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之路上的音乐家
2020-10-21卢桢
卢桢
请先做一个填空——不来梅的( )。相信有过童年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填上 “音乐家”这个答案。《格林童话》中的这篇故事晓畅易懂,主人公们生活在乡下,分别是驴、狗、猫、鸡四种动物,它们干了一辈子活,年老后却面临被主人宰杀烹煮的命运,于是可怜的小伙伴们决心逃到北方,去不来梅实现当音乐家的梦想。路途上,它们本想用音乐换取食物,却意外地吓跑了强盗,享受了强盗们的美食,并愉快地生活了下来。
动物乐队的故事带领人们走进《格林童话》,也让不来梅这座城市镌刻在我们的童年记忆中。轻轻读起城市的名字,“不来梅”三个字,本身就充盈着唯美的意蕴。1975 年,为了纪念格林兄弟200周年诞辰,联邦德国政府特意规划了一条南起格林兄弟故乡哈瑙、北抵不来梅的旅行路线,谓之“童话之路”。这条颇受欢迎的文学旅行线路,以“北方罗马”不来梅作为童话的终章,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文学爱好者来此朝拜。
趁周末休息之机,乘火车前往不来梅窥斑见豹,找寻音乐家的足迹。车行5小时到达不来梅,还没走出火车站,就能看到站内诸多小商店都张贴有“不来梅音乐家”四种动物主题的纪念品。一家烘焙店将面团捏合成四种动物的模样叠放,烤制成一个半人多高的巨型面包,吸引不少好奇的人们驻足惊叹。这些逃避主人烹煮命运的可怜虫们!没想到在21 世纪的今天,它们还是变成了美味的食物啊。
与所有德国历史名城一样,不来梅的景点都集中在市政广场,融合罗马风格的圣彼得教堂、哥特式的老市政厅、华美的骑士罗兰雕像云集于此。磨得黑亮的石砖路面,按照贝壳形的纹理扇形排列,以它反射的太阳光芒点染着中世纪的图景。踩着光滑细腻的石板路面,跟随任何一拨游客的脚步,在市政厅西北方向不远,就能看到不来梅音乐家的雕塑。
童话里的动物们来到强盗家窗前,驴把前蹄搭在窗台上,狗踩驴背,猫趴狗身,公鸡飞到猫头之上后,以“驴吼、狗吠、猫叫、鸡鸣”齐声奏乐,吓跑了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土鳖强盗。看眼前的雕塑,动物们从下到上叠起罗汉,还原了童话中难度颇大的经典动作。特别是驴的鼻子和蹄子,它们长年累月经受游客们的抚摸眷顾,显得金光闪闪,与灰褐色的整体色调对比分明。剩余三位音乐家的腿虽不若驴子那么受欢迎,但总有胆大的人愿意登高犯险,非要触摸一下才觉得不虚此行,因此也是格外的光亮。曾读过一篇游德中国学者写的文章,讲的正是德国人的诸多小迷信,其中就提到了这座雕塑的驴蹄子。当地人相信,触摸这一特殊的部位可以带来幸运,至少不会招致厄运。
德国人的这种小迷信真是不少:慕尼黑人笃信,只要抚摸王宫前狮子雕像的鼻子,即可获得幸运;而海德堡人则认为,摩擦海德堡内卡河桥头猴子握的圆盘,同样是幸运的来源;还有奥格斯堡铁人的鼻子、摩尔恩市梯尔·欧伦施皮格尔雕塑的大拇指,以及莱比锡阿尔巴赫餐厅门口那位浮士德博士的左脚……我请了一位当地学生,让她帮我拍摄手抓驴蹄的到此一游照时,她却扬起手,夸张地比画着,意在让我用双手抓住驴的两只蹄子。原来在当地人看来,单手抓蹄仅仅是和驴说“你好”,相当于打了个招呼而已,如果想要祈福转运,就必须用双手才灵光。说实话,我并不相信这只看似悲伤的驴子能改变我生命的轨迹,也有些质疑很多游记里说的“这一风俗保持了几百年”之类的鬼话,现代雕塑家格哈德·马尔克斯1953年才塑造出这尊雕像,至今历史也不到70年呢。
我凝视着驴子的眼睛许久,仿佛能够感到它低垂的视线所牵涉的、难以纾解的悲伤,而不是我们替它构想出的、想当然似的快乐。中国人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仿佛找寻的都是充满童趣的正能量,比如动物音乐家的故事,多是被读解成与命运抗争、从小立大志、实现人生梦之类。可是仔细看看故事的结局,你会发现动物们的两个理想——去不来梅和当音乐家——都未能实现。老骥伏枥,壮心已矣,他们安逸在平静的现实中,依旧无法摆脱死亡的轮回,这才是动物们的结局。《格林童话》中的故事隐喻意味颇多,反倒适合人生经验丰富的成人来读。况且,格林兄弟整理改编之初,他们的目标读者就是成人,后来发现小朋友们更喜爱这些风格诡异的故事,才开始大规模地润色,让情节读起来更适合孩童的心理认知。
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后妈陷害白雪公主的故事,在格林童话的原始手稿中,那个审美取向恶俗无比的王后,其实是白雪公主的亲妈。亲妈和女儿比美,显然很難让孩子们理解这位中年女人的变态心理。于是格林兄弟大笔一挥,亲妈就变成了继母,故事情节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即便如此,《格林童话》中依然有一些“少儿不宜”的情节,比如《强盗未婚夫》中强盗们把抢来的少女砍成一块一块还撒上了盐;《菲切尔的怪鸟》中的巫师用斧头把穷姑娘的脑袋砍碎;《杜松子树》中的后妈把孩子切碎了熬汤,还让父亲喝下……和这些情节相比,《不来梅的音乐家》可真是良心佳作了——淡淡的忧伤,温暖的结局,弱者打败强者带来的畅快,足以慰藉孩子的内心。为人父母者,恐怕最大的幸福就是给孩子讲故事时,最后终于说到那句“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吧。孩子需要清纯美丽的童梦,成人亦然。
当地人也与游客一样,他们乐于接受简洁而容易理解的知识,比如把《动物音乐家》读成励志的故事。让小朋友们高兴起来,让不来梅的人乐观起来,以爱突破困境,或许就是艺术家设计这座雕像的初衷吧。那个为我拍照的女孩儿提醒我离开雕像的位置,随她往广场方向快行数步,地面上有一块金色的井盖,中心位置有一细口。我不解其意,女孩儿却莞尔一笑,掏出50欧分在我眼前晃动,随即投进“井”中,继而有驴子的叫声从下面传来,博得人群笑声一片。轮到我投币,听来却是一声鸡叫,游客们先是一惊,随后又是一笑。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的小惊喜,往往最能让人心潮澎湃,动物音乐家主题的捐款箱,果真精妙。
游览完雕像,我又逛了一遍市政广场,此时突降暴雪,这在中北欧很常见, 往往刚才还是阳光普照,一阵风来,便是半个巴掌大的雪片如蜂拥般袭来,躲都躲不开。此时几近饭点,我拖着相机,狼狈地飞奔入市政厅地下,这里正好有一家餐厅。德国北部最有名气的餐厅大多集中在市政厅里,或是在建筑下面的地下室内,市政厅里的餐厅其实就是政府工作人员的食堂,任何人都可以进来用餐,还能享受到游客特供餐单,包含猪手、烤肉、香肠等地方佳肴,说不定还能遇到市长或者议员。而地下建筑内的餐厅往往都是老市政厅的酒窖,比如不莱梅这家地下餐厅完全保持了600年前的酒窖风貌,对称延伸的半圆形拱顶,木色暗沉而厚重的桌椅,雕琢中世纪艺术花纹的陶器酒具,瞬间阻隔了外界的风雪,将人们一下拽入静止的时空。
餐厅的菜品不算丰富,除了北海炖鱼便是各种炖肉、香肠之类,我想尝试当地的特色菜Schweinehaxen,翻译过来就是“咸猪手”。它并非我们猜想的猪蹄,而是一整块的猪后小腿,分量惊人。德国猪手的做法颇多,德国南部和北部的做法也迥异,人们简单概括为“南烤北煮”。不来梅这边属于德国北部,当地人更多地采用水煮法,烹饪方式比较像中国菜的“炖”,肉嫩软而不油腻,辅菜往往是德国酸菜或者土豆泥,再配上不来梅当地苦味浓重的啤酒,最为地道。等餐时闲来无事,我便静心回归《格林童话》,在网上调查起音乐家们的历史来,还真发现了几条有意思的信息——
动物音乐家的童话发源于中世纪,早期任何版本的故事都至少涉及一种野生非家畜动物,比如老鼠、蜥蜴之类;直到1819年首次发表在《格林童话》上,四种动物的类别才正式定型,而且都是家畜。根据AarneThompson的童话分类系统,该故事属于130型民间故事,母题是“被遗弃的动物找到新家”。有趣的是,童话初版本中并没有提到过不来梅这座城市,所谓不来梅的音乐家,竟然是后来增加的情节,而且又分为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中,动物们遇到的强盗不是人类,而是一只熊、一只狮子和一只狼,当驴和它的朋友们赶走这些猛兽后,他们正好来到不来梅,当地居民感谢动物们吓跑了猛兽,便邀请它们一起住下来。第二个版本更符合当时的文化语境,四个动物认为,一个人即使一无是处,他至少还能成为一个不来梅的音乐家——这其实是当时的德国人对不来梅城市文化水平低下的讽刺。即便如此,这个童话依旧受到不来梅人的喜爱。
阅览整理这些资料用了30分钟,这也是我经历的德国北部餐厅平均上菜时间。 除了视觉效果极为诱人外,炖猪手的味道并不比国内的燉肉更出色。而《格林童话》里那些内涵丰富的故事,却令我在等菜的过程中浮想联翩,并且逐渐坚定起一个不来梅音乐家般的理想,那就是未来的某一次旅行,要完整地走一遍童话之路。从莱茵河畔的哈瑙,穿越森林中的70座小镇,去哈默尔恩寻找吹笛子的男人,去萨巴堡唤醒睡美人,去阿斯菲尔德邂逅小红帽,去波勒城堡等待灰姑娘……直到再次抵达威悉河畔的不来梅,再来握握那头驴子的小金蹄,为下一次旅行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