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年未至,增长先停
2020-10-21
美团的脚步在放缓
疫情的突发,加速了本地生活服务行业商家与企业的“触网”速度。2020年年初至今,美团股价的曲线上扬,也正是受益于此。
因此,在今年第二季度里,最能直观表现美团实力的数据,应该是年度交易用户、活跃商家和外卖订单等数据。这几个数字,能否跟着大盘的上扬获得同步甚至更高的增速,是审视美团是否具备“长期”价值的关键。将美团过去三年的财报放在一起看,你会发现,它的增长其实已经开始放缓。
先从年度交易用户数据来看,根据美团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年度交易用户数同比增加8.2%至4.6亿。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和使用时长都迎来一波较高的增长。而且由于公众减少出门就餐的频率,今年3月至6月,许多平常不点外卖的用户,也会尝试在外卖平台点餐。美团的年度交易用户在第二季度仍未迎来大的增长,只能说对于本地生活行业大部分新增用户而言,美团已经不再是最佳选择,或者说唯一选择。
美团年度活跃商家数据的表现相似,2020上半年,是线下商家“蜂拥”线上的半年,许多过去“傲娇”不“触网”的国内外餐饮大品牌,也纷纷放下“身段”开拓线上业务自救。例如,郑州市阿五黄河大鲤鱼就是在今年2月首次上线外卖平台,成立百余年的纽约的米其林一星牛排馆Peter Luger Steakhouse也是受疫情影响首次在纽约尝试外卖业务。
在第二季度财报里,美团用新上线的品牌商家数量同比增长超过110%的说辞来“粉饰”,其实去掉“新上线”这个形容词,美团的商家同比增長率只有6.7%。
而据阿里巴巴最新财报显示,同期的饿了么商家数量同比增长了30%,增速是美团的近5倍。腾讯方面数据显示,微信小程序直播自公测两个月时间,开通商家数环比提升90%。大家都在快速增长,对比一看,会发现了美团对商家吸引力已大幅度下滑。
22亿元人民币利润是好事吗?
网上有个笑话,就是说腾讯想多赚点钱很容易,只要微信收“会员费”即可。根据腾讯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营收为1 148.8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是572.32亿元人民币。目前微信有11亿用户,只要向每个微信用户收15元人民币的月会员费,腾讯的净利润就可以瞬间翻番。
可腾讯肯定不会这么干,因为微信是它的基本盘,“乱动”能够一时获利,长久的损失无可估量。
回头看一看美团的22亿元人民币利润,是好事还是坏事?你只有清楚了这22亿元人民币利润是如何产生的,才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掌握这笔利润的来源,就要从美团几大业务线的营收数据去分析。22亿元人民币是健康的利润?还是透支未来获得利润?简单分析一下,一目了然。
美团营收分为三大版块,第一版块是外卖业务和酒旅业务,第二版块是新业务,第三版块是其他业务。先做个排除法,根据美团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新业务及其他业务营收了56亿元人民币,同时带来了15亿元人民币的亏损。这两个版块的发展节奏,其实是在复制过去美团“烧钱”换市场的路子,但从亏损和营收的比例来看,其实效率并不高。因为是利润负贡献,主要的是实现了对营收的拉升。
此外,外卖业务和酒旅业务在第二季度下跌了13.4%,营收规模也只有45亿元人民币,但经营溢利却有19亿元人民币,为第二季度的利润做了贡献。
而第二季度营收和净利润数字之所以好看,最重要的是外卖业务的带动,根据财报显示,美团第二季度餐饮外卖业务收入为1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3.2%;日均订单量升至2 450万笔,同比增长6.9%;更关键的是,该业务给美团带来了13亿元人民币的利润。
与此同时,美团均摊到每个商家头上的佣金高达2 526元人民币。此外每个商家首先还需要承担高达686元人民币的营销费用。这还是在美团宣称给予商家大量的补贴的情况下,未来或许费用会更高。简单来算一下,4月至6月,每个商家仅向美团就要付出3 211元人民币的成本。与第一季度相比,每个商家在美团上的经营成本平均上涨了972元人民币。
第二季度是万千商家“回血”的关键的三个月,竟然要承担如此重的负担,实在让人不解。
综上所述,商家规模没有大量增加、订单量也没有明显提升,美团净利润还迎来95.5%的高增长,钱从哪里来?答案很显然。
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平台都拿出足够的福利政策和低息贷款和平台商家一起过冬,也因为良性的政策将很多原本只专注线下的商家吸引到平台上来。而美团此举,则是“借”商家之力,解决自己之困。可怜的是那些需要四处贷款勉强生存的餐饮商家,维持生计已不容易,还要承担更多的抽佣。因此,第二季度,美团商家增长速度远弱于饿了么,并非没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