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通”空间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与创新
2020-10-20刘妮娜
刘妮娜
摘 要: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各学科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教学改革。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对“人人通”教学平台的应用,实现教学的有效创新。但要想将“人人通”等教学平台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教师付出进一步的努力。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围绕“‘人人通空间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与创新”这一主题展开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人人通”空间 小学数学 融合 创新 策略
“人人通”实际上指的就是一种以云计算、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学习平台。学习者可以借助该平台进行随时随地学习,并且做好相关学习记录。教师则可以利用“人人通”平台,搜集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把握学情,从而制订更加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在“人人通”平台交互式教学功能的支持下,师生之间还能够实现交流与互动,这对于活跃教学气氛、提升教学效果都非常有利。但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发挥出“人人通”的教育功能,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人人通”空间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作为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教学平台,“人人通”具备多方面的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对“人人通”平台的应用,实现“人人通”空间与数学课堂的有效融合,有着重大意义。首先,“人人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在“人人通”平台的支持下,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查看相关的教学视频和资料,以此突破传统学习模式的弊端,打破以往学习活动在时空方面的限制。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人人通”平台上做好标记,以此帮助学生明确后续的学习目标;其次,教师可以借助“人人通”平台,查看学生提交的学习成果,以此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方便日后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再者,教师在完成某階段的教学任务之后,可以借助“人人通”平台,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方便学生和家长查阅。可以说,“人人通”空间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是促进学科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举措。
二、“人人通”空间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利用“人人通”平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通常会将知识点强制性灌输给学生,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课堂感受。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学生容易对数学课堂丧失兴趣,这对于打造高质量的小学数学课堂非常不利。这种情况下,倘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人人通”平台的优势,突破以往教学中的不足,给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就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于课堂的希望被重新燃起。而当学生对于数学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则意味着高效课堂的开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将“人人通”的教育优势进行充分发挥,就需要把握“人人通”的应用技巧,同时全面把握学情,了解教学基本要求。例如,在组织开展“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借助“人人通”平台,为学生进行生活中常见图形的展示,帮助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加深对各类图形的认知与理解。相比于传统直接语言性讲解的方式,以“人人通”平台为依托的授课模式,更加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眼球,也更加能够推动高效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利用“人人通”平台,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小学生自身并未形成较强的约束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而,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就需要得到教师的恰当引导。可以说,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大而深远的。对此,在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人人通”平台的支持下,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对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的优化,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改善学习条件,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发挥出引路人的价值。例如,在组织开展“认识钟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借助“人人通”平台,为学生讲解生活中常见的几种钟表,并且给学生设计一个提问教学环节,即:由教师借助“人人通”平台,为学生展示几个时刻表,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钟表上显示的时间。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则可以借助“人人通”平台,给学生布置课后练习作业,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有效复习。借助这种方式,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时空方面的限制,帮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同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
(三)利用“人人通”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巩固教学成果
“人人通”作为一种以互联网等现代技术为依托的平台,将之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上,使之与数学课堂相融合,有着重大的价值。如,教师可以借助“人人通”平台,搜索大量与课堂教学活动相应的内容,并且将之引入课堂,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如此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视野的有效拓展,而且能够实现对教学资料的有效整合,为高效课堂的建立,奠定扎实的基础。此外,在教学反馈环节,教师还可以借助“人人通”平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查缺补漏,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教学成果的有效巩固。例如,在组织开展“长度单位”这部分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借助“人人通”平台给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即:要求学生回到家中之后,测量一些常见生活用品的长度,并且在学习平台上做好记录。之后,教师则可以利用“人人通”平台,搜集整理学生提交的作业。通过这种方式,快速了解学情,明确教学重点,同时把握后续的教学方向。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对“人人通”的教育优势进行充分利用,一方面,弥补以往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制订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实现教学的有效创新,以此满足新时期数学学科教学要求,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具体而言,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寻找“人人通”与数学课堂相互融合的可靠途径,借助“人人通”的作用,打造高质量的课堂,促进小学数学学科体系不断完善,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赵玉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研究——以《圆的面积》为例[J].名师在线,2019(31):76-77.
[2]戴耀亮.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0):57.
[3]严秋容.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人通”微课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30):11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