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精准扶贫主旋律
2020-10-21阮燕
阮燕
摘要:“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总书记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zozo年如期脱贫,“精准扶贫”成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关键词:扶贫;黄梅戏;文化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0-0139-01
安徽省2017年度戏曲创作孵化计划十大项目之一,也是黄山市第一部入选省戏曲创作孵化计划的大戏。由黄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委、市扶贫办、歙县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现代新编黄梅戏《远去的差距》,围绕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在杭黄高铁建设以及歙县三阳高铁站兴建的背景下,以脱贫攻坚为故事主线,以歙县三阳镇为缩影。历史上曾经繁荣的千年古村歙县三阳镇梅家坞村,由于种种原因成了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依托本地丰厚的文化、旅游、生态资源,农村基层干部带领全村群众发挥资源优势,不等不靠,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发生的感人故事,塑造出了心中装着群众疾苦,勇于挑起精准脱贫的重任,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党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实现了乡村发展大变身。
非常荣幸我担任现代新编黄梅戏《远去的差距》中村干部晓芳这一重要角色。带着对家乡的挚爱出演村干部,不忍家乡落后于飞速发展的时代,怀着深深的乡愁与扶贫先扶志的信念,带领乡亲们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政府对此次新编剧目的重视和扶植,还是呈现出了一种蓬勃发展、积极向上的形式,也为黄山绚丽多彩的戏曲舞台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虽说是土生土长得徽州人,但从小我就生活在县城,对于贫困村的了解甚少,刚开始接触这个人物的时候我找不到任何灵感。向生活学习,表演动作要走心,要富于情感并借鉴其它行当表演。期间,一次又一次的送文化下乡进入贫困村,我就通过细微的观察以及与当地百姓、村干部的谈话、交流,更多的去了解他们,而更好的找到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这个重要阶段使我对这个人物的塑造慢慢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始终注重对角色的体验和把握是演员的第一要务。要演好一个人物,最重要的是掌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而要准确地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就得了解形成人物特殊性格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社会关系。塑造好一个人物形象,重要的是把人物独有的性格展示给观众,性格特征呈现得越是鲜明,人物则越显鲜活,更为真实可信。
剧中晓芳是一名年轻的村干部,当然也是村民眼中的大学生干部。晓芳不仅要履行一个村干部的职责,又要微妙地处理与不同类型村民之间的关系,在这过程中,晓芳一心期盼家乡好,因心急而与村民发生不当的举止,不断变化的人物心态。倔强却勇于承担错误的人物性格把握,剧中由于个别村民为谋取个人财富而导致村内文物的流失。从而与村干部产生的矛盾,做为年轻的村干部晓芳因一时心急直面的与村民发生冲突,而是矛盾升级。个别村民故意吐痰,破坏村规和建设美好乡村的村约。但由小见大,小小一口痰会破坏整村农民的美好希望。但经村长的劝阻,晓芳忍耐了自己对村民的不满,及时弥补自己的过失代表她性格的可爱。有时胆大、有时怕事、有时极端、有时暴怒、有时可爱。总之,这个人物的精心设计和把握,才能够更多赢得观众的认可。在戏剧表演中,演员在舞台上所有有关肢体的活动,都属于外部行动,外部动作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对观众形成的视觉冲击也更为强烈。在人物性格上的塑造,观众通过行动特征可以对人物有更为直观的了解,戏曲演员所表现出来的外部行动,在推动剧情发展上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内部的心理活动也能揭晓人物的性格。人物内心心理活动,主要通过舞台提示表现,如舞台中间的停顿、沉默,内部心理活动不同于外部动作,具有隐秘和遐想性。舞台行动和语言的静止,并不是真正的静止。而是蕴藏着戏曲表演者无尽的心理活动,所表现的人物性格也更为丰富。一个演员仅仅是利用“唱、念、做、打”来向观众演绎一个故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剧本立意。对人物的典型性有深层的把握,对人物的塑造必须浓淡适度,个性鲜明,与全剧弥合融会无间。通过村干部晓芳的饰演,使我认识到塑造人物必须掌握人物心路历程,塑造人物更是要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去突显人物性格。
黄梅戏是我国的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表演既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又是生动直观而又含义深刻的形体叙事。深受群众欢迎,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和广泛的影响范围。黄梅戏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除了要求黄梅戏表演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之外,还要求其拥有良好的文学素养,能够深入研读剧本,剖析人物感悟情感,从而有效塑造生动的人物角色,将黄梅戏艺术的精髓展现出来,有效凸显黄梅戏表演的魅力和感染力。1992年考入安徽艺术学校学习,在学校期间,学习的都是传统黄梅戏,近年来,在党的培养下,参加过一些现代戏的演出。黄梅戏通俗易懂,表演比较生动活泼,在表现现代生活方面,有着有利的条件,经过努力,获得了很大的成绩。
新编现代黄梅戏《远去的差距》成功入选了安徽省2017年度戏曲创作孵化计划项目十台大戏之一。该剧结合时代背景,唱响精准扶贫主旋律。村干部带领乡亲们创办民宿旅游合作社,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建设美丽新乡村,改变家乡贫穷落后旧面貌的感人故事。搭上高铁快车道,美丽乡村上演“变形记”。晓芳怀着一个普通村干部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党和政府及村民的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使一个沉寂多年的古村焕发出新时代的青春光彩。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梅家坞在村干部带领下,“建设高铁经济新平台、勾画乡村旅游新板块、打造绿色生态新镇域”,在高铁开通之时,创办起梅家坞民宿旅游合作社,加速推动乡村转型迈向高铁新时代。
2018年,该剧在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优秀展演,现代黄梅戏《远去的差距》首次进京成功演出,这不仅是演职人员的精心付出,更要感谢戏曲专家的专业点评,以及首都观众对黄梅戏的支持与肯定。
2019年1月,黄梅戏《远去的差距》回到戏曲创作始发地歙县三阳,在三阳高铁站站前广场专场演出,吸引了三阳千余名村民前来观演,这不仅给三阳群众送上了文化大餐,而且通过舞台表演的方式把党中央脱贫攻坚奔小康的信心带给更多的大众百姓。虽然冒着严寒,但打心底为这样有意义的演出而欣慰。当然,这一切不仅在剧中,更是美丽三阳的真实写照。交通受限也一直是三阳贫困村入主要原因之一。杭黄高铁线路经过贫困村,让一直处于贫困的村民们看到了希望。杭黄高铁线路的开通也结束了沿线不通高铁的历史,敲开精准脱贫户致富门,谱写美丽乡村发展新乐章。
在北京展演后,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老师表示,现代黄梅戏《远去的差距》从对剧本的解读,到舞台最终呈现,都让观众在欣赏戏曲之美的同时,感受到黄梅戏的独特魅力,演员们在舞台上呈现的人物都很到位。她强调:“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历史节点,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很多扶持的优惠政策,这部戏可以继续打磨,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顺应时下正需要的精品之作。”我们也将继续努力,让黄梅戏重焕活力,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院,让黄梅戏精致与华美,流转于舞台之间,共同打造一场戏里戏外的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