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交媒体时代网络动态信息组织中用户参与机制研究

2020-10-21阮菊红

出版广角 2020年18期
关键词:社交动态图书馆

【摘要】  社交媒体时代,用户既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利用者。当下对网络动态信息资源进行组织,是图书馆等文化服务机构关注的焦点。图书馆应深入用户环境,增进与用户的交流互动,充分利用各类社交媒体工具,调动用户的积极性,鼓励用户的多向信息交互,让用户参与成为推动图书馆信息组织模式不断完善的动力,进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信息服务需求。

【关  键  词】社交媒体;信息组织;用户;参与

【作者单位】阮菊红,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四川学术成果分析与应用研究中心2017年度课题“‘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图书馆智库服务研究”(SCAA17-008)。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8.019

社交媒体的兴起和发展,改变了社会群体的信息利用方式,形成了全新的文化产业生态,点赞、关注、分享、话题讨论等社交元素,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互联网环境下,各种信息资源爆炸式增长,呈现动态、异构、复杂的特点。社交媒体时代,用户既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利用者。当下对网络动态信息资源进行组织,是图书馆等文化服务机构关注的焦点[1]。然而仅凭某个机构的力量,很难实现对海量数据的精准采集和科学整理,这就需要发挥广大用户的智慧。面对广大用户日益提升的信息服务需求,图书馆应借助社交媒体工具,发动公众参与到网络动态信息组织中来,依托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促进信息组织工作向精细化、深层次方向发展。

一、社交媒体时代用户参与网络动态信息组织的行为特征

1.关注与自身相关的内容

社交媒体时代,无处不在的互联网,让信息传输变得更为便捷,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受众的行为方式。当在嘈杂的环境中或者一群人一起交谈时,人们总是对与自身相关的信息敏感,能够很快注意到这些信息,并在大脑中迅速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当用户参与图书馆的信息组织工作时,也会对与自身相关的信息更感兴趣,能够结合自身的信息偏好,对信息进行评论、标注、推荐、反馈等,更期望图书馆能够提供符合自身需求的信息服务。图书馆对海量网络动态信息的组织、整合与利用,不仅要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还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智能终端等,全面掌握用户的行为特点。

2.容易受到外界信息影響

面对互联网环境下纷至沓来的信息,人们往往疲于自行分析处理,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进而出现从众行为。这是因为面对复杂的问题或难以决策的问题时,人们往往希望获得他人的建议或认可,把他人看作自身行为的信息来源,希望他人为自己的行为提供依据,这就出现了从众行为。用户参与到图书馆信息组织中,虽然是基于个人认知、学科背景、喜好的主动行为,但也会受到规章制度、其他用户言行的影响[2]。而用户参与信息组织活动,需要遵守图书馆的各项行为准则,无论是为图书馆提供文献资料,还是将信息传播开去,都不可任性而为。

3.在信息传播中建构关系网络

从传播学角度看,用户参与图书馆信息组织活动,涉及信息主体、信息资源等众多要素,是一项需要多向信息交互的传播行为[3]。互联网打破了信息单向发布、传播的模式,使得信息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实现多向流动,用户在获取信息后具有更多自主权,可以选择是否对信息进行加工,以及是否将信息传递出去,也可以提出相应的反馈建议。网络环境下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难以分辨信息的源头,每个用户都可以是信息的生产者、创造者,也可以是信息的传递者,不同的用户借助社交媒体进行交互。在拓展信息渠道过程中,具有相同爱好的用户能够聚集起来形成特定的社交圈,基于信息的社交网络也会影响彼此对信息资源的理解、判断和处理。

二、社交媒体时代用户参与网络动态信息组织的动机

社交媒体时代,图书馆信息整合的渠道更加多样化,用户主动参与到信息组织活动中,不仅是为了展现自身能力,还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

1.满足心理性需求

根据马斯洛理论,人类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人的意识经过刺激后会转化为动机,动机会指导行为,而行为的有效性则取决于动机的强弱。对于参与图书馆网络动态信息组织的用户而言,他们主要是满足认知、归属感、自尊等心理需求[4]。因为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群体,用户可以参与到图书馆信息组织的任意环节中,通过发表观点、提供文献资料、反馈建议等方式,确保网络动态信息组织的有序开展。在参与过程中,用户可以增进与其他用户的联系,可以凭借自身的经验和智慧,获得尊重与认可。随着信息检索、信息整合、信息组织等活动的开展,用户的信息认知有了变化,认知目标的多维转变让他们有更多认知选择,获得更多潜在的有价值信息。

2.自我实现需求

社交媒体时代,图书馆并非独立的机构,而是信息社会的一分子,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构成部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持,用户也是信息社会的一员,参与到网络动态信息组织中,是用户体现自身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用户参与网络动态信息组织的行为,包括信息描述、检索、传递、分享等,其中信息描述可以表明用户的观点,是其进入信息社会的方式之一。从行为动机角度看,用户参与图书馆信息组织活动,是出于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需求[5]。在传播和分享信息过程中,用户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传播开去,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实现自我表达,在为他人提供信息的过程中体现了社会价值。

3.用户的信息需求规律

用户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参与网络动态信息组织活动,是其获取所需知识、满足信息需求的途径。在决定是否参与信息组织活动前,用户对信息渠道是否畅通有要求,即要求效率与效益并重。若用户获取信息十分费力,或者满足信息需求耗费成本较大,则会放弃这一需求。在信息组织过程中,不同的媒介工具对应不同的用户群体,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信息内容,针对的服务对象也不相同。因此,图书馆要合理选择媒介工具,充分考虑信息渠道的畅通性,以有序化的信息组织模式,方便用户获取,确保与用户需求精准匹配,进而吸引更多用户参与。

三、社交媒体时代用户参与网络动态信息组织的要素

图书馆对网络动态信息资源的组织,是经过信息采集、加工、存储、传递等一系列操作,借助特定的信息组织技术和方法,以满足目标用户群体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汇聚集体智慧,网络信息资源是基础,互联网技术则发挥着支持作用。

1.信息组织主体

在网络动态信息组织中,图书馆是主导机构,用户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客体,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供应商等是辅助机构。开展信息组织的目的,就是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社交媒体时代,用户不再局限于被动接受信息,而是渴望参与到信息组织中,热衷于信息交互,乐于分享经验和看法[6]。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具有个性化特征,能够主动筛选感兴趣的信息,借助微博、微信等发表自己的观点,根据自己的喜好对信息进行注解、描述和传递等。面对多样化的信息渠道,图书馆在制定信息服务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用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要增进与用户的信息交流,发挥用户的集体智慧,指导用户有序参与到信息组织活动中来。

2.网络信息资源

社交媒体时代,网络信息资源来源多样,类型复杂多变[7],用户倾向于借助互联网获取信息,更加关注数字化内容,如博客、论坛中的信息等。用户关注的网络资源类型日益多样化,从文本资料扩展到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同时也会参与在线话题讨论,上传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不仅涉及从数据库供应商处购买的数据资源,还涉及官方网站、自建数据库中的资源,以及多样化的用户生成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需要拓展信息渠道,寻求出版社、互联网企业等社会力量的支持,确保网络信息组织的全面性、系统性、有效性。图书馆将相同学科、主题、类型的网络信息资源聚合组织起来,方便用户迅速检索筛选,符合便捷省力的信息利用原则。

3.互联网技术平台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交互方式,为图书馆开展信息组织工作提供了支撑,也为用户参与网络动态信息组织提供了平台。博客、微信、RSS等技术的应用,便于用户获取和传递信息,也能够以信息为纽带,促进用户之间的关联,促进信息的多向流通和高效共享。图书馆借助多样化的信息技术,与用户协作完成信息组织工作,可以形成资源、技术、人力多重要素的互动交流环境,在集成资源和服务的平台上,实现信息服务与用户需求的无缝对接,体现用户在信息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图书馆在搭建技术平台时,要保障其可用性和易用性,将信息组织与信息服务结合起来,减少用户使用中出现障碍的可能性,提高用户使用平台的黏度,激发用户参与信息组织的积极性。

四、社交媒体时代基于用户参与的图书馆网络动态信息组织模式

社交媒体时代,用户的信息需求发生了变化,为了更好地激发用户参与信息组织的热情,保障网络动态信息組织效益,图书馆要根据用户需求和信息特征,将网络动态信息组织活动看作是馆员、用户、技术、资源等构建的动态系统,以特定的社交软件为载体,建构合理的网络动态信息组织。

1.基于博客的用户参与模式

图书馆以博客为信息载体,对网络动态信息资源进行组织整合,可以发挥社交媒体工具便捷、即时、高效的特点,提高信息组织效率。博客既是图书馆发布信息资源的平台,也是用户参与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有效工具[8]。图书馆可以选择与有实力的信息技术企业合作,结合自身需求设计专门的官方博客,通过动态信息发布、话题讨论设置等方式,吸引广大用户参与到信息组织中来。用户可以利用博客,参与网络动态信息组织的描述与揭示,或者对感兴趣的博文添加标签,提高博文的深度。图书馆馆员可借助信息过滤、审查、整合机制,对博客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在系统首页显示相应标签,提高该类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图1 图书馆基于博客平台的网络信息组织模式

2.基于维基网站的用户参与模式

维基作为可供多人协同创作的知识网格系统,具有明确的内容生成机制,可以将具有相同爱好、相似学科背景的用户积聚起来,激发广大用户参与内容生成的积极性。用户能够借助信息描述、评价等方式,增进与其他用户之间的关联,进而建立更加广泛的人际关系网。与基于博客的信息组织模式相似,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与有实力的信息服务商合作,制定合理的信息资源组织方案,发动用户对平台资源进行描述、推荐、评价和传播,并将维基资源纳入本馆信息服务系统中。图书馆馆员要做好用户引导工作,积极邀请学科专家、学科领军人物等参与到学科信息的分类整理中,根据信息服务需求,建立类型多样的数据库,如多媒体资源库、学科文献库、书目评价数据库等。

3.基于RSS的用户参与模式

作为互联网上常见的XML应用,RSS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网络信息发布与共享技术。图书馆馆员可以借助RSS工具,将纸质文献转化为数字化资源,连同馆藏书目、专业学科数据库、多媒体资源、维基信息等纳入信息服务系统中。图书馆也可以将相同主题的文本、图片、视频等网络资源集中起来,方便用户查询内容,并将符合用户需求的主题内容一并推送至用户终端。图书馆对基于RSS的信息组织,要依据信息类型、学科、主题等做好分类工作,并将用户订阅较多的内容,在RSS服务页面进行标注,形成相应的标签云,方便用户检索和利用。用户在订阅图书馆服务时,也可以对RSS推送内容进行标注,根据自身习惯添加标签。图书馆馆员可以引导具有相似学科水平或相同爱好的用户,以相互订阅或分享订阅内容的方式,促进RSS内容的广泛传播和重新组合,促进网络动态信息组织模式不断改进优化。

社交媒体时代,信息环境的动态变化使得用户以不断调整的方式参与图书馆网络动态信息组织。图书馆应深入用户环境,增进与用户的交流互动,充分利用各类社交媒体工具,调动用户的积极性,鼓励用户的多向信息交互,让用户参与成为推动图书馆信息组织模式不断完善的动力,进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信息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张蓉晖,付先华,夏琦. 面向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图书馆新媒体环境下知识交互服务模式: 基于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微信平台实证研究[J]. 图书馆杂志,2018(4):66-73.

[2]黄传慧. 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研究述评[J]. 图书情报工作,2018(23):142-148.

[3]杨文建. 大数据和“互联网+”影响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转型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1):72-77.

[4]张坤,王文韬,李晶. 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和热点[J]. 图书馆论坛,2018(2):111-118.

[5]邹伯涵. 微信朋友圈原生广告用户参与度实证研究[J]. 东南传播,2017(7):129-134.

[6]甯佐斌. 面向个性化用户需求的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创新[J]. 山西档案,2017(1):107-109.

[7]孙笑,董泽稼,颜涛. 我国数字图书馆智能化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 现代情报,2016(12):111-113+125.

[8]赵宁,张玲,唐振宇.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6(2):66-69.

猜你喜欢

社交动态图书馆
社交之城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国内动态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