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汉语介词教学策略研究

2020-10-20吕思文

读天下 2020年23期
关键词:古代汉语华山现代汉语

摘 要:古代汉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目前,古代汉语的教学一般始于小学高年级。(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小学阶段对语法教学不做要求。而初中起古代汉语教学中逐渐加入语法基础知识,难度逐渐增大。对于以朝鲜语为母语的学生来说,学习古代汉语中的介词及介词后置等词类活用现象,是一件难度较大的事情。文章以介词“于”“以”入手,探讨提高古代汉语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理解古代汉语中的介词。

关键词:古代汉语介词;于;以

一、 古代汉语介词“于”“以”的用法

介词通常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组成介词短语,做动词或形容词的状语或补语。

(一)介词“于”用法

1. 表示处所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国语·勾践灭吴》)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于”表示处所到会稽山上。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论语·季世将伐颛臾》)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占卜用的龟和玉在匣子里被毁坏。“于柙”表示从,动作的出处,从笼子里跑出来。“于椟”表示在……里面,动作存在的场所,在匣子里毁坏。

2. 表示时间

是干戚用于古,不用于今也。(《韩非子、五虫》)这说明化干戚为舞具这种修德以服人的做法适用于古代而不适用于当今。“于”表示在。

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尚书·无逸》)从早晨到中午,直到太阳西斜,他忙得没有工夫吃饭。“于”表示时间在。

3. 表示介绍涉及的对象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于”表示先给公,献的对象。

凡诸侯四夷之功,则献于王。(《左传》)诸侯负责分守四方,抵御外族;如是四夷有风吹草动之声,诸侯必须上报与天子的。“于”表示上报的对象。

4. 表示比较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冰从水中提取,但比水还要冷。“于”是比较的意思。比青蓝,比水寒。

老臣穷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老臣认为您疼爱燕后超过爱长安君。“于”表示比较、超过。

5. 用在被动句中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的《滕文公章句上》)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于”表示被,被统治。

(二)介词“以”用法

1. 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手段,相当于“用,凭借,拿”

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左传·鞌之战》)蛇从下面跑出来,用胳膊去击打蛇。“以”表示用,凭借胳膊去做。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姜氏和子犯定下计策,把重耳灌醉打发他上路。(重耳)醒过酒来(大怒),拿起长戈就去追赶子犯。”“以”表示方式、手段拿着长戈。

2. 表示身份资格和地位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以人民往观之者二三千。(《史记·西门豹治邺》)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到河边与长老相会……看热闹来的老百姓也有二三千人。“以”以看热闹人份来的老百姓,表示身份资格。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汉书·张骞传》)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募出使月氏。“以”表示身份,以郎官的身份。

3. 表示原因,“因为,由于”意思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起义》)扶苏因为多次劝说(秦始皇)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以”表示原因,因为多次上书的原因。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明名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就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来命名它的。“以”表示因为,因为在华山的南面。

4. 表示时间,相当于“在”

文以五月五日生。(《史记·孟尝君列传》)“以”表示在五月五日生。

韩说以太初三年为游击将军。(《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韩说自太初三年起担任游击将军。“以”表示时间在,在太初三年。

二、 古代汉语介词教学建议

(一)基于“现代系统论”古代汉语介词教学

哈肯、钱学森等科学家提出“现代系统论”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性质、功能,处理了二十世纪以来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同时提出的大量系统问题。因此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可以古代汉语介词的含义系统化。在教学中运用系统论的观点,遵循先易后难、先主后次,勾画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如学习古代汉语“于”和“以”的用法时,对学过用法进行一个纵向的梳理,如列举出表示时间,地点,原因,被动的例句。

(二)立足“协同论原理”古代汉语介词教学

使学生更加透彻地掌握古代汉语介词用法,还需要运用“协同论原理”进行立足于“同”,着眼于“异”的教学。

在比较辨析中增进理解,如介词“于”表示时间时,可以译成在什么时间和现代汉语助词什么含义一致,但是古代汉语的语序往往在于的后面引出地点,现代汉语的前面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换而言之,古典韩语“于”的意思和现代汉语“在”相近,但是用于表示地点名词的位置不同,一个在后,一个在前。

(三)知识迁移中存进古代汉语介词教学

张大均在《教育心理学》中“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其中包括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在古代汉语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语助词的特点进行正向迁移。用形式训练进行古代汉语介词迁移教学。

首先,调动“记忆”功能回忆介词“以”的用法和现代汉语助词的句子。“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以人民往观之者二三千。”“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其次,调动学生“思维”功能,分析句子中介词“以”和现代汉语助词“在”的含义。最后,运用“推理”功能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用于理解和记忆。

参考文献:

[1]贾爱松.初中文言文句词语法功能的教学研究[D].延边:延边大学,2010.

[2]谢李丽.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3]黄林林.关于初中英语句法学习对古代汉语句法学习之正向影响的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学,2018.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张锋.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D].广州:华东师范大学,2007.

[6]蔡莱莉.并非是“开历史倒车”:略论文言文教育对现代语文学习的意义[J].教学与管理,2005(36).

[7]石有平.对文言文教学的四点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06(3).

作者简介:

吕思文,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

猜你喜欢

古代汉语华山现代汉语
“一带一路”国家古代汉语课程调查报告
一起来吹牛
多彩的华山
大学古代汉语教学中传统方法的坚守和信息传播时代的创新
“大力士”纸片人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藏在华山中的美
中华之源——西岳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