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红色美术的革命性与艺术性

2020-10-21吴寒冬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革命性延安

摘要:延安地区在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有着非常独特的历史意义,被誉为“中国革命的历史博物馆”,它是红色美术创作的主要发源地,而红色美术是在当时特殊历史时代结合艺术家的在创作,造就的具有深刻革命精神和时代特点的文化产物,具有鲜明的人文记忆和时代精神。本文主要对延安红色美术独特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作出阐述,而后详细讨论了其具有的革命性和艺术性,以希望可以利用红色美术的积极影响力,引导代中国艺术向更好方向发展。

关键词:延安;红色美术;革命性;艺术性解析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0-0162-02

一、前言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根据地,根据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的精神文明需求,鼓励人民积极抗战,在音乐、美术、思想教育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红色艺术体系,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相继涌现了大量的优秀红色艺术经典。本文从美术角度出发,详细探讨延安地区红色美术的内在表现方式,充分挖掘出红色美术在当时的革命性精神,并结合当代艺术特点进一步发扬其内在艺术性,希望借此来传播延安红色美术这一中国特殊时期独有的艺术文化现象,为现今年轻一代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并进一步提高年轻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有效推动当代艺术对红色精神的良好传承和发展。

二、红色美术的艺术界定

当今艺术界对“红色美术”还没有较为准确的概念定义,但是通常来说我们区分美术作品是否是“红色美术”不是按照其创作技法和艺术表现形式,而是根据其作品特定的表达内容。“红色美术”大多表现的内容都是中国解放革命初期各种重要事件和活动,其表现技法丰富多样不拘泥于一种特定的表现形式,这其中有国画、油画、版画、雕刻、雕塑等等,它们即符合当时革命主题,又反映了新生活、新时代和新任务的主流思想,多以抒情加写实的方式流露出强烈的人文情怀和艺术美感,是艺术、政治与人民内心情感的有机结合体。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1953年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1957年冯法祀的油画《刘胡兰》,1964年孙滋溪的油画《天安门前》以及在1960年傅抱石和关山月共同创作的巨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等,这些优秀画作不仅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内容描述上也突出了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积极向上的革命建设精神,是将革命性精神与艺术性美感的完美结合的典范。

三、延安红色美术独特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

(一)突出表现了當时特定革命时期的建设任务

延安地区作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重要根据地,其思想氛围和行为表现极具革命特色,是导致红色艺术形成的重要因素。毛主席曾经说过“艺术上的政治立场也是不能放弃的,我们也需要在艺术上讲究马克思主义”这就将红色美术的大体方向定义了下来,其特点首先是根据当时的革命任务进行艺术创作,以满足当时的革命任务宣传为主要目的,作为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的革命宣传主体。

其次,根据马克思主义精神,红色美术作品大多是取材于民,实事求是,非常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是鼓励人民群众奋勇抗战,艰苦奋斗的精神指导。

最后,红色美术在现实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升华,多以歌颂党中央正确领导,赞美劳动人民的幸福生活,向往新中国美好未来为主题,形成了独特的红色艺术表现形式。

(二)大多运用广大劳动人民容易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

延安地区红色美术的基调是“现实主义”,主要服务于广大的劳动人民,根据当时社会结构和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党中央和各界艺术家门一致认为美术作品比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容易让人接受和理解革命精神,是宣传革命内容的重要表现方式。

另外,受限于延安地区的物资水平和历史文化,为了更好的宣传革命精神便于印刷传播,致使当地的红色美术多以板画为主,这段时期涌现了大量的优秀版画作品。如经典的《人桥》《地雷阵烽火抗日》《怀念你共和国的缔造者》《毛主席安源》《胜利会9币》等。

(三)红色美术中“红色”的内外表现形式

红色美术也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吸收了各个方向优秀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审美特色的艺术属性。这其中“红色美术”中的“红色”分为内外两层表现意义。

首先在表层上,红色美术的主体色彩就是中国红,这是因为红色是中国人民最爱的颜色,也最能表现中国传统文化里中正、端庄、喜气、祥和,是我国民间最为钟爱的颜色基调。

其次,在深层次的内涵表达上,红色是人类血液的颜色,代表着激情与顽强不屈,非常符合我国革命精神的主旨,象征着无数革命先辈为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是革命和理想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在画面表现上具有独特且鲜明的对立特点

从遗留的延安红色美术作品来看,在构图的结构上具有以下几点较为鲜明的表现特点:

首先,因为革命宣传的需求,红色美术的画面构图主要是突出英雄人物的正面形象,在人物描绘上多是以方正大气、正直刚强为人物气质表现形式,与画面中反派人物的猥琐卑微形成较为鲜明的形象对比。

其次,延安版画因为印刷需求,在图像背景上具有大量留白,使得整体画面情感表现突出,容易让人更为直观的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极具视觉冲击力。

另外,新生代画家也逐渐吸收了其他画作的优点,在思想内涵和形式语言上有了革新和突破,在近些年中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现代红色美术作品,使得红色美术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和发展。

四、延安红色美术的革命性

延安红色美术的革命性即是其在时代中留下的思想烙印,引导并指引人民在新时代发展道路上不忘初心,奋力前行。红色美术的革命性主要突出表现在人文历史记忆、历史审视记录以及革命教育感召三个大方向。

(一)人文历史记忆

延安的红色美术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作用,在革命时期它们是革命精神的良好宣传渠道,引导人民跟上共产党的前进脚步。在当今的和平时期,则可以全面唤醒人们的人文历史记忆,具有强烈的精神指导价值。红色美术作品利用视觉语言,不断向观看者传递革命时代的历史情境,通过一定的艺术渲染,将历史重点事件和形象表现出来,对没有经历过那个特殊时代的青少年,是一种良好的宣传教育手段,是我国革命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中华民族近现代历史的良好见证者,极大的深化了人们的人文历史记忆,对年轻一代的民族认同感有着极大地提高。

(二)历史记录和审视

当前我国发展态势良好且迅速,从前一穷二白受人打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原本延安遗留下来的红色美术作品成为了当时特殊历史时期最好的历史见证,帮助我们记录了当时革命的不易于艰辛,使我们能更好的审视当前美好生活,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另外,延安红色美术讲究的是实事求是,突出表现为写实风格,不同于当今美术作品的夸张表现手法,这种具有厚重历史气息并伴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作品已经非常少见了,这些作品可以让观看者感受到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革命精神,重新审视那个特殊历史时代的历史印记,也对新一代年轻人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革命教育和感召

青少年思想革命教育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教育的重中之重,延安红色美术经典可以有效的提高革命教育的效率。利用表现力丰富且具有时代革命精神的红色美术作品,可以让青少年更加的感同身受,深刻体会特殊时期的艰苦历程,应用到在当前时代,就是将艰苦奋斗的精神沿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促使青少年建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所以,将红色美术应用到革命教育中,才是发掘红色美术革命性作用的正确方式。

五、延安红色美术的艺术性

延安红色美术除了具有革命性的时代特点,它们的艺术性也不能忽视。大部分红色美术都体现出了对自由、民主、进步的无限渴望,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对革命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所以延安红色美术具有以下艺术性特点。

(一)极具人文教育价值

美术艺术的价值除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外,更多的是宣扬对美的理解和认识。延安红色美术是延安革命时期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艺术产物,从一开始就极具人文教育价值,是当时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是对我国革命时期艰苦奋斗的记录和传承,也是宣扬正确革命信息的重要表达方式。红色美术在当今社会并没有丧失原有的教育作用,对于每一位观看者都是全新的革命教育体验,提高并激发观看者的民族认同感和革命热情,所以延安红色美术是当今革命教育的良好补充,具有非常重要的人文教育價值。

(二)具有较为强烈的情感力量

延安红色美术非常注重内容的选择,对特殊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刻画都非常具有张力,在欣赏红色美术的过程中离不开对所描绘的历史事件进行了解,这就会给观看者带来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引导观看者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表达,这是当代艺术非常值得学习的方式。

(三)特殊的视觉冲击力和形象感染力

从遗留下来的延安红色美术经典中,我们可以非常直观的感受到其中的色彩运用,和构图表达,艺术家对历史事件的刻画主次鲜明,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形象感染力非常值得年轻一代艺术家学习和研究,这种具有明显视觉魅力的艺术作品是我国近现代不可多得的特色佳作,也是我国近现代历史非常重要的精神文化宝藏。

六、结语

总的来说,延安红色美术的革命性和艺术性有待人们继续开发和利用,在当今和平时代,这种教导人民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显得尤为珍贵,革命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发掘其中的人文教育价值,保护和发扬这种特殊时期的艺术作品,让年轻一代不忘初心,为建设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不断奋斗和拼搏。

参考文献:

[1]周爱民.延安美术的革命性与艺术性[J].美术观察,2004 (05).

[2]陈剑.延安鲁艺“血液中”流淌的革命性与宣传性[J].文化艺术研究,2017 (01).

[3]李夏.论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的民族特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04).

[4]龚晓青,魏强.延安时期版画艺术的民俗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 018 (11).

作者简介:吴寒冬,女,河北承德人,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革命性延安
延安的故事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延安文学》2017年总目录
辩证法的“革命性”与“保守性”
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
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两个维度
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批判性的双重向度及当代启示
试论太平天国公文之革命性
在延安
抗战时期的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