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的未来又将如何?
2020-10-21
外卖之战才进入中场
疫情带来了线上消费的一次“红利”,不仅是美团,腾讯、阿里巴巴、京东和拼多多等公司,今年的股价表现一个比一个亮眼。那为何说美团第二季度财报表现一般呢?因为在外卖市场,第二季度其实迎来一个高增长的时刻,美团第二季度财报里的数字却和行业大盘的增长数字“不对等”。
今年4月,艾媒咨询发布了《2020疫情期间中国餐饮外卖市场商户专题研究报告》,该报告透露,面对疫情防控期间客流减少以及门店租金的压力,转战线上、拥抱第三方外卖平台,成为餐饮商家自救的主流选择。以线上作为主要战场的受访餐饮商家占78.0%,较疫情发生前增加了63.1%。
受访餐饮商家普遍认可第三方外卖平台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引流效果,约七成受访商家透露将继续留驻外卖平台并加大外卖业务投入力度。
另据山东省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该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 146.1亿元人民币,限额以上外卖送餐服务收入增长34.5%。
湖南省株洲市也发布过一组数据,今年1月至5月,全市限上住餐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716.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6%。
诸如此类的数据很多,毋庸置疑,2020年第二季度餐饮业虽然是在缓慢恢复,外卖的需求却在放大。这样的利好下,平台该做的事推出更多利好政策去吸引商家入驻,这个时候频繁地提升抽佣,必然会影响新商家的入驻意愿。
大盘跑得快,美团第二季度年度活跃商家总数量却变化不大,那新增的商家都去哪里了?
内忧外患之下,美团难免后续乏力
3月19日,微信发布了一份“复工者联盟”大数据,该数据显示,相比2月同期,3月2日至3月中旬,微信小程序点餐和外卖增长达到322%、402%。小吃、甜品冷饮、正餐的微信支付笔数增长分列前三,堪称“复工三大宝”。尤其是茶饮小程序,下单笔数增长744%,远超小吃、糕点和快餐。
除了内部的“掣肘”,外部强敌也是美团的“麻烦”。饿了么由于和阿里巴巴生态的协同效应释放,也正迎来快速地增长。据8月20日,阿里巴巴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饿了么注册商家数量同比增长达30%,仅支付宝为饿了么餐饮外卖就带来了45%的新增消费者。同期,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收入71.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这一数字远高于美团8.9%的增速。
就在美團发力高星酒店业务的同时,携程也开始了自己的应对动作。
8月16日,携程与京东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京东将接入携程的核心产品供应链,把京东平台的用户流量开放给携程,在日常运营及精准营销方面为携程旅行产品供应链提供支持。携程则将为京东提供实时产品库存和相对低价。
无论是美团所处的腾讯阵营,还是对手阵营,都在加紧本地生活服务的布局。美团今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负值50亿元人民币,虽然外卖是基本盘,但在这样的压力下,第二季度不得不在外卖身上“挤出”更多的营收和利润。外卖一直是美团的基本盘,这种做法短期收益不错,长期来看或会产生负面的连锁反应。
从外卖、酒旅,到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美团各业务线都没取得市场绝对的主导地位,占不到市场份额的八成以上,护城河就难以构建。一旦美团动摇外卖基本盘,对手就可以从流量、生态、供应链等角度去切它的各个细分市场,抢夺份额。
一切的根源,在于“Food+Platform”大战略缺乏足够的可执行性,用外卖业务带动酒旅业务、新业务的想法很好,却忽略了商业竞争的复杂性,对手只需要攻破其一点,这个“Food+Platform”的构想就会被破坏。
况且,每个点背后都站着一个实力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对手,这种生态十分脆弱,崩溃也只是早晚的事。以酒旅业务为例,2019年,携程的总交易额同比增长19%至8 650亿元人民币,全年净营业收入为357亿元人民币,归属股东净利润为65亿元人民币,同年度美团经调整净利润为46.6亿元人民币,实力甚至还不如对手。
最后,营收和利润的增长,建立在业务规模的扩大与运营效率的提升上,是好事。反之,则是坏事。看起来,美团第二季度的22亿元人民币利润很“香”,抛开漂亮的数字游戏,这种从基本盘上“扣钱”做法,正在让其丧失更大的商业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