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周口婴儿丢失案事件网络舆情分析

2020-10-20郭晨光

广告大观 2020年10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

郭晨光

摘要:网络舆情是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勃兴出现的新生事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广泛的应用,网络舆论信息的产生体量、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以河南周口婴儿丢失案为例分析其背后的本质性事实和趋势。

关键词:网络舆情;舆情研究;河南周口婴儿丢失

前言

互联网的发展使传统舆情在其语境下拓展诞生出网络舆情这一新事物。《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全年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1]。随着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等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边界和应用范围有了极大扩展,各种信息和数据极具增多,并正在迅速膨胀变大。

1.网络舆情的概念

曹劲松在《网络舆情的基本特点》一文中指出网络舆情是指公众借助网络传播工具表达自身意见、观点和诉求所形成的新媒介舆论场,它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新闻舆论场,也不同于现实社会交往中的口头舆论场,有着其自身的鲜明特点[2]。徐晓日在《网络舆情事件的应急处理研究》一文中认为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3]。刘毅的《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范式的转变》中提到网络舆情是由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4]。周如俊在《网络舆情: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一文中认为网络舆情从书面上理解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王来华在《论网络舆情与舆论的转换及其影响》一文中认为“舆情”在其狭义上是指民众受中介性社会事项刺激而产生的社会政治态度;而网络舆情,则主要指使用网络者或俗称网民的社会政治态度[5]。

2.河南周口婴儿丢失事件

2019年5月16日上午,河南省周口市发生一起“盗婴案”,經过警方、媒体、网民连续多日的寻找,婴儿被安全找回。5月20日事件发生反转,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该事件由婴儿母亲、婴儿生父(安徽滁州市琅琊区在职干部)及其高中同学李某某等人自导自演的一出婴儿“被盗”的闹剧,网友议论纷纷,该话题登上各大新闻头条,微博热搜,在20日相关舆情量达到顶峰。

2.1传播趋势

5月16日上午,河南周口一母亲晕倒后,醒来发现其4个月大的婴儿丢失,随后警方和男婴家人悬赏征集婴儿线索,头条新闻、人民日报、大河报等媒体官微发文传播婴儿“被盗”扩散事件影响力,梁咏琪、陈法蓉等明星大V积极转发帮助寻人,促使事件热度呈上升趋势。18日,周口男婴“被盗”超48小时,由于事件没有进一步进展,舆情热度出现暂时回落。19日,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东方今报等媒体官微传播男婴被找回的喜讯,网民纷纷发表“谢天谢地”“平安就好”“为警察点赞”等言论,舆情热度急速攀升。然而,就在网民的喜悦之情尚未散尽之时,20日事件出现大反转,原来婴儿并非“被盗”而系女方自导自演。“婚外情”“母亲与生父合谋抱走孩子”“男婴生父为在职干部”等戏剧性情节令网民大跌眼镜,舆情热度于20日达到顶峰。随着参与策划者被拘留,安徽省滁州市委宣传部滁州军分区纪委发布有关网传琅琊区人武部政委王一迪涉及案情的通报后,舆情热度便迅速下降。

2.2传播平台

全网有关“河南周口婴儿丢失案”的舆情信息中,平台传播量居于前三的依次为微博、新闻客户端、新闻网站。平台传播量排第一位的是微博,占比为87%。微博传播消息的速度之快,加之“周口婴儿丢失案”一波三折的剧情走向,在人民网、环球网、澎湃新闻等媒体官微以及梁咏琪、陈法蓉等明星大V的带动下,网民参与事件讨论的热情被充分点燃。“周口丢失男婴找到了”“周口男婴丢失系女方自导自演”“周口丢失男婴生父另有其人”等微博话题讨论量均破万,微博平台占据着该事件讨论的主阵地。

平台传播量排名第二位的是新闻客户端,占比为6%。“天天快报”“搜狐新闻”“凤凰新闻”等客户端基于受众个人兴趣和潜在兴趣提供了时效性强的高质量文章,诸如《周口丢失的男婴找到了!》《孩子找到了!到底发生了什么?最新消息来了》等文章满足了网民对于信息的需求。

平台传播量排第三位的是新闻网站,占比为3%。主要内容为传播事件最新进展,诸如《女子散步晕倒,4月大孩子被盗!警方悬赏5万元急征线索》《周口盗婴案破了!警方奋战60多个小时将男婴解救》此外,“央视网”发布的《周口男婴丢失事件反转,“狼来了”该被法律问责》评论性文章,也引发了公众对追责制造虚假警情的思考。

3.舆情结语

自5月16日该事件发生后,“河南周口婴儿丢失案”一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然而,当婴儿平安归来后,案件却出现了反转,19日警方发布的通报中一改口径,更为诡异的是家属并没有表达对嫌疑人的愤怒,而是对媒体表示“希望事情到此为止”。这些有违常规逻辑的情节,触动了网民“疑虑”的开关,使之事件再次掀起舆论浪潮。“河南周口婴儿丢失案件”最初可以说是“惹怒”了众多网友,并纷纷谴责,有评论言:“人贩子必须绳之以法,判死刑”,更有甚者提出“修改法律,人贩子除以死刑”等言论,而最后事件的反转,又令人哑口无言。该事件从曝出到反转到尘埃落定,这背后是对社会诚信的讽刺,也是对伦理道德的挑衅,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度却成了一桩闹剧,这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和恶意占用。除此之外,我们也应注意官方通报在各大平台的措辞和用语,河南省周口市警方通报从最初的“婴儿丢失”到“盗婴案”,再到后面的“婴儿已找回”,但并未对嫌疑人自首进行通报,这种对真实情况有所隐瞒,更容易引起舆论,官方发布通报的目的是回应受众关切,解疑释惑,平息舆情,切忌言语表达不详,不要给网民留下过多的想象空间。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02-28].http://www.cac.gov.cn/2019-02/28/c_1124175686.htm

[2] 曹劲松. 网络舆情的基本特点[J]. 西江月,2010(10):39-40.

[3] 徐晓日. 网络舆情事件的应急处理研究[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89-93.

[4] 刘毅. 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范式的转变[J]. 前沿,2006(10).

[5] 王来华. 论网络舆情与舆论的转换及其影响[J]. 天津社会科学,2008(4).

(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预警体系研究
微博问政与回应中的政府形象塑造
试论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方略
自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新媒介生态环境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特点及研判机制思考
网络舆情编辑能力构成因素浅析
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