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校教学的路径研究
——以安庆师范大学某二级学院分党校为例

2020-10-21操龙德许红菊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安庆党校理想信念

操龙德,许红菊

(1.安庆师范大学,安徽 安庆 246011;2.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安庆 246011)

高校党校教学是大学生党建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培育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把好党员发展思想入口关的“前哨阵地”。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所凝聚升华的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饱满精神内涵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总和。中国各地都蕴藏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地方红色文化既能反映国家发展大势、展现宏观叙事,又独具地方特色、展现微观细节,具有双重性质。[1]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介质和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天然载体,是高校党校进行教学的一本生动活教材。高校党校必须学会“就地取材”,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将其有机融入党校的教学,这无疑对增强党课的吸引力,提升教学质量,保证党校育人效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安庆师范大学作为安庆地区唯一的本科高校。近年来,该校某二级工科学院分党校(以下简称学院分党校)积极挖掘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学院人才培养特点,在党校的日常教学中有效融入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极大提升了党校教学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加强了大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感教育,坚定了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切实提升了党校育人的实效。文章将结合学院分党校在教学改革中如何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增强课堂效果,提升党校育人功能等方面的举措进行阐述。

一、安庆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和特点

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处,倚靠大别山。这里有悠久的革命历史传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主要活动地,涌现出了一大批革命烈士和英雄模范人物。安庆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市下辖7县(市)3区,绝大部分县区都蕴含着较好红色资源,尤其是岳西县的红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其大大小小革命遗存 (遗址遗迹)就有336处。安庆地区以物态呈现且有较大影响力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如下表所示。

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主要有两大红色精神,一是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为内涵的大别山革命精神;二是以“爱国敬业、淡漠名利、甘于奉献、勇于献身”为内涵的邓稼先精神。

安庆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尤其红色革命文化独具凸显,她贯穿于党的创建和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和中共安徽省委首任书记王步文均为安庆人,中国共产党在安徽的第一个团组织和党组织分别于1921年10月和1923年冬在安庆成立。

安庆红色文化又具鲜明的地方艺术性,安庆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们把地方红色经典以艺术的形式搬上了舞台,并创作出一大批如 《邓稼先》、《半个月亮》、《许诺》等广为传唱的经典作品,使得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在人广大民群众中得以传承和弘扬。安庆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展示了当地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暴、坚韧不拔、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育人资源。

二、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校教学的优势呈现

(一)地方红色文化有助党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与高校党校育人目标存在高度耦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就在于我们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和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自己奋斗的最高理想。99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就是围绕实现这个目标接续奋斗拼搏、甚至牺牲生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安庆地区涌现了如王步文、童长荣、吴振鹏、杨兆成、徐进等一大批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和英雄事迹。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从安庆地区走出了一大批如邓稼先、黄镇、赵朴初、吴良珠等英雄模范人物。每一处革命遗迹和每一件先进事迹,无不透射出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爱党爱国的崇高光芒。党校的育人目标就是培育和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以理想信念为精神内核的地方红色文化,因其事迹鲜活、内容生动、感染力强和特有的地方特色,在价值观教育方面有着天然的信服力,将其有效融入高校党校教学,能够加速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知、情、意、信、行”的唤起、生成和转化,有助党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二)地方红色文化有助于党校教学内容的丰富

红色文化呈多样性充盈丰富了党校教学内容。红色文化虽然以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态存在,但每个层态具体呈现形式具有多样性,物质形态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革命遗迹、人物故居、烈士陵园、博物馆、纪念馆等;精神形态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歌曲、故事、节日、戏剧等。党校可以结合实际将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化、整体化、现代化地植入教材、课堂和实践教学之中,充实丰盈党校的教学内容。党校尤其要抓住地方红色文化的特色优势,把党课打造成具有浓郁“地方味”的精神大餐,如安庆是陈独秀和邓稼先的家乡,一定要讲好当地红色经典人物的特色故事,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再如安庆是“黄梅戏之乡”,把课堂搬到了剧场,让大学生感受别一样的党课体验。地方红色文化的类型多样性、地方特色性为丰富党校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多维的视角。

(三)地方红色文化有助于党校教学效果的提升

红色文化的生动形象和贴近生活为党校教学注入创新活力。地方红色文化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将理论和实践、历史与现实有机“凿空”,为党校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指向,使参观学习、征文、讲故事、演讲、话剧、听戏、观影、新媒介等形式和元素直接有效嵌入教学之中。多元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氛围更富亲和力和感染力,党课 “形象”更接“地气”,教育受体可以在浓郁的氛围熏陶下身临其境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安庆地区红色文化与地方戏曲文化相互交融,融入艺术元素的党校课堂瞬间“高雅”,视听冲击下的党校课堂更富三维立体感,可以极大地消弭党课在大学生中刻板说教的固化印象,增强党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校教学的具体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2]学院分党校积极立足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其中的育人养料,结合学院专业特点,建立起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库,并将其有效“融入教材、融入课堂、融入实践”,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为党校教学的 “活课本”、“活渠道”和“活载体”,守正创新,提升党校的育人活力。

(一)建好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库

学院分党校组织党建工作师资队伍通过查阅地方史料和学术研究成果、走访专家学者、访谈健在的老红军及老红军后代、问卷调查、网络搜集、影像整理等途径,结合学院工科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广泛搜集最具代表性、最具地方特色性、最具可读性和最能引起大学生思想共鸣的教育素材,整理凝练出逻辑合理、结构清晰、主题突出的系统性地方红色资源育人库。育人库的建设是个动态和常态化的过程,随时将最新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成果纳入库中,根据教学需要,通过不同的形式将其整合输出转化为教学资源。

(二)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党校教材变成党校教学的“活课本”

编好教材是抓好党校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材是入党积极分子学习获取党的基本理论和历史知识的重要来源。学院分党校围绕开发利用好地域红色资源进行了教材编写的顶层设计,用心编好专题与辅导两本教材,坚持内在逻辑与有机嵌入为原则,体现引导性、专题性和特色性,运用客户思维精心编排内容,避免内容抽象枯燥,力求生动鲜活、更具“乡土气”,提升党校教材教育性和可读性的互融。

1.编写党校专题教材,做好结合文章。学院分党校根据学校党校统一要求理论教学30学时规定,按照教学大纲精选了八个专题,即《党员条件和党性修养与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和入党程序、手续》、《党的作风建设与当代大学生优良品格的养成》、《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与当代大学生法纪观念的培育》、《党的光辉历史和性质宗旨与当代大学的政治选择和人生追求》、《党的指导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的理论武装》、《党的理想目标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党的先进性与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与大学生党性修养》。为了加强学员对每一专题内容的理解,学院分党校在每专题后面补充案例分析材料,素材全部源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旨在用大量发生在地方的“活实例”让学生从可感可触、可悟可学中感受英雄和榜样就在自己的身边。

2.编写党校辅导教材,出好思考题。为丰富大学生党校课后的自主学习内容,学院分党校精心从地方红色资源中取材,编写图文并茂的党校辅导教材。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及改革开放为时间主轴,分事迹和人物为两大模块,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奋进拼搏、改革创新等教育为魂,内容主要摘取地方素材中有知微见著、体现宏观大势等特点的事例,并开辟人物专栏,写好身边的事和人,出好课后思考题,为后面开展的实地体验教学提前做好思想铺垫。

(三)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党校课堂变成党校教学的“活渠道”

学院分党校利用地方红色资源类型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将多种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传统形式,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时尚新颖的时代元素,提升教学课堂的活力。除了常规的专题式教学之外,学院分党校积极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尝试和探索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等。案例式教学运用地方丰富鲜活的红色事迹促使党校教材的隐形教育内容外显,易于让大学生接受消化吸收内化为精神信仰和行为自觉。体验式教学一方面组织学生带着课后的思考题到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通过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和讲解员的现场生动说教,让大学生在具体的情景感触体验下思考理解并有效构建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到剧场,欣赏以地方红色故事和人物为原型的黄梅戏表演,让大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感受革命的恢弘气势和人物的崇高人格魅力。学生自主探究式让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主题通过查阅资源、走访调研、访谈等途径自主搜集素材,以演讲、话剧、戏剧、微视频等形式在课堂展示自己或团队研究的成果,在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过程中深化其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积极融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时代元素,快闪、快手、抖音等微视频有效嵌入课件,让红色文化散发出与时代接轨的气息,积极提升党校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党校实践变成党校教学的“活载体”

地方红色资源实践教学的意义更多在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或完成后体悟革命先辈事迹、践行红色文化、激发内心正能量,促使其在思想与行为上发生正向的转变。[3]学院分党校在育人上做到停课不停教、育人不断线,非常注重入党积极分子的后续实践教育。学院党委立足地方红色资源,结合工科专业特点,搭建起“两个组织、三支队伍”的实践育人平台:以继承和弘扬邓稼先精神为主线,成立了邓稼先党支部和大学生创新俱乐部,实行联动管理,有效将支部建设与组织活动、科技创新及学科竞赛融入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教育,用邓稼先精神涵养滋润他们的精神魂魄,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品质和锻炼本领;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管理部门开展协同育人,成立了以入党积极分子为主体的志愿服务团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和红色精神宣讲团队,主动参与到当地红色文化的宣传、保护和开发工作中去,让学生时刻浸润在红色文化的育人环境中,并通过学生将红色文化带进宿舍、带进班级、带进校园,努力做好红色文化的讲解者、传播者和弘扬者,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中承担使命和担当,找准人生奋斗目标和方向。

四、结语

地方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是进行理想信念、爱党爱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教育最真实、最鲜活、最亲切和最具情感张力的教材。高校党校要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育人资源,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特点,将静态的育人资源充分激活,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气质的教育素材和载体,有效提升党校课堂效果和育人的实效性,帮助大学生筑牢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信仰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和行为自觉,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安庆党校理想信念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鱼殇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禁用kP3的谱必要条件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
德奥新在安庆建表面处理工业园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