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10-21刘芳萍

神州·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研究小学语文

刘芳萍

摘要:对于处在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语文阅读已经有了自己初步的认识,若教师采取传统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难以引导学生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自己形成对语文知识独到的见解。因此,现在教育改革提倡教师多采用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引导,来让学生主动去阅读,去汲取知识。有关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定义和实践,教育学界虽然有不同界定,但归根结底是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为初中語文学习奠定基础。在本文中,笔者就自身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解进行阐述,并结合在实践中发现的教学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研究

引言

在任何学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对语文学科形成自我认知的关键期,教师的引导,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汲取语文知识,为语文写作、提升精神境界打下基础。阅读教学的内容非常多样,包括阅读技巧的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养出,以及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重于去单向灌输,一种手段用到底,造成学生不能很好吸收的问题。对于很多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语文阅读习惯上尚未定型,因此急需教师转变教学模式,从更科学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入手,来找到适合每个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方式。

1.个性化阅读教学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中,学生把过多的精力放到如何了解作者创作的初衷、技巧,以及文本分析,这种模式被看作创作的前期,要想真正升华,拥有自己的东西,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进入创作中后期阶段,前后阶段的过渡,就需要个性化阅读的加持。因为在个性化阅读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基于自身过去的知识结构与理解能力,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深入理解,并基于文章特点创造出个性的阅读方法,并对文章中的文字、句子进行二次创作,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摆脱过去只吸收教师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注重学生自身对文章的感悟,突破了禁锢,才能刚好的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对于语文这种充满人文情怀的学科,作者创作的初衷需要读者去深入探索,而个性化阅读就能为学生提供机会,去独立思考、感受、创作,进而去影响对世界、人生的看法。

2.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

结合过往对小学高年级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和自身实践,笔者认为传统阅读模式和个性化阅读是需要平衡的,不然会出现当前主要存在的两种极端模式:不就是故步自封,尚未关注到个性化阅读的益处,或者过于追求个性化阅读,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出现“放任教学”的现象。这两种都是不提倡的,下面就这两种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分析其原因和危害。

2.1观念束缚使得个性化阅读教学难以推进

教育改革总是会伴随着阵痛期,尤其是我国深受高考教育影响,即便教育部门在推进素质教育,期望能摈弃过往的填鸭式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不少落后地区,或者高考竞争激烈的省份,依然沿袭过往的教育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并未将理论应用进去,依然为追求结果,过程简单粗暴。这主要还是因为学校和教师的观念束缚,对个性化阅读教学不够重视,进而让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停留在纸面,无法得到推进。

2.2过于偏激忽视学生成长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自主能力还没有强到可以脱离教师的引导,但是在实践中,却有教师过于迷信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好处,从而让教学偏离轨道。比如在阅读课中,直接让学生根据文章来谈自己的想法,即使出现不正确,或不恰当的言论,教师也会纵容,不进行及时的纠正。如此以来,语文课堂秩序混乱,文章原有的意思理解也不到位,达不到基本的课程目标。这是因为教师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不到位,未能在实践中做到适度。

3.优化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对策

3.1树立正确观念

只有了解个性化阅读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才会真正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已经在思想上得到转变,树立起观念,重视个性化阅读教学。为此,教师要关注领域内个性化阅读的前沿研究成果,并学习科学方法,充实自己的教学理论体系。在真正实践之前,需要认真研究每篇文章的特点,进而采用有针对性的引导手段。

3.2采用正确教学手段

阅读课一般会有多个环节,包括预习、正式上课,以及课后作业和反馈,每个阶段,教师都是采用科学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手段。首先在预习阶段,可以根据文章需求,让学生自主预习,并自己搜集相关文章,进行联系;其次在正式上课期间,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对这篇文章的想法,并将讨论结果在课上进行集中展示,教师来进行点评;最后是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上课学到的知识,进行二次创作。通过上述手段,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文章的魅力,还可以培养起自己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另外,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锻炼了交流能力。

3.3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需求

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性需求,是素质教育改革一直在强调的,而个性化阅读也是考虑到这一点。因此,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手段时,不能一刀切,而是要了解班上每位同学的能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对于学生不同的理解,教师要去积极引导,在评价时,也要关注到这种个性化需求,比如有的学生理解能力比较强,就可以多一些相关评价指标,而有的学生想象能力强一点,那么教师就要从这方面多进行鼓励。

4.结束语

语文是一项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阅读课的主人,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能动性,来主动探索文章中所蕴含的美感。同时,教师应扩展他们的想象与创作空间,将阅读课上学到的知识真正与生活结合起来,创作出具有“温度”的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闫敬伦.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模式的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0(04):19-20.

[2]张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2):246.

[3]纪朝蕾.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99-100.

[4]张林元.浅议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应用[J].名师在线,2019(32):65-66.

猜你喜欢

个性化阅读研究小学语文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鱼·渔·喻:教学的三重境界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