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看懂血常规检查报告

2020-10-21黄瑾

健康博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常规

黄瑾

血常规检查有什么用

不少人会对血常规检查有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血常规检查=所有抽血的检查,包括肝功能、血脂、血糖等;血常规检查主要是看有没有血液病,一点都不常规;血常规检查做了没有多大用处,浪费钱还浪费血。

事实上,血常规检查是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及形态变化,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相关疾病的一种重要的检查。而且,血常规检查是看不到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这些结果的,这些属于生化类检查,需要医生另开检查单。血常规检查主要关注血液里细胞的各种变化,通过检查结果不仅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有与血液相关的疾病,更多的是帮助医生诊断是不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血细胞变化。比如,感冒到底是病毒性的还是细菌性的,通过血常规检查很快就能找到原因,医生才能对症下药。

血常规检查可以查出哪些问题

身体状态在发生变化时,血液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通过做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很多疾病的苗头。

●最直观:看有没有贫血

血常规检查里面的血红蛋白跟贫血有关系,如果它的数值很低,那就说明有贫血的情况了。此外在做很多治疗时,医生都会监测患者的贫血状况,便于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最常用: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

许多父母都知道,孩子咳嗽、流鼻涕甚至发热,去医院一般就要抽血做血常规检查了。因为血常规检查里面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就能够看出引起孩子这些症状的病原体到底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的,确定之后医生才能对症下药。

这也是为什么反复倡导大家不要一有感冒症状就随便吃抗生素,连是细菌性感染还是病毒性感染都没弄清楚,光吃抗生素并不一定有用。此外,血常规检查还能发现一些诸如寄生虫感染等情况。

●最有名:白血病

曾经电视剧里常见的白血病,在早期的时候是没有什么特别症状的,但通过血常规检查中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等指标异常,就能够尽早地帮助筛查和确诊白血病。另外,紫癜等血液类疾病也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异常。

需要强调的是,任何一项检查都不是万能的,血常规检查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看出来身体出了某些问题,但最终疾病的确診还需要医生结合其他检查、病史、患病情况才能确定。

不是所有的箭头都代表有问题

很多人在做了血常规检查后,即使看不懂检查报告,一旦发现自己的报告中有↑↓箭头,就会感到紧张甚至惊慌。

其实,不管是抽血还是大小便的检验报告,一般都有一个正常的参考值范围,当你的血液在检测时这一项显示超过或者低于范围时,在报告上就会出现箭头,如果上下超标的值只多(少)一点点,我们称之为临界值。

血常规检查出现临界值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因为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因素很多,如压脉带使用时间、血液采集的部位、保存方式及时间,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的海拔高度、雾霾污染程度,甚至是季节的变化都能对参数产生干扰。同时,空腹血糖增高、高血脂、高尿酸等生化指标异常同样会对血常规检查的检测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如果你的指标只是高或低了一点点,且没有任何症状,医生会认为没有问题。但要注意,如果检测结果与正常参考值的差距比较小,但自己的确有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就属于异常值,可能是疾病早期的提示了。

此外,就算没有任何症状,但自己的检查结果数值和报告上正常参考值有明显的差距也要重视,尤其是一些数值在专业医生来看已经是某些疾病的典型表现(也叫医学决定水平),那就可能要及时找专科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了。

所以,看到箭头七上八下先不要慌,医生会根据其他表现、症状结合检查结果,来建议你是该重视还是不需要处理。

这样看懂血常规检查报告

拿到报告会发现,原来血常规检查有这么多项目,包括红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率、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等

这么多数据,其实血常规检查报告只要看懂这3类数据就够了:

●红细胞和(或)血红蛋白增多参考值分别是

成年男性红细胞>6.0x1012/升血红蛋白>170克/升。

成年女性红细胞>5.5x1012/升血红蛋白>160克/升。

红细胞和(或)血红蛋白增多(↑)有以下两种可能,一是相对性增多,说明血容量减少,发生在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情况下。二是绝对性增多,临床上称为红细胞增多症,按发病原因又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其中继发性是血液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导致的,跟心、肺疾病,或某些肿瘤、肾脏疾病有关系。如果是原发性红细胞增多,则是血液肿瘤的一种表现。

红细胞和(或)血红蛋白减少(↓)主要有生理性减少和病理性减少,如常见的有婴幼儿及15岁以下的儿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一般比正常成人低10% ~20%);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女性在妊娠中、晚期血浆容量明显增多,血液被稀释。这些都是正常情况,不需要太担心。病理性减少则主要是因为生病而导致贫血,此时最重要的是要找出贫血的原因。

●白细胞的数量

成人白细胞总数参考值为4x10克/升~10x10克/升。

在血常规检查报告中,白细胞那一列下有好几个数据,但因白细胞总数的增多或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所以主要关注“中性粒细胞数量”和“淋巴细胞数量”这两个数值就行了。

中性粒细胞增多:同样有生理性增多和病理性增多两种情况。其中生理性增多是正常的,比如,中性粒细胞下午就比早上数量要多,在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剧烈运动或劳动后、饱餐或淋浴后、高溫或者特别冷的时候,都可以让中性粒细胞短暂升高。但病理性增多就比较麻烦了,在急性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肿瘤等情况下,会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还有,抽烟的人和肥胖儿童都会有轻度的中性粒细胞增多,但只要戒烟、减肥,这个箭头就可能会消失。

中性粒细胞减少(<2.0x109/升):可能和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会产生自身抗体导致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减少。X线、放射性核素等物理因素,苯、铅、汞等化学物质,以及氯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抗糖尿病及抗甲状腺药物等都可能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医生都会要求定期做血常规检查。

淋巴细胞增多:可能和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感染,以及百日咳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布鲁菌、梅毒螺旋体等。此外,患血液系统肿瘤、处在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艾滋病毒感染、吸烟者和自身有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引起反应性淋巴细胞增多。

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的治疗以及放射线损伤、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B淋巴细胞免疫缺陷)等情况。

●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增多有发生血栓的风险,而血小板减少则有出血的风险,建议大家重视这个指标。

血小板增多(>400x109/升):原发性增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骨髓增殖性肿瘤,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早期及慢性髓系白血病等。而反应性增多则可能跟急性感染、炎症和缺铁性贫血等原因有关系。

血小板减少(<100x109/升):可能与血小板的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如上呼吸道感染、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血液被稀释(输入大量库存血或大量血浆)等有关。

注意:当血小板计数≥1000.0×109/升,或者血小板计数≤30.0×109/升时,必须马上去医院急诊科,一般情况下医院检验科在筛查到该类危险的检验报告时,也会主动联系患者赶紧来医院。

问与答

做血常规检查要不要空腹?

答:做血常规检查是不需要空腹的。但如果同时还要做如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生化类抽血检查,则需要空腹。

为什么每次做血常规检查和生化的检查都要抽好几管血?

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般抽几管血,每根装血的管子颜色都不一样,因为检验项目不一样,所需要的抗凝剂就不一样,而不同颜色的管子里面有不同的抗凝剂。

一次性被抽了这么多管血,要不要补一补?

答:一般一个管子里面也就3~5毫升的血,而一个50千克左右的成年人体内有3500~4000毫升的血液,完全不需要担心会影响身体。

猜你喜欢

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常规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如何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危急重症的征兆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万万没想到,你的身体也用84消毒液杀菌
7原因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
HIV感染者/病人CD4+T淋巴细胞检测及情况分析
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测定和临床特点
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