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及培养

2020-10-21杨灵芝

神州·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培养大学生

摘要:學习动机问题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常见的问题。正确认识学习动机的定义及特点,对于指导高职大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进行科学有效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动机;培养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及特点

学习活动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活动。学习动机是大学生发动和维持其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大学生多种多样的学习动机,是随着他们生活的社会条件和个人的成长经历的不同而发展变化的。

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具体且多样的。根据量表对绵阳市三所高职院校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建设祖国,做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2、对某个科学有浓厚兴趣,立志探求科学真谛;3、掌握知识和本领,以后有一番好作为;4、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为家长争光;5、获得奖学金;6、事业成功,声名远扬;7、为出国深造打好基础;8、为了适应社会新形势发展的需要;9、活出自己的精彩;10、自尊心、进取心和不甘落后;11、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生活美满幸福。其中绝大部分动机是正确的、积极的。

在对三所高职院校不同年级调查的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依照动机社会意义的强弱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奉献于社会,占接受调查人数的37%。例如:做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以便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自己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通过深造发挥自己的才能;立志为振兴中华作出贡献;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履行当代青年的社会义务,为民族振兴、祖国的富强和繁荣作出较大的贡献。

第二层次,为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有所建树需求的学习动机,占28%。例如: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能被人尊重;使自己在同龄人中保持强者的地位和形象;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实现家庭亲人的美好期望;不辜负老师对自己的苦心期望;为将来出国做准备,拥有一技之长,以便能够在社会上很好地立足。

第三层次,追求个人利益的学习动机,占35%。例如:能够获得一个好的工作岗位,得到较好的物质生活待遇;顺利地拿到毕业文凭和相关的技能证书,找一份好工作;事业大获成功,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为了自我设计,体现出自我奋斗的决心。

因此,现实的社会生活和职业需求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产生和发展的源泉。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现实的学习动机也同样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同时,随时间的推移,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的深化,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内容、强度和类型诸方面有了不断发展和变化,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近景性学习动机随着高职大学生年级的不断升高而呈逐渐减弱趋势,而远景性学习动机则不断增强,逐步居于主导地位。近景性学习动机是指由现实的直接兴趣和直接的结果引起的一种学习动机,如为了取得高分,以博得教师和家长表扬或得到周围他人的赞扬和羡慕。远景性学习动机是指能够比较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学习所包含的社会意义引起的学习动机。对绵阳市三所高职院校调查结果显示,由直接兴趣所引起的远景性学习动机,大一占37.3%,大二下降为34.4%,大三占28.3%;而大三的同学在“建设祖国,做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这一项目上作肯定性回答的占72.3%,”“为掌握知识和本领,以后有一番好作为”者占66.2%,而对“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为家长增光”一项作肯定回答的仅占23.4%。

第二,学习动机的多变性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减少,而稳定性则日益增强。由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因此,就必然呈现出多变性与稳定性交织发展的态势。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增长和学习长远目标的确立,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就逐渐地稳定下来。

第三,学习动机的实现性与职业性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有了较大的变化。高职大学生虽然绝大多数是按其报考志愿录取的,但也有少数专业并非出自学生个人的意愿。因此,被录取的部分学生与本人真正的志愿常有距离,这样引起部分低年级学生对所学专业无兴趣而学习动机不强。随着对所学专业认识的日益加深,加之毕业将近的现实,为参加工作做准备,也常常有促使学生加强学习。

第四,学习动机的个体指向性比例较高。据调查:为了满足自我发展需要而学习的动机,包括希望通过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个人地位,得到更多的尊重,找到理想工作,并有所建树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63%—70%。我们应当尊重并肯定大学生对自己学习的选择,即使是为了个人目的而学习,最终的结果必然要到社会中去实现,都是在客观地为社会服务,所以最终的目的还是指向社会的。因此,我们要承认各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动机,只要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的方向一致,就都有积极意义,都应当加以肯定和鼓励。

二、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方式

第一,培养学习需要。一般来讲,学习需要是健康的个体所固有的,重要的是要将社会需求转化为学习的内在需要,并进而使这种需要成为促进学习动机产生的直接动因。

第二,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强大动力之一。一个人对某些未知事物的强烈兴趣,会推动他产生了解它们的强烈愿望,从而形成学习的动机。

第三,创造各种外部条件,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和兴趣。这实际上是从动机产生的外在原因即诱因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些外部条件包括活泼新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浓厚的学习风气以及对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等等。这些条件的满足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和激发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科学有效的学习,有利于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复杂所带来的心理问题,从而提高其身心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勇.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实施途径[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11:203-204.

[2]刘亚品.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分析——探寻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的互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03:134-137.

作者简介:杨灵芝(1981-)女,汉族,现任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学生管理科科长,讲师,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学士学位,曾任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等。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培养大学生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