负,也可表示自谦。“老”在与其他语素搭配时,其虚化程度有很大差别,附属意义和功能也不尽相同。下面将词缀“老”按照结构形式进行划分:
(一)前缀“老”
1.“老”+名词
1.1“老”+亲属称谓
1.1.1表示亲属关系:这类词主要有:老爸、老妈、老姐、老妹、老弟、老公、老婆、老表、老侄、老娘、老子等。
最初主要指称长辈,如“老爸”、“老妈”,后来“老”的修饰功能逐渐减弱,也可以指称平辈或者后辈,如“老公”、“老婆”、“老弟”、“老妹”、“老侄”“老表(表兄弟)”等,口语色彩更浓重,多用于非正式场合,更显亲切随意。
值得注意的是“老娘”“老子”,例如:
(1)李逵道:“我只有一个老娘在家里”。(《水浒传》四十二回)
(2)有甚么言语在外人处説来,欺负老娘!(《水浒传》二十四回)
(3)予在南郑,见西邮俚俗谓父曰老子,虽年十七八,有子亦称老子。(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
(4)你敢动一下,老子不把你打成肉酱不姓赵!(巴金《憩园》十二)
从例句(1)、(3)中可以看出“老娘”和“老子”分别是母亲、父亲的俗称,此时,“老”字稍有虚化。用作自称时(例(2)(4)),二者都有自负意味,较粗野,一般用于表示气愤或玩笑场合。不同在于,“老子”用于自称时,“子(指男子)”读轻声,比“老”虚化得更严重,这里的“老”应为实语素,而“老娘”的“老”则为词缀。[1]
1.1.2拟亲属称谓
在社会交际过程中,为了满足社交称谓的需要,“老”的修饰功能减弱,出现了拟亲属称谓,“老+亲属称谓”也可以表示非亲属,如:老兄、老哥、老弟、老表(俵)、老爷、老爷们儿、老娘们儿等。
(5)你老兄可也是来省城找事做的么?(艾芜《人生哲学第一課》)
(6)书画奇物,老弟近年视之不啻如粪土也。(苏轼《与蒲传正书》)
(7)季交恕跟着另一位带路的,且走且问道:“老表,还有多深多长啦?”(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
封建社会男性社交机会远大于女性,彼此之间“称兄道弟”更显亲切和尊重,因此“老兄”、“老弟”的称呼使用更加频繁,发展更迅速。以“老兄”称对方,表示尊敬(例(5)),以“老弟”自称表自谦(例(6)),二者都可用于称人和自称。相较之下,女性之间的此类称呼并不多见。“老表(俵)”除了表兄弟的意义外,也可以表示年龄相近的成年男子间的客气称呼,带有亲昵的感情色彩(例(7))。“老爷”一词多用于对有一定身份的男子的尊称或仆人对男主人的尊称,该词中的“老”虚化程度较低。“老爷们儿”“老娘们儿”为方言,“老爷们儿”通常指成年男子,“老娘们儿”多指成年女子或已婚妇女,含贬义色彩。
1.2“老”+数词,表排行
“老”后加上二到十的数词或“大”、“小”、“幺”表示兄弟姊妹的排行,如“老大”、“老二”“老三”、“老幺”、“老小”等。
这种用法来源于“老”加亲属语。“老”加数字表排行的用法具有简便的“类推”能力,此时,词缀“老”失去了交际性的“称呼”意味,没有敬、谦的语义色彩,同时也突破了“老”一般用于成年人的限制,因此,这种用法中的“老”没有任何实义,虚化程度最高,并且封闭固定。如:
(8)杨家四兄弟,老大死了几年,其余三个好像都在省里。老二、老四做生意相当赚钱。老三素来不务正业,是个有名的败家子。(巴金《憩园》五)
“老几”有两个含义,一是用于疑问句中,问家中排行第几,二是用于反问,表示某个范围内数不上、不够格,带轻蔑意。如:
(9)“你也得学着点,拉一辈子车又算老几?”(老舍《骆驼祥子》)
“老”+亲属称谓也可表排行,如“老儿子”、“老闺女”、“老妹子”、“老姨”、“老舅”等,这里的“老”有实际意义,表示排行最末的,因此并不是词缀。[2]
1.3“老”+字/号/单音节姓氏
一般来说,这种称呼比直呼其名更显亲切,可用于面称,也可用于背称。
1.3.1“老”后加字、号,如:
(10)快诵老坡《秋望赋》,大千风月一毫端。(宋 范成大《寄题永新张教授无尽藏》)
(11)老可能为竹写真,小坡今与石传神。(宋 苏轼《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
这里“老坡”指苏轼,号东坡居士。“老可”指苏轼的表兄弟——画家文同,字与可。[3]
1.3.2“老”后加单音节姓氏,如:老王,老张,老李等。
“老”加单音姓氏的用法中,“老”的虚化程度较低。朱德熙先生认为跟“小王”对比,“老王”的“老”也还保存着形容词“老”原来的意义。而今,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朋友、同事之间的这类称呼更加普遍,一个人既可以称“老王”,也可称“小王”,这个“老”已经超越了原来的修饰功能,与年龄并无太大关系,而是传递出某种人际关系信息,表明两人关系熟识。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老+姓氏”有两种功能,一种表示年纪大,一种用于表示关系熟识。
一般情况下,我们只习惯在单姓前加“老”字,复姓并没有这种用法,很少听到称呼对方“老欧阳”或“老司徒”等。这主要与汉语发展中的“双音”化趋势有关。
1.4“老”+社会称谓
社会称谓指社会机构、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包括职务、职业、身份等的名称。“老+社会称谓”实际上是词缀“老”与某一职业或职务的简称的搭配,可细分为两小类:
1.4.1“老”+职业,如:老师、老班、老警、老编、老公安等。
1.4.2“老”+身份,如:老板、老总、老财、老鸨、老贼、老鬼、老乡、老好人、老百姓、老八路等。
(12)他们讲,老八路真了不起,一时钻在鬼子当中冲打,一时又爬上树,架起机枪射击起来。(沙汀《记贺龙》)
(13)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夏衍《包身工》)
“老师”的“老”是沿着表敬称的意义虚化而来的,仍有表尊敬的含义,虚化程度很高。“老公安”、“老八路”的“老”与年龄无关,而是表示对这一职业的尊敬。[4]“老总”本来是对军队高级领导人的尊称,多和姓连用,如“彭老总”,后来总编辑、总工程师、总经理等都可称为“老总”。“老板”本指私营工商业者,后来泛化,员工对上司都可称“老板”,这里的“老”都带有敬称含义。“老财”是方言,指地主,财主。“老鬼”是方言中妻子称呼丈夫,多作为詈词或谑称。“老贼”也是詈词。“老乡”指同乡人,“老”有亲切的感情色彩。这类词中,“老”的感情色彩褒贬不一,可见,感情色彩与词缀本身无关,可能只是与使用习惯有关。
“老班”则是学生对班主任的较随意的称呼,一般用于背称,含有亲切的感情色彩。“老编”、“老警”皆是如此,它们与“老师”的不同在于,“老师”的“老”是逐渐虚化为词缀的,而后者一开始就是“词缀+略语式的词根”,类似一种缩略语。这些词都具有临时性特点,是为了适应表达需要临时创造出的词语。
1.5“老”+地域义语素
这类词有:老外、老美、老西儿、老陕、老广、老北京、老上海等。例如:
(14)如此搅得多了,人家便不相信他了。他可又闹急了,找着一个专门重利盘剥的老西儿,要和他借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六回)
“老外”指外国人,“老美”指美国人。“老”加上地方简称可以表示当地人,如“老西儿”指西安人,“老陕”是陕西人,“老广”指广东人。“老北京”是对古都北京的传统风俗的叫法,是一种文化符号,如“老北京布鞋”、“老北京胡同”、“老北京火锅”等,同时也泛指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老上海”与之类似。该类词具有临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老”带有亲切友好、轻松随意的感情色彩。
1.6“老”+表物名词
这类词主要有:老拳、老春、老钱、老庚、老命、老脸、老天(爷)等。例如:
(15)你也是这一天应被牺牲的一个啊,但你只挨几个老拳,总算侥幸。(蒋光慈《在黑夜里》)
(16)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唐 李白《哭善酿纪叟》)
“老”后加无生命事物的构词形式大量出现在元曲中,为使韵律和谐而临时创造了很多这类词,“老”字主要起到衬音作用。[5]后来随着元曲的衰落,只有部分词保留下来,如“老拳”,即有力的拳头;“老春”指醇酒、好酒,唐代多称酒为春;“老钱”指铜钱;“老命”泛指性命;“老脸”表示脸面、面子时,“老”的意义也已虚化,但虚化程度较低;“老庚”是同年龄人之间的亲热称呼,“庚”意为年龄,“老”含有亲切意味;“老天爷”也说“老天”,古人以天为尊,加“老”尊称为“老天”。
1.7“老”+动物/食物名称
1.7.1“老”+动物名称:老鼠、老鹰、老虎、老鳖、老鸦、老鸹、老枭(猫头鹰)、老兔(玉兔)等。
1.7.2“老”+食物名称:老玉米、老倭瓜、老白干儿、老酒、老豆腐等。
“老+动物名称”这类词中“老”已完全虚化,并且这类词数量很有限,吕叔湘先生认为这类词不具有能产性。[6]但“老”仍然显示出一定的感情色彩意义,如“‘老虎有凶猛的意味,‘老鼠有憎恶的意味”。“老鳖”一词来自北方方言,“老”字可能与鳖的寿命长有关。“老兔”、“老枭”的说法已经被时代淘汰,现代生活中基本不再使用。“老+食物名称”这类词基本来自方言。
2.“老”+形容词
“老”可以看作名词的标记。不管词根是不是名词性的,只要是用‘老构成的词,都是名词。[7]“老”放在某些形语素前也可以构成名词,一般用于指称具有某种习性特点的人,略带贬义,或有嘲讽意味。
这类词主要有:老饕、老馋、老悭、老粗、老奸、老帽儿、老土、老赶、老抠、老蔫儿、老倔等。
(17)小人属厌君休誚,一饱如今学老饕。(清 钱谦益《重阳次日徐二尔从馈糕蟹》)
(18)老馋自觉笔力短,得一忘十真堪咍。(宋 陆游《戏咏乡里食物示邻曲》)
(19)南朝宋武帝狎侮群臣,随其状貌,各有称目。刘秀之俭吝,呼为老悭。(《宋书·王玄谟传》)
“老饕”、“老馋”都指贪吃之人。“饕”是“饕餮”的省略,“饕餮”是传说中的贪残的猛兽,后来特指贪食者。“老悭”指十分吝啬之人,宋武帝因刘秀“俭吝”称他为“老悭”。这里的“老”有强调程度之深的语义,但从语义结构来看,仍是名词性结构,可以理解为“……者”。“老粗”指缺乏文化教养的人,可用于自谦;“老奸”指奸诈之人;“老帽儿”指不懂行又带傻气的人;“老土”指没见过世面的人;“老抠”的“抠”是抠门的意思;“老蔫儿”是方言词,指不爽朗、不爱讲话、不善交际的人;“老倔”指脾气倔强的人。
“老”后还可以跟动词,但数量较少,如“老赖”,“赖”是不承认,抵赖的意思,“老赖”专指欠钱迟迟不还的人。“老赶”指没见过世面的人。北京话中有“老炮儿”一词,专指提笼遛鸟、无所事事的老混混儿,略有贬义,但随着语言发展变迁,其中的贬义色彩已经淡化。
(二)后缀“老”
与前缀“老”相比,后缀“老”的用法很有限,构词能力也较弱,一般表示尊称。
1.单音節姓氏+“老”
“老”置于姓氏之后是一种敬称,如:王老、张老、陈老等,一般用于称呼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声望的成年男性,适用于较正式的场合,可用于面称和背称。用于面称时,我们也可以说“您老”。
2.数词/姓名+“老”
“老”放在数词后常见的只有“二老”,是对父母双亲的尊称。“二老”也用于尊称同时或异代齐名的长者二人,如金庸小说《倚天屠统计》中的鹿杖客和鹤笔翁二人被称为“玄冥二老”。这里“老”的虚化程度较低,还保留有“老人家”的实义。姓名之后加“老”的情况也有出现,如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姓张名果,传说中有三千多岁而被称为“张果老”,这个“老”与其年纪大有关,也表示尊敬。
参考文献:
[1]董为光.《称谓表达与词缀“老”的虚化》[J].语言研究,2002,第1期
[2]郭良夫.《现代汉语的前缀和后缀》[C].现代汉语通论参考文献精选
[3]闫德早.《“老”字的称谓化作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第3期
[4]刘新红.刘峰《词缀“老”的结构及语义色彩》[N]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4.12.
[5]王宁宁.《汉语词缀“老”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4
[6]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商务印书馆,2017.第16页.
[7]刑福义.汪国胜《现代汉语》[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