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2020-10-20杨玮涵
杨玮涵
摘要:隨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教育意识也不断增强,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更全面的要求,社会和国家也更需要素质复合型人才,新课程改革则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规定教师们对于自身教育教学方式重新审视并加以优化整改,摒弃了原有的理论知识灌输型教学方法,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综合素质。高中数学作为最考验学生逻辑思维与思维活跃性的学科,教师应当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有所认知,并且积极转变教学思路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思维能力。本文将以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作出分析与探究,为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1-0139-01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 people's education consciousness also increased,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talent is a more comprehensive demands, the society and the country also need more quality talents,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s conform to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 of our times, the teachers for their own education teaching way to review and optimize the rectification, abandoned the origin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GuanShuXing teaching method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as the most test of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and thinking activity of the subject, teachers should b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actively change the teaching ideas and method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continuous infiltration, efforts to improve students' knowledge level and thinking ability.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cultivation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 in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eaching.
Key words: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Mathematical thinking ability; Training method
数学对于普通高中生来说,是一门理科性质很强的学科,这就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理解认知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并且大多会为学生实行“题海战术”,主张学生在大量练习与题型多见中提升数学成绩。这一方法或许对学生应试很有帮助,毕竟熟能生巧,但却过于枯燥乏味,使得学生思维禁锢,不够活跃,是学生对抽象的高中数学学科产生畏惧与兴趣缺失,并不适合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问题,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及时调整思路,灵活应用教学手段,在稳固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基础上,为数学课堂增添活跃度和趣味性,为发展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做出努力。
1 数学思维能力的概念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对所学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予以解决的能力,拥有着数学思维能力的人,拥有着很强的数学敏感度和联想能力,他们善于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转化为数学中的题目,能够通过丰富缜密的数学逻辑推理与演算,最终可以将生活中的难题化解。数学思维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如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空间抽象思维等。逻辑思维所涉及的方面较多,可以是解题时需要一步接一步的环环相扣,也可以是讲解、说话、思考时的必备能力,可以说所有学科都需要具备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指的是人对于平面图形的认知、理解与运用的能力,例如我们所学习的《解三角形》这一单元便是考验学生对于平面内三角形的知识,也是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空间抽象思维指的是要具有在立体空间内对于立体图形的想象和理解能力,如高中数学中的《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就是主要锻炼学生将立体图形转化成为平面图形,促进理解,方便解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抽象思维能力。数学的思维能力并不只是服务于数学理论知识,而在于为各个学科培养有理有据,追求事实真理的综合性人才[1]。
2 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举措
2.1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数学中的理论知识大多抽象且充满理性色彩,而且由于数学知识题型复杂多变,逻辑解题需要环环相扣,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有着连贯思维能力,经常会有学生打趣道:数学课时,笔不小心掉在了地上,捡起来时就已经对课堂不知所云了,种种因素致使数学课堂中,老师与学生都绷紧着一根弦,不敢有着丝毫的走神与懈怠,再加上高考所带来的压力,数学课堂上的紧张氛围只增不减,这就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精神阻碍,长期下去,学生很可能由于一堂课的懈怠而彻底丢失学习的积极性,觉得自己跟不上队伍而放弃自己。再需要理性的课堂也应该有着情感的滋润,老师如果和学生之间保持着适当有度、严肃活泼的师生关系,那么将有助于营造松弛有度的课堂学习环境,例如,在学生感到数学理论知识复杂难懂从而产生压力时,教师应当及时感知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可以利用幽默有趣的话语或安慰的语气,让学生放松心态,不必焦急,用不同于讲解知识时的严肃,用更为亲切的话语经常性的鼓励学生,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头脑放松,思维发散,学生在这样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才能更好的思考,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以及端正的学习态度。
2.2变换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于学生在各式各样的问题中,通过不断的思考与推算,从而获得解决答案的过程中逐步提升的,但是过于单一、死板的问题情境会使得学生产生惯性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型、创造型思维的形成。教师应当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不断为学生提供更新颖、更有趣、更巧妙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问题中通过联想、思考,最终获取答案,这样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成就感,也增加解题趣味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概率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商场中由于圣诞节将为顾客举行一场有奖促销活动,顾客购买一定的金额之后即可抽奖,每次抽奖都从装有4个红球、6个白球的甲箱和装有5个红球、5个白球的乙箱中,各自随机摸出1球,在摸处的2个球中,如果都是红球则为一等奖;只有一个红球则为二等奖;没有红球则不获奖,求顾客抽奖一次就能获奖的概率。这一题利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抽奖小例子,为学生展开了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更贴近学生生活,也促进了数学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更是在有趣的生活问题中提升了学生的思考能力、逻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更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2]。
结束语: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不仅顺应了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也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学生思维教育培育的规定,数学思维能力一旦形成,不只是对学生的成绩提升有所帮助,也为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应当为此做出努力,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良好认知,积极转变问题教学情境,营造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好的为学生的未来和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宋建华.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探讨[J]. 教书育人, 2019, (32):68.
[2]关正兰.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探讨[J]. 内蒙古教育, 2019, (20):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