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农村居民守望相助的精神家园

2020-10-21邱佳凝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9期
关键词:社区文化

【摘要】本文旨在对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具体由以下部分构成:推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原因探究,以及针对这些问题而提出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事业管理;社区文化

【中图分类号】G249 【文献标识码】A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内核。

一、推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区文化不是狭义概念,而是体现在民俗、文艺、体育、教育、精神与环境等诸多领域的广义概念。社区文化是文化建设的细胞,一个又一个较为零散的社区文化综合集成而形成一个地区乃至是全国的文化面貌。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由之路。更为重要的是,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提高整体文化建设水平,是提高民族自尊、增强文化自信、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性环节。

“仓廩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城乡差别逐渐缩小,农村物质条件不断改善,农村居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进而建立友好的邻里关系,构建和谐的社区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利于促进政府和群众良性互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关乎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体现各级特别是基层党委政府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甚至会影响社会公序良俗和党的执政基础。而由于自然条件受限、人口分布较为零散不均且季节性流动较强等原因,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难度在逐渐加大,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农村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文化糟粕余毒仍存

农村居民长期守土而居且相对封闭,在文化传承、传播的过程中一些落后文化也沉渣泛起,侵蚀先进文化阵地,这是影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封建迷信思想。许多农村居民由于文化水平较低,至今,各种封建迷信活动仍在广大农村地区大有市场,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沿袭着一些封建迷信的说法和做法。比如,有的生病不去医院治疗,反而求助于“巫婆神汉”;有的迷信风水,仍占用耕地大肆修建祖坟;有的笃信宗教,兴建各种寺庙;等等。这些行为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健康发展背道而驰。二是传统宗族文化。所谓宗族文化,一般指一个宗族在经历长期演变后,形成同姓氏的亲属集团,并演变成同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宗族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和血脉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对农村社区文化事业产生着不利影响。宗族文化密切同一家族成员关系的同时,也会弱化不同宗族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利于营造参与、团结的社区文化氛围,还可能由于引导不当而形成各种“重族规轻法规”的团团伙伙,公然违规违法,甚至对抗政府,影响社会稳定。三是外来不良文化。农村居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辨别能力较弱,加之农村信息传播速度较慢,接收外来文化较少,很容易对外来文化不加辨别地“照单全收”,受到外来不良文化侵蚀。

(二)文化设施条件不足

文化设施条件是开展文化活动的载体和依托。受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员结构等方面制约,农村社区文化活动设施设备建设普遍较为落后,导致文化活动形式较为单调。比如,大部分农村社区中还未配备休闲活动室、健身器材等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基础设施。农村居民的休闲娱乐文化活动主要是打麻将、玩扑克牌、下象棋、跳广场舞等,文化活动形式相对单调,集体文化活动少之又少,居民缺乏对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热情,从而很难形成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场效应”。另一方面,由于数量较少、设置不合理、针对性不强等原因,一些建成的文化设施长期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很多农村的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农家书屋书籍利用率普遍较低。电影下乡活动已广泛开展,但由于片源单一、更新缓慢,长期播放老旧影片,难以吸引群众观影兴趣。

(三)文化发展活力不足

受城市化对青年劳动力的虹吸效应影响,农村居民老龄化特点日益突出,老年人在农村居民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老年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与活力普遍不高,他们对推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能力和意愿也都不强。农村青年人口的快速流失,不利于农村传统文化的保留,也不利于农村地区文化的创新发展。无论时代怎么发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农村只会精简,不会消失。在这种条件下,为了建设和发展好农村社区文化,更需要确定好符合農村建设阶段性特征和居民群体特点的社区文化活动形式。但从目前来看,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形式的丰富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农村社区文化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重视程度不足

在农村地区,由于财力有限,各级政府往往更加重视能够“把蛋糕做大”的经济建设及配套建设投入,重经济增长而轻文化建设的现象较为普遍,对社区公共文化建设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都严重不足,这是导致农村地区社区文化发展较为缓慢的重要原因。当前,各级对农村地区的帮扶措施也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上,对农民群众享受现代文明和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关注则相对较少。许多农村乡镇的工作重点仍然只追求GDP增长,将本来就十分有限的财力基本上全部投入到经济建设上,严重制约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社区文化建设既没有进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也没有相应的人员负责和经费支撑,形成了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的工作“真空地带”。

(二)缺乏充足物质条件

文化建设需要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撑。近年来,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城乡差距仍然客观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落后,导致资金投入不足,社区文化基础设施欠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由于经济附加值低,可以依托的商业渠道十分有限,大多依赖政府作用发挥,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文化活动组织等方面。农村社区文化建设需要的图书室、文化馆等设施场所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书籍、文体用具等硬件设施都需要资金支持。近年来,在中央财政和政策支持下,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农村地区居民居住方式分散、设施成本偏高、交通相对不便、源共享率较低等原因,使得文化基础设施仍然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文化生活需要。农村社区有限的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限制了社区文化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不利于农村地区社区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据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不足城市的一半。由此可见,分布于城乡之间的投入极不平衡,这是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的重要原因。

(三)文化监管落实不力

虽然我国早已实现了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但由于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且农村地区长期实行小农经济,仍有一些封建思想观念残余还没有能够彻底从人们头脑中根除。加之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相对城市而言普遍偏低,人们平时用在读书看报、学习先进技术与文化的时间比较少,对于现代的先进文化知识接受能力不强,因此,封建迷信思想和盲目从众心理更容易滋生和蔓延,农村地区居民更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蚀与影响,这就更需要政府相关机构进行监督、管理、教育和引导。目前,我国县级及以下政府文化监管力量较为薄弱,许多乡镇没有专门的文化管理机构,缺乏较为成熟的文化事业管理队伍,甚至部分地区的文化事业管理还是空白领域。

(四)文化人才队伍匮乏

任何事业都要靠人才来推动,当前,人才匮乏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突出短板。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生活环境较差,生活设施极不完善,对具有一技之长的文体工作者难以产生强大吸引力。许多文化工作者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导致专业人才较少。而现有的、数量不多的文化工作者素质良莠不齐,许多甚至不能完全胜任岗位工作。近年来,在国家加大扶持力度的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人才数量在短期内有所增长,素质有所提高,但有许多人在聘任工作期结束后就会离开农村回到城市,这样的频繁更替不利于农村社区文化的长远发展。同时,农村社区文化人才知识及年龄结构也不尽合理,导致出现断层问题。大多数热衷于民间艺术、愿意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人普遍年龄偏大,甚至很多已经退休,新补充的人员由于专业知识、能力素质以及工作热情等原因,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良好作用。

四、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提升政府重视程度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是一个国家的隐性力量。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作为一项事关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工程来认识,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切实把本地区的社区文化建设作为重要职责记在心上、抓在手上。一是健全机制机构,把社会文化建设作为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重要职责,摆上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加强指导,由上而下形成强大的工作势能。通过建立文化建设工作部门和工作队伍,积极展开各项工作,培养农村地区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公共事业管理机构重视社区文化发展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各级领导和全体居民对社区文化事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让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受益”的观念深入人心。二是加大资金投入。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是制约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发展最为重要的原因。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文化设施设备、文化活动组织、文化人才培养、文化理念传承等都缺乏强有力的支撑,甚至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运转都难以保证。在努力增加资金投入总量的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充分考虑地域特点、人口结构等因素,尽可能地细化资金投入方向、数量、结构,避免资金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加强文化产业化研究,积极吸引利用闲置社会资本,拓宽社区文化投资渠道,促进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即使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也要本着与落后、腐朽思想争夺阵地的态度,对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进行适度、合理、持续地投入。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文化活动开展的平台和载体。要采取多种措施拓展建设渠道,不断加快文化活动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进程。重建设的同时要更重管理,要注重加强相关设施设备等硬件的维护保养,也要注重加快图书、影片等软件的更新替代,为农村社区文化发展注入生机活力。同时,要进一步整合社会文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使农村社区文化成为农民守望相助的精神家园。

(二)建强文化人才队伍

人是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托,是推动事业的根本力量。推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离不开来源广、素质高、稳得住的文化人才队伍。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可以引领社区文化发展正确方向,净化社区文化,营造良好社区文化氛围,提高农村地区居民文化素质,进而推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发展。这支队伍的成员不应仅限于政府以及相关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为主的专职队伍,还应有广泛吸纳各级各类学校中的教育人员、社区中文化爱好者以及文化活动志愿者等组成的兼职队伍。“有战聚为兵、无战散为民”的专兼职结合的人员队伍,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较好的示范性、较广的参与性、较强的带动性,可以有机地融合殿堂的高雅和泥土的芬芳,可以较好地对接社会的风尚和群众的需求,有利于推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不断走深走实。要注重引进与培养并重,既要吸引外来优秀人才,更要培育本土骨干人才。对于引进的优秀人才,要解决编制、待遇等问题,让其留得下;对于本土文化骨干,要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提升农村文化人才事业发展空间,让其稳得住。要加强和各地各类文化机构合作,创造农村文化人才参与高校培训学习、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的机会,增加文化骨干与外界的交流互动,不断帮助他们拓宽眼界视野,提升专业能力。

(三)提升居民文化素质

农村地区广大居民是农村社区文化的主要建设者、参与者、传播者,也是文化活动的主要受众。他们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文化活动的水平和文化传承的优劣。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是促进社区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终极目的之一,只有不断提升农村居民文化素质,才能在倡导社会公序良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发挥应有作用,其关键在于加强对居民文化方面的教育和影响。政府相关机构以及相关的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应当定期举办科学文化讲座、主题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文化活动,传播优秀文化,促進优秀文化走进社区,进而走进人们心中。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之中将优秀文化和先进科学技术的理念传播给农村居民,使得居民们从根本上提升自己内在的文化素质,进而促进整个农村地区社区文化事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晨.社区群众文化事业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9(10):12-13.

[2]覃杏花.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缺陷及其完善路径[J].江西社会科学,2014,34(4):194-198.

[3]吴理财.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区文化的变迁[J].人民论坛,2011(24):40-42.

[4]管义伟.农村社区文化建构的逻辑、主体与路径[J].社会主义研究,2012(5):77-81.

[5]黄辉祥.农村社区文化重建与村民自治的发展[J].社会主义研究,2008(2):72-76.

[6]门献敏.当前农村社区存在的“负文化”现象透视[J].中州学刊,2011(2):24-26.

[7]肖霞.浅析构建农村社区新文化的永续空间[J].农业考古,2010(3):201-203.

作者简介:邱佳凝(1998-),女,汉族,山西省垣曲县人,大学本科三年级(在读)。

猜你喜欢

社区文化
和合生一:社区文化建设与地域传统文化融合机制的构建
和合生一:社区文化建设与地域传统文化融合机制的构建
切中肯綮,打开社区文化活动的“马达”
宁夏生态移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探究
甘南藏区“和谐”社区文化构建
互联网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思考
街道社区文化创新的思考
论城市社区文化的发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课程标准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