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机械零部件的磨损及防护措施研究
2020-10-21李刚强
摘 要:汽车的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经济的发展如何,人们的生活质量高不高,这也是汽车使用量增长的原因。随着汽车使用量的增多,如果有缺陷的汽车不能及时维修并投入运行,则可能危及道路安全,甚至危及所有人的生命。因此,驾驶员必须充分注意避免机械车辆故障。本文是对车辆机械零部件的磨损及防护措施进行了研究,希望能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车辆;机械零部件;防护保养
1 前言
随着社会进步和繁荣的发展,汽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在增加。但是,在使用汽車时,会出现各种技术故障,这会使日常生活更加困难,并使安全更加困难。鉴于机械故障对汽车性能的影响,这对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因此诊断机械问题至关重要。汽车设备的问题基于维护,保养,零件和专业人员的多个方面,而在具有不同原因的机械故障情况下,应使用不同的诊断程序,以确保车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当然,必须提高安全意识,尊重交通规则的意识,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并且我们应该对车辆采取预防措施。
2 车辆机械零部件易出现的磨损类型
2.1 粘着磨损
粘着磨损是接触过程中车辆和机械零件的摩擦表面。由于重力粘附或发生局部高温熔化问题而在接触点之间产生了摩擦问题,这是由金属在摩擦表面之间的转移引起的。在严重的情况下,摩擦表面会损坏,严重影响正常操作,甚至在机械事故中造成隐患。
2.2 磨料磨损
磨料磨损是硬质颗粒和运动部件在相互摩擦下引起的表面材料损失。对于大多数机械零件而言,这是零件失效的较常见形式,也是主要的损坏形式。
2.3 疲劳磨损
疲劳磨损是周期效应以及滚动轴承摩擦表面上的接触应力效应。摩擦表面的材料显示出疲劳损伤和颗粒分离。疲劳磨损的表面表现出明显的裂纹和点蚀性能。甚至可能会出现疲劳缓解之类的问题,疲劳损伤是一种独立且更常见的磨损形式。
2.4 腐蚀磨损
腐蚀磨损是在受腐蚀气体或液体及其腐蚀产物影响的机械零件的相对滑动摩擦过程中,摩擦表面上的材料与周围介质之间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而形成的物质,是材料损失的问题在零件摩擦期间由摩擦引起。这种磨损主要受腐蚀和摩擦的综合影响。
2.5 微动磨损
如果仅在两个压制的表面之间发生低幅度的切向来回运动,微动磨损就是颗粒从零件表面材料上掉落的问题。尽管微动磨损的绝对磨损相对较小,但会造成更大的损坏,从而导致零件的精度降低和降低,零件的疲劳强度会导致零件的疲劳断裂等问题[1]。
3 针对车辆机械零部件的磨损的防护措施
3.1 增强安全意识
汽车的问题应该充分考虑安全和保证使用并定期保养以保持汽车顺畅。汽车拥有者必须向前看一点,并在安全方面进行更多投资以保持耐用性,驾驶员必须提高安全意识,为此,汽车的安全性也至关重要。为了在所有社会中提高安全意识并在所有人中提高安全意识,对安全意识的重视是长期的做法。
3.2 注重预防
为了避免汽车机器故障造成的损坏,应采取预防措施。汽车是内燃机,许多技术设备都是耐用的备件,必须根据规定定期更换,有些机器零件也必须经常检查和维修。在交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各个汽车零件之间发生冲击、振动和摩擦,并且这些问题或多或少会导致磨损。对于许多机器,由于常规检查而很难做到被发现并且只能通过仔细观察才能看到,定期检查的原则很重要[2]。
3.3 不断的维护和检查
汽车中的许多部件必须定期更换,例如刹车,其他零件属于需要定期检查的零件,如果进行不定期检查、清洁、防护和更换,则可能会磨损。此外,汽车的某些零件存在一些小问题,使驾驶员难以驾驭[3],这就需要驾驶员有一定的养护知识。
3.4 为预防做准备
避免安全事故的最佳方法是采取预防措施。汽车的使用寿命(其零部件在过程中会不断磨损)会导致零部件的磨损甚至老化,这使其在汽车运行时无法使用,从而导致碰撞、振动、冲击和摩擦。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有小问题,驾驶员也要检查并修理车辆的原因。
3.5 改善保修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对汽车管理的执法不足。大量的汽车驾驶员拒绝定期检查以节省他们的钱。这也需要采取更多措施以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汽车的保修质量[4]。
4 结束语
在分析机械车辆零件的磨损原因时,必须综合分析各个方面的各种因素,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系统的分解和分析,并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加以预防,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机械零件的使用寿命。驾驶员还应提高安全意识,以便养成维护和检查习惯。车辆的许多零件需要定期更换,检查和维修。如果忽略了维护工作,例如零件的更换和检查,则将导致车辆零件的磨损并最终导致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张军.车辆机械零件的磨损与预防策略研究[J].时代农机,2017,44(10):98-99.
[2]吴春辉.车辆机械零部件的磨损及预防措施研究[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7(12):148,150.
[3]张岩.车辆机械零件的磨损与预防[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8.
[4]刘百新.车辆机械零件的磨损与预防策略研究[J].时代农机,2017(07).
作者简介:李刚强(1974-),男,山东潍坊人,本科,讲师,从事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