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实施探讨

2020-10-20刘奕涛

速读·中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初中地理生活化

刘奕涛

摘  要:很多学生都是初中时期才开始初次接触地理,虽然生活中地理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但是由于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基础地理教育与地理知识的引导,导致很多初中学生在处置接触地理的时候感觉到难。如何让学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有更加直观的、深刻的影响,如何将学习的地理知识运动到日常的生活与社会实践中,是地理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初中地理教育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初中地理教育与生活化地理教育的角度出发,对生活化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提出一些见解与看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情境创设

一、生活化地理教学的主要意义

1.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是帮助学生激发并培养地理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将生活化案例引入到地理课堂的教学中,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地理课程操作性更强,比起单调的理论讲解也更有说服力,更好把握课堂进度。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添加了生活案例的地理知识更能从学生喜闻乐见的角度出发对知识进行分解,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提升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亲切感”,拉近地理教育与学生之间的学习。

2.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升学生基于生活化的地理学习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生巨变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从对教师、家长依赖性较强过渡到自主意识进一步发展,对自身的社会价值认可也逐渐苏醒,初步接触社会后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因此对家长的与教师的教育产生“质疑”心理。教师在地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生活化的素材与案例,引导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进行“验证”,从而提升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同时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青春期的发展中将更多的知识关注点,逐步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要求理论学习的循环过程中提升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

3.进一步理解地理知识。将生活化案例引入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能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地理知识。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比如简单的等高线图的读图中,圈线内凹与圈线凸出的意义是不同的,单凭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死记硬背,难免出现混淆的情况,但是将生活化的案例引入到教学中,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在一块大石头上绘画相当于等高线的线条,然后让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对地理的基础知识有更加生活化的把握与更加深入的理解,既提升了教学效果,也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验证了知识的科学性,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更进一步的学习。

二、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

1.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展现生活情境。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与日常生活追不能缺少的关键技术,将互联网引入到日常的地理教育中,也将进一步推动地理教育的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生活与社会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地理教育作为归纳总结后的、普适性的地理基础知识,更需要在一些无他因的状态下实现对地理知识的实践。在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积累较少的初中阶段,要想尽可能减少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因素影响很难,而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则可以通过动态化模拟实现这些地理知识产生的“理想状态”。比如在经纬线的讲解与时区的讲解中,关键在经度的转变上。虽然地球仪可以模拟时区、晨昏等问题,但是其展现效果较差。通过互联网教学模式,让动态与精准度集中呈现在动图或者视频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时间方面的加减与日期上的加减,都可以以动态的、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将生活化的24小时进行压缩,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

2.通过情境化教学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以情境渲染为基础,营造良好的地理学习氛围。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专业的地理知识与有趣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生活体验,进一步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在讲解中国各个省份时,教师可以从拼图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对全国各省之间的地理方位有更加精准的認识,将日常的生活化游戏、娱乐、教育引入到课堂中来,可以通过地图拼图比赛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地理知识,从而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将地理理论与情境化教学结合起来,可以通过社会热点的引入剖析地理,比如在地震方面,就当前的地震带与地震地点进行对比,再比如夏季暴雨频发过程中的泥石流现象发生的必然原因,就是植被与天气之间的关系等,从而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加科学的认识。

3.通过生活化活动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地理来源于生活,也需要运用到生活中去。很多初中的地理知识都是生活中的,也是浅显易懂的,比如自地球的水资源中,既是针对全球性问题进行教育的关键,更是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的主要生活方式,将节约用水的宗旨与生活习惯逐渐灌输到身边人的思想中,也是地理学习生活化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将知识生活化,通过宣传与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关注度与理解能力。

4.通过生活实践充分运用地理知识。地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与家长群体要针对学生群体对社会的探求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比如在学生外出旅游的时候,对我国整体的铁路运行、公路运行进行系统的复习,在爬上过程中就海拔、气压、植被与温度等进行科学的感受,切实将生活与地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习惯。但是在外出感受地理环境的过程中,教师或者是家长群体一定要从安全性角度出发,切实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生命安全。

5.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从自身的知识角度出发通过生活与地理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教育,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自主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的社会认知角度出发进行地理知识讲解,比如有些教师喜欢布置家庭作业,有些教师喜欢让学生进行自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课后作业或者预习内容的安排,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尊重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自主性。

三、结语

地理学习的生活化是地理知识回归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育与课后生活中关注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进一步将专业的地理知识分解成生活化的地理常识,推动地理学习向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梁艳.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初探[J].地理教育,2017(09).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初中地理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