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020-10-20陈益梅
陈益梅
摘 要:“素质拓展训练”也称为是“拓展训练”,是一种趣味性和挑战性并重的户外活动,在进行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基于素质拓展训练引入课堂的形式,实现对学生合作能力、思维品质以及竞争意识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素质拓展;体能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也积极采取有效的策略,逐步满足社会的要求。而“素质拓展训练”就是能有效满足课堂价值,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活动。那么如何基于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素质拓展活动的设计,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呢?
一、基于拓展训练,培养合作能力
伴随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提出了团队协作能力的要求,因此,教师将合作学习活动引入课堂之中,用于满足社会的需求。在进行初中体育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基于素质拓展训练中活动的合作化设计,使学生在参与训练的同时,体会与他人进行协作的价值,从而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完成体育课堂中的素质拓展训练。
例如,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开展“两人三足”的素质拓展训练,从而实现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两人三足”的活动内容是让两名学生同向站立,将相贴近的两只脚用绳子绑在一起,之后,两名学生各自使用自己的一只脚和绑在一起的脚来完成运动。在开展“两人三足”的活动中,学生要学会协调他人的步法,才能够完成素质拓展活动。在不断协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合作”的意义,从而促进自身合作能力的发展。
可见,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教师将素质拓展训练进行合作化的设计,不仅能够促进素质拓展训练的顺利进行,还能够实现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从而落实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基于拓展训练,培养学生品质
伴随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的德育品质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在开展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注重对学生良好道德风尚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成长为一个正直、善良且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在将素质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堂时,教师可以基于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活动的优化设计,让学生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能够锤炼自己的品格,从而提高素质拓展训练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效果。
就拿“耐力跑”的素质拓展训练来说,學生因为身体机能有限,因此,在耐力跑训练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学生就会出现想要放弃的想法,也会产生“走路”等行为。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言语上的激励,以及做出陪同学生完成长跑的行为,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能够坚持到底,逐步养成坚毅的性格。
显然,在将素质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堂时,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参与训练的环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不断锤炼学生的品格,让学生形成坚毅的品质,落实初中体育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目的。
三、基于拓展训练,发展竞争意识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需要竞争意识来促进他们成长,而在开展体育课程的教学中,也离不开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是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源泉。因此,在初中体育课堂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教师也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参与竞争中,能够增强学习动力,从而更主动地完成素质拓展训练。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五十米折返跑”的素质拓展训练。在实际的训练中,教师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分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五十米折返跑”的比赛。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比赛成绩,让每个小组的第一名再重新成组开展“五十米折返跑”的比赛,并对班级第一名进行争夺。对于获得班级第一的学生,教师予以一定的奖励。
上述案例,在体育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教师可以通过“赛制活动”的设计,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素质拓展活动中,从而认真完成训练。
总而言之,素质拓展训练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将素质拓展训练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当前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认知结构,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发育状况,进行训练内容的优化,从而为全面素质教育提供落脚点,进行有效的素质拓展训练内容设计,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艳.“快乐体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5):78.
[2]吴玉生.初中体育课堂如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J].考试周刊,2019(28):138.
(作者单位:南通市通州区忠义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