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2020-10-20肖杨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渠道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进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承担起自身立德树人的使命,提高自身觉悟与专业素养。文中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对象,分析自身承担的责任与使命。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责任与使命;专业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的重要使用,直接影响到课程作用能否顺利发挥。传道者本身要做到明道、信道,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就是做人的工作,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与使命,加强与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
1.1降低受教育者认同感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媒介功能融合的作用不断凸显,已成为信息制造、加工及传播一体化的平台。新形势下网络发展势不可挡,直接对我国舆论格局产生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宣传主流文化,在多元文化信息传播冲击下,势必还造成主流文化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力降低。大量没有经过筛选的信息进入到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直接冲击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信息化社会环境下世界各国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愈发激烈,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大肆散播不利于我国主流文化建设的信息,这些信息直接影响到宣传主流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部分思想不成熟的学生受到不良信息影响,直接怀疑与抵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幅度降低其对这部分知识的认同。
1.2削弱教育主体影响力
媒介传播多元化背景下,教育对象要求平等对待,很多时候需要关注学生思想发展状态以保证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依据学生兴趣与个性化需求制定合适的培养方案。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是教育过程的核心,但新形势下教育主体普遍存在“去权威性”的情况。主要因为:新的传播媒介进入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直接改变他们的行为交往模式,并给他们提供多元化视角;新旧媒介融合实现优势互补,相同或不同的媒体上同步传播与展现多元多变多樣的社会思考与思想观念。这使得当代大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主动与独立,他们倾向于独立思考与选择,传统灌输型教育方式已不再对学生们适用,教师主体需要同步改变教学模式,做好学生的服务与引导。
1.3教育环境的复杂多变
非主流信息终端形式多样化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复杂多变,这种复杂性与多变性体现在两方面:首先,网络媒介信息终端形式多样化,造成各种未经过筛选的信息在这些渠道上传播,造成高校校园内部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增加;其次,校园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没有经过筛选,通过多种终端尤其是移动终端进行多次传播,造成非主流信息呈现出多渠道发布的态势,使得信息出现多倍复制情况。非主流信息终端分布会形成一定的舆论态势,产生新的舆论问题,造成人们对事件看法改变,甚至影响到事情发展方向,对社会稳定、国家建设等产生不良影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愈发复杂多变。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分析
2.1承担立德树人责任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在向学生灌输正确的行为思想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掌握多种教学理念和引导模式,以便应对学生们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例如,针对不同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网络沉溺、社交焦虑和恐惧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及时发现、及时干预。随着时代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必须要优化升级,对于不完善的部分要及时补充,不断满足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的需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道”者,必须责无旁贷,自觉扛起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致力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定明确的价值观支撑。必须帮助青年学生澄清思想困惑,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好人生思想的第一粒“扣子”,为他们的一生成长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2.2积极把握发展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指导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重要文件。中宣部、教育部、各地方、各高校等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和实施意见,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进一步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战略部署。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启动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评选,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题项目等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搭建很好的发展平台。2015年,教育部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评选,这是“马工程”在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侧面。总之,随着“马工程”的实施,已初步构建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教材体系。
2.3提升自身觉悟与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责任。坚定的政治意识既是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职工作的思想基础和政治保障,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队伍的主体,要学术渊博,理论功底深厚。要按照“一岗双能”“一身二任”的要求,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和道德修养,不断强化学科意识,积极参与学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能够把知识传递出去,让学生听得懂,把知识中内涵的正确价值导向,内化为学生的行为方式。
要使学生成为有德之人,为师者必须是德之表率,“大学教师首先要全人格”,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饱读诗书,而且对于自身的道德水平应该有更严格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境界,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震撼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境界认同。
3结语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承担自身的责任与使命,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水平的提升。希望通过文中论述,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钱振华.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双育”责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9(04):7-11.
[2]李森,彭兰.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责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04):26-33+59.
[3]何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J].继续教育研究,2019(04):68-73.
[4]朱艳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使命意识提升方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9.
[5]段园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责任的路径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肖杨(1990.04—),女,四川省资阳人,四川省绵阳市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政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