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和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10-20谭心怡

速读·中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信息化

谭心怡

摘  要:在"立德树人"和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语文课程的教育意义显著。基于此,本文浅要阐述了立德树人的概念,以及对现代语文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并分别从打造逼真教学情境、挖掘德育教育切入点、加强思想教育以及做到言传身教等方面,提出"立德树人"和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立德树人;信息化;小学语文;人才培养

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传播语文知识,还能够锻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除了要向学生讲授语文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健全学生人格。近年来,教育部主张基础教育应遵循立德树人的原则,所以,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为此,笔者结合自深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看法,确保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一、立德树人概述

立德树人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还需要严格规范自身的言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过去,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忽视了个性与品质的培养,对德育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丰富的题材内容,为保证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深入地挖掘内涵,便于学生吸收其中的德育知识。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落实好德育教育工作能够为小学生提供正向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如果采取硬性的约束措施,很容易为小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严重削弱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秉持立德树人的理念,渗透德育内容,充分发挥出语文教师的示范价值,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思想水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二、"立德树人"和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人才培养策略

(一)打造逼真教学情境

核心素养下,德育教育得到教师的普遍关注,小学语文属于综合性学科的一种,不仅具备着大量的语文知识,还包含许多德育方面的内容。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把课堂当作载体,深入挖掘教材当中的德育知识,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渲染学生氛围,打造一个适宜开展德育教学的语文课堂,保证德育渗透的有效性。

比方说,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金色的鱼钩》时,教师可以使用大屏幕为学生介绍本篇课文的背景资料,然后指导学生围绕着课文的内容展开角色扮演,仔细体会文章中人物的特点,生动地再现出来,能够让小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深刻地感受“老班长”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挖掘德育教育切入点

语文教学最主要的载体是教材,同时语文教材还是德育渗透的重要路径,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章大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道理,语文教师可以仔细研读教材,挖掘可以引发学生共鸣的点,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德育教育的质量。

比方说,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故事的时代背景,播放送别鲁迅的图片,将其作为課堂导入,让学生思考究竟鲁迅是什么样的先生,才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然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通读课文,让学生说一说文章中主要讲述了鲁迅的哪些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思考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在文中圈出来,找出文章中富有感染力的词语和句子,最后让小学生总结“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自己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实现对小学生的德育渗透。在学习完本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小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搜集和鲁迅先生有关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与体会,培养小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他人、爱自己的精神。

(三)加强思想教育

一些小学生是家庭的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里人的宠爱,因此可能会存在自私、任性的不良心理,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利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因此,语文教师需要通过语文教学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教会他们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在语文学习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比方说,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讲授毛泽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做出的贡献,让小学生从毛主席身上学习无私、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借助伟人事迹为小学生带来责任教育。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他们与组员一起讨论自身的阅读感受,将小学生培养成有责任、热爱学习的好学生。

再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精卫填海》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小段与精卫填海有关的视频,然后为学生讲述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深入分析这篇文章的主旨,体会精卫不屈不挠的精神,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小学生从神话故事中感受精卫的精神魅力,熏陶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树立坚定的理念和思想。

(四)做到言传身教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几乎大部分时间与教师待在一起,因而,教师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如果想保证人才培养的效果,语文教师不光要思考怎样为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还需要同时做好德育工作,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为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首先,教师需要规范自身的言语,保证发音标准,在为学生讲解课文时需要全身心投入,并融入自身的情感,落实好情感教育。其次,教师还需要规范自身的行为,做到不迟到、早退或压堂,以此来培养小学生的时间意识。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出现错误,教师应及时说明,对小学生提出抱歉,通过这样的形式为小学生展示优良的品德,让学生在榜样的带动下健康发展,确保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立德树人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参考上述教学策略,优化语文教学的模式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语文学习,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保证德育渗透的效果,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推动学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有兴.基于立德树人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24):29-30.

[2]侯桂玉.立足特点  以文化人——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J].内蒙古教育,2020(13):31-37.

[3]秦晓丽.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语文德育课堂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8):48-49.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