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强化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分析
2020-10-20冷郁松林跃臣
冷郁松 林跃臣
【摘要】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由于教育体系的变革与发展,教师开始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着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是基础性学科,从内容层面划分,包括语言表达、写作技巧、主题思想、生活感悟等等,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引领学生深入的探究学习,获取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知识。
【关键词】 语文古诗词教学 传统文化教育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5-132-01
引言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知识结构的重要元素,也是传统文化传播的基本载体,体现着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与价值。基于素质教育背景,教师要重整教学结构,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古诗词教学,对一些重难点词句进行全面讲解,促使学生深刻体会古诗词情感韵味。同时,教师还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认识了解,积极探索语文,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本文会从课堂教学层面分析,并提出多个教学意见。
一、目前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古诗词一直都是语文教育的重点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大的比例;但是,古诗词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当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还存在多个问题,影响着教学成效。其一,初中教材中所涉及的古诗词难度普遍较高,对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说,理解层面具有一定的困难。而且,从实际调查发现,现代语文古诗词教材在排版上还存在不足,学生难以快速的适应教学内容;加之,学生古诗文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较为勉强。其二,则是教师教学问题。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与观念的影响,教师普遍会把古诗词分为多个部分进行讲解,如语法、句法、词汇用法等等,以拆分的形式来教授会遗失古诗词的内涵与价值,且不利于学生的综合性理解与感受。尽管花费了较长时间,但学生学习效率还是比較低下。其中,部分教师对古诗词的理解不够透彻,甚至会出现翻译错误。所以,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知识能力与教学水平,更好的进行古诗词传统文化教育。其三,则是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有大多数学生认为古诗词基本都是古文,进而产生畏惧心理,学习兴趣也大大降低。同时,由于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相差较大,且缺乏使用价值,学生不愿主动学习思考。另外,古诗词课堂教学氛围沉闷乏味,且内容单调,致使教学效率也相继降低。
二、灵活运用教学,强化基础知识
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在重点,教师要详细的统筹规划,按照中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与个性特点,构建完善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表达技巧与思想感情,体会古诗词中所蕴含的语言美。在课程深化改革阶段,传统文化渗透方式应该多元化,依托教材内容,选择最合理的方法,确保传统文化与古诗词教学的协同性,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古诗词中的字、词、句,教师要着重讲解,并导入丰富辅助学习资料,引导学生逐步自主探究思考,强化对古诗词基础知识能力的学习,从而达到高质量的学习成效。
例如,在教学《渔家傲·秋思》古诗词中,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教学法,以多媒体为媒介,导入教学微视频,明确教学的目标与重点,学生可以根据微课来划分句式结构、自主翻译等。这篇课文偏向与诗词歌赋的传统文化,课前,教师可以线利用音频播放,让学生感受诗词所描述的画面。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朗诵,活跃课堂氛围。其中对重点词“连、孤、家、归、霜”,教师要详细分析;其中,教师也会抽点个别学生表述自己的看法,如“这首词属于双调,上下两排62个字,前段曲调低沉,后段激昂”。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古诗词内容,教师可以编排成剧本,组织学生表演,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诗词短片与诗人简介”,促使学生深刻理解作者戍边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在强化诗词基础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对诗文的鉴赏与解读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开展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初中语文的学习主要目的是扩充知识面,提升学生语文和谐素养。传统文化教育是语文的关键部分,将传统文化与古诗词教学相融合,可以最大化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接受多样知识学习,获得丰富的知识积累。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其中所创达的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联系现实生活,直白的讲解古诗词,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在现代化教育体系下,语文教师要重视对诗词教学布局,充分考虑中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实施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例如,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首先,教师可以先讲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引领学生主动探索诗人的生活,增强课堂的互动交流性。“水调歌头”提到了嫦娥,学生会立马联想中秋节,继而从生活角度来理解诗文内容。考虑到古诗词教学的枯燥性,语文教师可以联合音乐教师,采取诗文歌唱的形式,让学生吟诵,加强印象。其次,为了加强学习渗透,教师可以定期开展专题活动,巧妙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如以“诗词大会”为活动形式,教师会固定主题,采取小组比拼的方式,“中秋节”为主题,每个小组则需要写出依据贴合主题的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等”。或者,也可以举办朗诵比赛,促使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精细规划教学策略,创建一体化教学模式,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的渗透是长期性的,教师需在一步步深挖,融合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获取丰富的知识量,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实现全面发展。并且,在日常学习中,教师需开设多元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李静[1].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000(011):1-1.
[2]阮玉青.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以新人教版教材为例[J].考试周刊,2019(12).
[3]谢巧玲.浅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神州(上旬刊),2019,000(01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