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启示
2020-10-20刘道琴
摘 要: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构建,对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核心素养,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应当构建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布置生活化的教学作业,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意义;对策
所谓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同时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但并非新型的教育模式。关于生活化教学,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很早便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但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生活教育的思想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再次强调了生活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不断丰富生物课堂教学的形式、内容,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为构建高效的生物教学课堂奠定基础。
一、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丰富生物教学内容,激发生物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生物并非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被边缘化的“副科”地位,决定了生物学科不被教师和学生所重视。在应试化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对生物教学改革创新力度不足,导致机械的、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立足教学内容,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案例、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同时强化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有利于丰富生物教学的内容,进而达到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和单一的传授是教育模式相比,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还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为构建高效的生物教学课堂奠定基础。
(二)发展生物核心素养,促进生物教学改革
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领域中一个比较热门的词汇。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指导思想,核心素养将“学生适应于未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初中生物教师应当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作为生物教育的目标。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构建,教师将会强调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的内容,同时,实际的生活案例的融入,有助于搭建生物学习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性,引导学生立足生活案例分析生物科学知识,并结合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实践探究,发现生活中的生物科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意识,同时促使学生生物科学思维的提升。由此可见,和应试化的生物教育模式相比,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构建,是发展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促进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虽然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构建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应试化的教育模式的束缚,导致教师习惯于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意识不强、动力不强;另一方面,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停留在浅层学习的层面,缺乏深度融合,缺乏深度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效果。
三、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有效性对策
(一)构建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生物本就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初中生物教师在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以生活化教學内容的构建为首选。何为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即教师立足生物教学的需要,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等,将学生熟悉的衣食住行、生产实践、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从生活走进课堂,从课堂走向生活”的生物教育模式,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初中生物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细菌”的相关知识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笔者进行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创设: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食物放时间久了,会变质,如夏天我们的饭菜吃不完,第二天就变质了;鲜肉如果没有放进冰箱,很快就会变臭。那么,是什么引起了食物如饭菜、肉的变质呢?这种生活化的导入情境,其主要目的是建立细菌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促使微观的生物知识点生活化,具体化,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奠定基础。
(二)构建生活化的教学形式
所谓生活化的教学形式,是指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置于生活场景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之中学习生物知识,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例如,初中生物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种子植物》的相关知识时,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教师教学的重点和目标,则是通过让学生解剖和观察菜豆、玉米的种子,记录观察种子的结构形态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构建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方式,给学生播放了两段短视频:一个是一粒种子掉进泥土里,破土而出长成了参天大树;一个是小麦种子长成树苗,然后开花结果,最后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各种美食。两个视频播放结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种子作为生命的起源,他们的结构一样吗?功能一样吗?在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过程中,教师开展了种子结构功能的讲解,实验等,对全面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除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初中生物教师还应当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将理论知识指导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调查实践,了解身边的环境污染情境,尤其是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对生物的影响。这种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凤玲.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6):9.
作者简介:
刘道琴,贵州省遵义市,贵州省遵义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