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技术建议

2020-10-21谢磊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30期
关键词:泥石流滑坡危害

谢磊

摘  要:随着人类对自然探索与开发的不平衡性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得自然的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导致地质灾害频频发生,严重威胁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防治,减少其带来的各项损失和负面影响。文章就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技术建议,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防治技术;防治分析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20)30-0147-02

Abstract: With the imbalance of huma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ture and un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the ecological destruction of natur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us resulting in frequent geological disaster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Therefore, we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monitoring and preven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reduce their losses and negative effec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puts forward targe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technical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Keywords: geological disaste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alysis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在不断增大,例如水库的修建、公路的建设、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等,人类的工程活动严重影响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这就是造成我国地质灾害频频发生的原因。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且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给补救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1 地质灾害产生因素分析

1.1 自然灾害因素

地质灾害频发主要受三方面的影响[1-3]:第一,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复杂。对于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等,在地形较为陡峭,坡度较陡的地方,在人类的影响下,较容易产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等问题;平原地带,由于人类采矿活动和大量抽排地下水,也会造成地面塌陷的发生,由于这类灾害的发生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一旦发生就会给人民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损失。第二,我国地质环境相对较为复杂,地质岩层多样,构成了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特别是在喀斯特地貌中,碳酸盐巖山体在降雨、风化作用以及植物根劈的影响下,破坏了岩石的完整性,易形成崩塌(危岩)地质灾害;第三,受极端天气和不同气候复杂因素(强降水和降温等)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也会造成极大程度的地质灾害。一般来说,地质灾害的受强降水因素的影响是巨大的,往往会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但是除了以上三个因素影响之外,还受地震和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这给人类的日常生活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2 人为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的不断发展,基础建设和工程活动的增多,人类向自然界索取得越来越多,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给自然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质环境问题。过度的采伐树木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对山体的开挖,破坏了原有的平衡,在外界的影响下(如降雨、振动、爆破、降雨、地下水位的上升或骤降),易引发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不但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也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3]。

2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2.1 常见地质灾害防治方法

一般地,对于地质灾害防治方法应做到保护-勘察-预防-监测[3-5]:第一,应切实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应促进两者和谐共同发展,因地制宜,根据地势和地质特点,科学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以及开展工程项目的建设;合理开发水资源,保证水资源的平衡。第二,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应加强地质灾害的勘察和监测,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条件,分析不同的地质环境会发生哪些地质灾害,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勘查和监测,并预测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和危险性,以此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第三,为了有效地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应该建立健全有效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同时应及时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升地质灾害防御系统,应全面化提升和完善监控和信息系统,这样才能够为未来的地质灾害预测评估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为保证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控系统的完整性,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检测系统的覆盖率,以便有效地增强系统的使用性能。利用不同的形式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同时有效的法律法规,健全的地质灾害管理工作体系,也能够降低管理工作中的纰漏,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提前做好预防预警工作,能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2.2 滑坡防治措施

相较于其他形式的地质灾害,滑坡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滑坡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且危害性大。在日常对滑坡防治过程中,重在预防和监测,合理的工程建设和有效的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滑坡的产生和带来的危害。在容易出现滑坡的地形地貌,减少不必要的工程建设,尽量避免人为开挖坡脚,减少人为形成有效临空面。如无法避免,则可通过合理放坡,做好坡面的防护和支挡,同时做好排水措施,减少降雨或地表水入渗坡体的可能性。此外,还应加强监测,预防滑坡的发生,以及减少滑坡带来的危害。

2.3 崩塌防治措施

崩塌属于一种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在崩塌时大部分的人群都不能做到及时有效地反应和补救,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加强监测,及时做好防范措施。在处理陡坡过程时,应重视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最大化降低崩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大化降低灾害发生对人员的伤害。受不同坡度和位置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对陡坡位置或可能发生崩塌的地形,及时建立合理有效的支挡和防护措施。同时相关部门应及时与国家相关部门沟通和处理,遇到地质崩塌时尽快疏散人群,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2-4]。

2.4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发生具备时间短、速度快的特点,在进行泥石流防治工作时,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应作必要的阻挡操作,防止泥石流现象的发生。比如在泥石流易发区域种植一定数量的树木做遮挡,种植具有稳固作用的草木,提升土壤的稳固性,能够有效地过滤泥土和岩石的脱落,也能有效地缓解泥石流降落的速度,为现场相关人员提供充足的时间脱离危险区域。必要时,应该在泥石流易发区域建立科学的泄洪铜套,有效地分散或规避泥石流,降低泥石流对现场人员的伤害[3-5]。

2.5 地面塌陷的防治

地面塌陷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隐蔽性,不易为人察觉,它的发生往往会伴随着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的产生。对于该类型的地质灾害重在监测和预防。在地下开采区,应按要求在开采范围内进行开采,避免越界开采,并做好防护措施,在采空区范围内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和居住;对于岩溶区,要注意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切忌对地下水的无序开采和短时间大量抽排地下水,避免引起地下水的剧烈变动,从而不断淘蚀上覆土层,导致地面塌陷的产生。

3 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

3.1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环保型防治技术,安全有效,且符合我国当前形势下的发展和需求。这种形势下的防治技术,不但有效地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也能够最大化的保证自然环境不受危害,这种方式的防治,是周期长,但是投入资金少,还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生态发展的平衡。比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3.2 工程防治技术

工程防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防治技术,一般用于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中。采用工程措施对边坡进行支挡和防护,如抗滑桩、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防止坡体进一步变形破坏,形成崩塌或滑坡,最大化降低风险。但是在具体操作时,应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改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防治措施,保障人员不受地質灾害带来的危害[3-5]。

3.3 避让防治技术

避让防治技术比较简单,一般分为雨天避让和搬迁避让。在无法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的时候,往往采取避让措施,将受灾的群体撤离地质灾害影响范围,避免遭受地质灾害的影响。雨天避让技术是指:容易在下雨天形成滑坡灾害的地区,组织群众进行避让,但是需要及时与相关政府和部门沟通,为人民提供躲避区域保证人民的日常生活,当灾害过去,组织群众回归正常生活。搬迁防治指:组织群众脱离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这种形式的防治技术消费的成本和时间较大,一般尽量避免使用[3]。

4 结束语

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对于大众民生以及国家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必须尽量做好灾前预防工作,加强监测,防患于未然,尽可能的将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的宣传,提高民众的防灾减灾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徐珍珍.浅析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技术建议[J].低碳世界,2017(11):65-66.

[2]王婷,刘阳,王巨洪,等.中俄东线管道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应用与建议[J/OL].油气储运:1-8.[2020-06-2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093.TE.20200315.1005.002.html.

[3]周托.试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技术建议[J].西部探矿工程,2019,31(07):15-16.

[4]谢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及措施分析[J].低碳世界,2018(5):351-352.

[5]李廷.滑坡地质灾害勘探监测技术及防治措施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9):100-101.

猜你喜欢

泥石流滑坡危害
某停车场滑坡分析及治理措施
夏季大山里的隐形杀手——滑坡
泥石流
喝饮料的危害
喝饮料的危害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机械班长
夺命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