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视觉化的MG动态图像

2020-10-20孙硕

广告大观 2020年4期
关键词:信息可视化视觉文化

孙硕

摘要:MG动态图形是平面设计与动画片之间的一种产物,融合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视觉传达新领域,基于时间流动而设计的视觉表现形式,是当前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出现这种形式是由消费和技术共同推进的,这并没有什么必然的理由,只是因为人们现在更喜欢这种方式而已。本文对MG动画流行的原因以及文本可视化进行梳理和归纳,对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的 MG 动画的信息可视化进行分析论述。MG动画能满足了的大众对信息进行视觉化的要求和审美的需求,并且在地方与全球之间成为一种共识意识,将在未来成为主流。

关键词:MG动画、视觉文化、信息可视化、互视性

1.MG动画的概述及流行原因

动画的发明是与这样一种认识相吻合的,1即米尔佐夫认为现代性本身就是一个移动的图像:“现代社会的关注点是运动中的视像。现代体验的形式不仅依赖于运动,而且也依赖于运动与视觉的结合:即动画”。MG 动态图形是平面设计与动画片之间的一种产物,是一个交叉性学科。从发展脉络来看,最早的动态图形设计应该源于现代主义的抽象主义运动,20 世纪 50 年代动画电影片头的发展,为平面设计开辟了一种全新的形态——动态图形,平面设计不再限于平面的、静态的出版业,开始在动态影像的产业中渐渐演变,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开始,平面设计开始大范围涉足电影、电视等媒介交互、动态影像产业,在这种平面设计语言与动态影像的视觉语言的交融中,Motion Graphic 迎来了巨大的发展。

一种新的艺术语言的产生,与我们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随着手机通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全球与地方之间的鸿沟已逐渐消失,影响着信息的传播速度与广度。媒介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发展,传统媒介遭到新媒介的挑战,MG动画就是依托于新媒介的发展。移动设备已经逐渐深入我们的生活,人们接受信息更快速化与多元化。MG 动画作为较新的动画表现形式,它具有时效快、信息承载量大、直观性、节奏感强、趣味性等特点。MG动画以成为一种视觉文化,而视觉文化并不取决于图像本身,而取决于现代偏好。我们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代,MG 动画短小精悍传达,适合我们现在年轻人生活。那么MG动态图形存在的优势,首先有独特的视觉美感,灵活多变,强调运动的节奏,其次大多依靠计算机技术生成。米尔佐夫认为在这个图像的旋涡里,这决非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正是日常生活本身。

2.信息可视化

MG动画具有快速解读文字的特点,并且制作三快原则——时间快,成片快,传播快,堪称病毒。而且短小精准的表达,非常适合现代这个想快速提取信息的时代。过去,解读某一信息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而在这个互联网通讯占主流的时代,人们更加注重视觉的直观享受,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读者希望在短时间获取重要信息,文字逐渐被取代,越来越多的人懒得去阅读。为了现代读者“快阅读”的需要,文字信息视觉化的必要性。MG动画为了满足现代读者的需要,把文字信息符号化,把信息做动态化的展示,故事化、叙事化,并流畅的表达出来。

2.1符号化

在这个极度膨胀的信息时代,我们尽可能用最简略直白的语言与文字交流。因此,要精简文字,将文字概念符号化。所以设计师要做的,就是要先对大量数据进行精准的解读分析,然后高度概括图形符号。通过符号化手法,使人们便于记忆,记忆内容也会相应增加。同时,符号虽然简练,但是承载着大量信息内容。

2.2动态化

MG动画视觉体验的最重要的图形符号的运动。信息的视觉动态化,是将收集好的信息精简分析后进行动态化展示。通过技术的手段的发展,使信息视觉化从传统静态的、单向的、平面式的表现形态向动态的、多向的、立体式交叉式的全新动态影像的信息视觉呈现形态。

2.3故事化、叙事化

虽然 MG 动画为非剧情类动画,但是并非作品中没有角色出现,片中的角色大主要是解说的作用,也是为可视化的符号形象服务。信息的可视化传播也能够用故事化的手法,将主要的信息提取并嵌入故事化的叙事中,这种手法通常出现在热点新闻以及其他节目中。

信息视觉化不仅仅是“信息+图形+动态效果”那么简单,它需要以信息内容为核心,先是对文字进行分析,在进行创新形的个性创作,需要将其表达的内容讲述出来,同时还要艺术化的表现手法。最困难的地方就是理性的逻辑思维与感性的艺术表达的冲突,我们既需要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还需要极富有内涵的表达。艺术需要自由,而信息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给设计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这就需要设计师要不断进行突破,创作出个性的作品。

3.互视性

2米尔佐夫认为视觉文化的构成不是由媒介所界定的,甚至不是有可称之为视觉活动的观看者和被观看者之间的互视作用界定的。以前,除了相信教师以及他们书中的文字,我们好像没有其他获取信息的方式,当然我们别无选择;如今,我们能轻轻松松随时随地的在一些媒体——电视、电脑、手机移动通讯设备以及万维的网络上了解信息,并且观看主体与观看对象之间的距离(不是物理的空间距离,而是慢慢融入到媒介当中)。身体的消失,身体与观看对象距离的消失。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必然的交流方式。人们和终端机器之间的互动最终的追求是像人与人交流一样流畅自然。

虽然MG动画现在还是非互视的形式,但是在很多方面是共同的,尽量营造用户的快节奏的体验。从技术上,MG动画的三快原则,符合大众娱乐审美需求,拉近了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图形简单明了,配以可视化的音乐,避免了观众注意不集中可能会忽视的细节和主题,注意大众的可接收能力,能在大众没有观看说明时也能理解,有效提高了用户的视觉效果。并且MG动画是动态与静态的结合,形态多变的动态图形,在移动端、交互展示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

结语:

在教育方面,书产生的方式是孤独的学生,最早的书是由学生来抄录,锻炼的是学生自己的个人理解。现在人类的审美是一种以追求特殊的快乐为目标的精神活动,年轻一代获取信息的习惯进行观察不难发现,文字被图像取代、图像被影像取代,报纸书籍电视被手机或电脑中的网络取代,这也不难解释为何最近短视频类app 爆发性的发展。当前的“Motion Graphic”是信息時代下的产物。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使人们不自觉的会在碎片时间中找更容易接收的信息,MG动态图形的优势自然就显现了出来。用MG动态图像来表达阅读门槛更低,多样的表达形式和强烈的视觉听觉都是更加吸引注意力的方式。而且网络越来越发达,上网及流量成本也更低,给MG动态图像的发展提供了土壤。3MG动态图像成为“视觉—大众”中的一种形式,通过流动的动态图形,更加简化、直接的把握全球与地方的新形构已成为一种共识。

参考文献:

[1] (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 《视觉文化导论》——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8

[2]  魏志成. 《动态图形设计初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1

[3]  王凯. 《信息可视化设计》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出版社,2013.5

[4] (英)大卫·柯罗. 《从文字到图像》——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10.10

[5]  王发花,黄裕成 《动态图形设计》—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中心,2015.8

[6]  梁子倩.MG动画信息可视化设计语言研究——艺术科技,2017.12.15

[7]  李涤非.灵动的_即视_效果——湖北美术学院,2018.6.01

注释:

①  (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 《视觉文化导论》,第117页

②  (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 《视觉文化导论》,第15页,第113-145页

③  (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 《视觉文化导论》,第317-319页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猜你喜欢

信息可视化视觉文化
计算机网络安全可视化研究平台设计与实现
论信息可视化设计在个人简历中的应用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策展研究
图像叙事:MV的视觉文本解读
标签的可视化进程初探
论当下电影艺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表现
涂鸦艺术的城市视觉文化表现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图形动画设计与制作研究
浅谈信息可视化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视角下现代化铁路枢纽站的视觉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