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新冠肺炎疫情中舆情特点

2020-10-20张蔚魏新玲

速读·中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舆情特点疫情

张蔚 魏新玲

摘  要:舆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铺天盖地、汹涌澎湃,呈现出全民参与、信源复杂、演变迅速、主媒引领的鲜明特点,需要凝聚多方力量共克时艰。

关键词:疫情;舆情;特点

作为社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舆情在疫情防控中铺天盖地、汹涌澎湃,反映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复杂性与危害性,同时也为疫情防控工作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透过舆情外在特点,深入分析内在传播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研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舆情生成、爆发、持续和减弱的发展周期和关键节点,以期从政府社会治理角度提出舆情风险的防范化解之策。

一、全民参与,影响广泛

疫情席卷神州大地,搅乱日常生活工作,疫情中的突发舆情一改以往舆情只是部分人舆论狂欢的传播状态,呈现全民参与、影响广泛的鲜明特点。

(一)特殊疫情为全民参与提供了前提

利益关系决定话语表达,一般舆情只能吸引兴趣、情绪和利益趋同的民众接受并传播,其他人则会选择性失语,呈现“沉默的螺旋”效应。新冠肺炎疫情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每个人都是局中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面对疫情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面对不断升级的隔离警报和不断增加的确诊人数,每个人或多或少存在恐慌和焦虑,人们通过收集各种信息增加对外部判断的确定性,增强对自己判断的自信。

(二)特殊平台为全民参与提供了可能

处于“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摄像机”的新媒体时代,公众参与舆论表达的门槛空前降低。特别是随着4G和有线网络的高度普及,从新疆到海南、从乡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工人,从老人到学生,几乎每个持有智能手机的公众都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微信微博短视频了解疫情、发表意见、参议政事、参与话题讨论互动、表达真实观点和情绪。

(三)特殊时期为全民参与提供了保障

封城封村、宅家抗疫后,互联网自然而然成为公众对外交流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人们通过网络参与建立心理上的社会支持,通过浏览、评论、点赞、转发等高能关注成为疫情舆情的建构者、参与者。据不完全统计,疫情中热点舆情关注、参与、讨论、评价量等高达10多亿之巨。与李文亮医生、湖北红会、北京突发病例相关的敏感话题、深度分析文章的阅读量轻易就达到10万+,网络大V、“意见领袖”的言论阅读量更是高达100万+,强大的“围观”力量助推舆情叠加发展。有学者认为,此次新冠疫情舆论场的规模强度是中国接入互联网以来的峰值。

(四)特殊舆情对全社会带来了广泛影响

此次疫情中,全网舆情同频共振,线上线下高度一致,对民众心理、社会氛围、政府行为造成了广泛影响。疫情早中期,不断蔓延的报导、漫天的谣言,使肺炎患者、一线抗疫医生、普通民众都在承受或大或小的心理考验。据统计大约35%的民众出现焦虑、恐慌、愤怒甚至“疑病倾向”等心理应激反应,社会中呈现出认知偏差、态度偏颇、行为异常、互信度降低等消极社会心态。疫情后期,东北等地特别是北京又突发疫情,全国人民一度趋稳的心态再次陷入不安,全网疫情信息真伪混杂,谣言多方泛滥,社会恐慌又起,对疫情防控带来了不良影响。面对严峻形势,中央及地方政府组织人力、媒体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舆情引导双线作战中。李文亮医生深夜去世后相关舆情迅速攀至峰值,第二天中午国家监察委员会就派出调查组赴武汉展开全面调查以回应民意抚慰人心;北京时隔多日突发疫情后,政府疫情防控快捷周密,并及时发布官方权威信息辟谣止争,要求人们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有效稳定了社会情绪。

二、信源复杂,声音多元

信源是一切传播活动的起点,只有具备真信源、快信源、广信源,才能及时提供事态进展信息,满足受众所需。

(一)信息源于“用户生产”

传统媒体中,什么样的信息可以发布、如何发布都有“把关人”决定,信息来源单纯。新媒体时代信息大多为“用户生产”,但单一信息或个体意见的传播无法构成舆论,首发信息只有通过网民的积极转发、评论、表达以及意見的碰撞,如滚雪球般使信源不断增加,传播效果不断放大,才能一步步形成舆情。基于疫情信息的广泛关注性,突发舆情的信源更为复杂。

(二)信息来源主体多样

一是由官方政策和通告引发。由于对新冠肺炎病毒发生机理认识不清,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疫情防控前期出台政策和发布公告法律依据不足、前后矛盾甚至试图掩盖真相,未能有效阻止疫情扩散和及时救治感染者,引发公众不满,导致舆情发酵。湖北红会因发布公告信息真假难辨而被网民挖料问责,引发舆情。北京突发确诊病例后官方第一时间公布,有效消减了舆情发生空间。二是由专业医生或研究机构引发。李文亮医生舆情事件由专业医生在微信群发布肺炎消息、官方通告为“造谣”引发。三是由民众自发拍摄传播引发。这是疫情中突发舆情的最广泛信源。掌握公共表达能力的普通民众通过发微博、短视频、朋友圈等网络渠道传播信息、表达情绪。

(三)信息声音多元复杂

信息的不对称、认识的局限性以及群体的不同诉求,使舆情信源既有信息的传播、理性的反思、善意的批评或者中肯的建议,也有真实情绪的宣泄,甚至有不实不法等妨碍疫情防控、蓄意“带节奏”的踪影和杂音,比如有“谋求一己之利者”“哗众取宠者”“追求政治利益者”“恶意中伤者”“贴标签者”等刻意制造传播的流言甚至政治谣言,经过网络“段子手”的编排后泛滥成灾,充斥网络空间,恶化公众观感,增加官民对立情绪,助推舆情发展。回顾李文亮医生事件的发生经过,可以发现在李医生去世之前,多家媒体先后发布消息称人已去世,获取了大量关注和天量流量。正当国内舆情汹涌之时,境外媒体也纷纷活跃,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发布信息称李文亮医生已病逝。国内外媒体急不可待发布李文亮医生去世消息、纪念文章的信源,或是道德良心的驱使,或是获得流量关注的驱动,或是利用民众的不满情绪对政府进行攻击。多方信源变幻莫测,各种声音此起彼伏,真实情况扑朔迷离,亿万网民“今夜无眠”,在各平台搜寻等待,推动舆情达到最高峰值。

三、演变迅速,指向明确

传统媒体条件下,舆情或公共舆论往往流于街谈巷议,传播范围有限,演变速度缓慢,意见指向模糊。新媒体舆论环境下,疫情中突发舆情的发展路径呈现出演变迅速、指向明确的鲜明特点。

(一)起源于微小事件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几次突发舆情事件都在一段小视频、一张微信截图或一张照片的微小事件上开始演变发展,矛头毫无例外指向疫情处置主体-----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团体。突发疫情的降临,政府成了民众最大的依靠,政府官员的管理工作效能和一言一行受到密切关注,抗疫工作的失职失责、应急行为的失误失范,在“短、平、快”的媒介环境下,都可能很快被传到网上,逐渐发展成舆情事件。

(二)发展于巨大传播力

应该说,网民个体一次简单的视频传送、关注、点击、回帖,看似无力和孤立,但随着疫情影响范围的扩大,一旦全网全民共同关注、参与、传播,舆论信息就会由点到面、由散到聚、由冷到热,舆论空间就会由局部走向全域、由线上走向线下、由新媒体走向传统媒体,舆论议题就会由呼吁到回应、由微观到宏观、由情绪发泄到专业探讨,孤掌就变成共鸣,小众就扩张为大众,陌生人就组成了声音嘹亮的“行动集团”,发生连续爆炸效应,产生巨大传播影响,形成一波又一波舆情峰值。

(三)预警更加困难

疫情中突发舆情演变迅速的特点使人们对其预警和干预更加困难,往往是在毫无征兆和准备的情况下遭遇舆论压力和舆情困境。例如对湖北红会从最开始的讨伐谴责深入到对该组织体制机制和历史污点的整理,随着时间推移进一步上升到对组织负责人履职经历和部分官员官商勾结行为进行扒底挖料,最后中国红十字会直接介入,派驻总会工作组接管参与具体工作,关于湖北红会的网络舆情才得以逐步平息,短短几天就经历了从潜伏期、形成期到波动期、消退期的快速演变发展周期。

四、主媒引领,处置快捷

突發舆情的处置考验政府部门的社会治理能力,折射着社会的和谐信任,关乎国家及地方形象与发展大局。

(一)疫情早期政府和主流媒体错失舆论主动权

在武汉爆发新冠疫情早中期,当地官方主媒信息提供少之又少,普通公众无法从官方获得疫情完整准确的信息。多个疫情新闻爆出引发公众质疑和不满,关注点也从防控自保转移到挖料问责,庞大的网民数量夹带着情绪宣泄,一时网络舆情汹涌澎湃,成了自媒体的狂欢。舆情完全爆发后,信息透明与沟通又出现诸多问题,错失舆论主动权,各种传言、流言、谣言冲击着社会稳定,酿成一波又一波的舆情峰值。武汉乃至湖北政府和当地主流媒体对舆情的应对和处置上存在“网上网下两张皮”现象,无论是信息透明、与市民和病患的沟通以及各项应急处置措施的出台落实方面疏漏频频、处处被动。

(二)疫情中后期中央政府和主流媒体掌控舆情话语权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大年初一召开会议,力挽狂澜,强调“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发布疫情,回应境内外关切,”指出“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要求“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也一再强调“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公开透明回应群众关切,增强舆情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舆论关注。”在中央重视下,央视、新华社、人民网等传统主流媒体快速登上疫情舆论场,在突发舆情事件的冲击中,在复杂舆论声音的裹挟中,通过新闻发布会、调查通报、政务网站和“两微一端”等主流新媒体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回应关切,增信释疑,引导舆情。李文亮医生去世后,网民情绪复杂多样,人民日报客户端文章《全面调查李文亮事件 让正义抵达人心》,为李文亮“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责任担当点赞,同时表示国家监察委介入调查,必将“还原真相,呵护正义,捍卫法治尊严。”央视新闻新媒体、《环球时报》等主流媒体也及时发声,表达敬意,有效疏导了舆论场的愤怒情绪。

(三)线上引导舆论与线下解决问题相结合

各级政府和主流媒体线上抓舆情引导,线下抓问题解决,以实际行动引领网络舆情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主流媒体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及时公布疫情信息和数据统计,维护舆论生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核心价值观引领,讲好抗疫故事,弘扬舆论正气,斩断网络谣言,疏导负面情绪,起到了“定盘星”的作用。政府部门果断作出决策部署,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及时处置热点沸点,避免次生舆情,使舆情快速回落,进一步提升了政府公信力。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中出现的多起突发舆情呈现出参与范围更广泛、信息来源更复杂、演变速度更快捷、主流媒体引领作用更重要的显著特点。这就要求中央、地方政府各部门及各大主流媒体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舆情必须具有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包容、更准确的回应、更透明的措施,才能实现高效引导舆论、有力安抚情绪、凝聚多方力量共克时艰的社会治理目的。

猜你喜欢

舆情特点疫情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消费舆情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