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0-10-21张振华

神州·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经济法案例教学法

张振华

摘要:《经济法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中职学生必备的基础,该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也是比较难的课程。《经济法基础》是非常实用的课程,它能够提高学生的经济法意识。这门课程传统教学方法不符合培养现代会计的理念,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形式单调,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必须跟随时代的脚步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变,“案例教学法”就能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使中职学生掌握实践知识、技能、具体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经济法基础

在中等职业会计教育中,《经济法基础》是重要的基础职业课程,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影响学习主动性和对知识点的领悟,在进行教学时,许多教师都会选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可以发挥学生开创性思维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向他人学习优点,深刻理解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实践精神、革新意识。

一、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教师要把教学重点从重视知识的掌握改变到重视能力的培养,教师让学生完全掌握知识不等于学生能力就得到了提升,知识教育必须转化为能力教育。教育本身是培训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用能力,如果学生总是对书本知识死记硬背,而忽视知识背后是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这样也会给自身的发展制造重大障碍。如果教师、学生都不重视能力,那所学的知识也不能让未来行业直接受益。

如《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社会保障法律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到本章知识的关键概念,以及本章节中提到的法律关系的主体。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对“社会保障法律关系”进行归纳,总结。教师这样做的话,学生不仅能够把握课本中的知识点,分析归纳能力也能得到发展。因为社会保障法律关系具有复杂性,主体也具有多样性,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没有系统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地构建知识框架,注重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发展。

一般来说,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有目的的计划和指导的框架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内容的需要,对教学进行改进,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学到分析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提升合作意识,理解、阐述、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独立思索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时能够有目的地进行,还要鼓励学生独立思索,拓展学生的思维。据报道,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习并提高评估成绩,基于此,案例教学法已经在经济教育、物理教育中广泛应用。尽管案例教学法在20年前被认为是一种新颖的科学教育方法,但近年来,案例教学法受到越来越多学科教师的欢迎。

如,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对《经济纠纷处理法律制度》这一章进行教学,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个现实世界的纠纷情况(一个案例),这个案例呈现出来的应该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或困境。教师要让学生被置于决策者的角色,并被问及他们将如何解决问题。案例的现实性给抽象概念和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带来了兴趣和关联。教师引导学生必须独立进行整理和解析案例,考虑相关理论,得出结论,并提出解决方法。

三、案例教学法增加教学互动

案例教学法鼓励进行教学互动,教师在课堂上提供讨论条件和具体的讨论主题,教师可以在讨论中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实践,这样才能使使学生能够思考自己专业的特殊要求。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教学方式,它涉及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促进分析技能的发展。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一定要让学生之间要有交流互动。教师引导团队合作和全班讨论,协作学习在发现不同的解决方案、了解每种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和权衡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进行《税收法律制度时》,教师可对以学生进行分组,设置案例情景,,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案例情景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够快速理解一个复杂的问题,快速得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以简洁有效的方式与他人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之间会有思想的碰撞,找到解决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案例教学法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性思维。教师要把案例讨论放在生动的情景中,这样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习事实、术语、惯例、技术和过程。

案例教学法可以以叙述的形式呈现内容,伴随着促进小组讨论和解决复杂问题的问题和活动,促进了学生学习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从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转为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应用能力。

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活跃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观念,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加积极的表现。尽管现在有大量的文献描述了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发展和使用案例研究,但是目前关于案例研究教学在满足特定學习目标方面的有效性的研究范围和深度是有限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学会课后总结,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这样才能让案例教学法与中职《经济法基础》课程更好的结合,促进教育的进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蒲宇娴.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就业与保障,2019(17):24-25.

[2]路志红.浅析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基础知识教学中的运用[J].法制博览,2019(14):296.

[3]王克文.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基础知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纳税,2018(04):247.

[4]陈颖.浅析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06):253-254.

猜你喜欢

经济法案例教学法
浅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的互动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路径探讨
样板案例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升级路径分析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