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2020-10-20刘骅庆
刘骅庆
摘要:分析地质灾害危险程度以及了解发生地质灾害的原因最有效的途径便是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可以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给予有力根据。本文主要以某地区自然灾害发生情况为例,分析其发生现状,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其灾害危害性进行评价,根据分析结果简述该地区面对地质灾害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从而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引言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根据具体的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数据为参照,以往通常通过定性评价法,并没有办法彻底落实评价结果的定量化。为了完善评价工作、加强评价效率。根据相关分析法,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利用层级分析法与多层次图形叠加等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但是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在我国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好处于发展阶段,许多专业人士对于层次分析法的认知并不是很深,所以需要加强对于层次分析法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为完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提出有力依据。
一、 某地地质灾害现状
某地地处高山深谷的山区,地形波动幅度较大,地区内的断裂发育完整,岩体破坏,构造带活动剧烈,地区内时长发生地质灾害。根据授权部门的调查数据表示,其主要自然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山体崩塌等,如图1所示。因上述地质灾害的导致我国经济损失约达100000000元左右,上万村民受到威胁。在这种现状下,就需要对当地地质灾害进行具体调查,并根据地质灾害数据评价当地地质灾害风险,为规划和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参照。因为之前的技术措施并不能达到定量评价的要求,因此,当地政府决定在原有质量评价的基础上,采取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评价,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提供可量化的数据[1]。
二、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层次分析
(一) 评价思路
首先,通过野外现场调查、遥感解析、工程地质描绘等技术措施对当地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具体调查,并将完整的地质灾害背景和条件资料作为灾后风险评价的依据。在进行地质灾害性数据收集工作完成后,首先对数据展开分析,其次是地质风险区的困难表达。分析影响地质灾害发展的相关原因,将相关原因作为评价灾害数据的变量,并通过相关数学分析方式定义其权重,从而对其进行更加准确的评定。最后,通过归一化数值变换方法,统一各个维度,确定了地质灾害的边界,划分地质灾害的风险区域。根据风险等级,将地质风险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层次和质量,完成定量评价和定性工作[2]。
(二) 评价过程
鉴于地方地质灾害的形成要求、主要类型以及地质灾害多发区,采取目标分析法构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标准系统。该标准系统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目标层,是地质灾害风险程度评价,第二层是一级标准层,其主要分为四个一级标准,分别是灾害历史、基础原因、诱发原因、危害程度,第三层为二级标准层,是一级标准下的详细标准。其中,灾害历史下的二级标准有灾害平稳性、灾害点密度、灾害点密度、灾害面密度、灾害体密度。基础原因下的二级标准有滑坡标准、坡高标准、植被标准、岩组类型。诱发原因的二级标准有工程活动和降雨要求。危害程度下的二级指标有威胁财产、威胁人员。
(三) 评价结果
对每个评价原因的相关定量数据进行叠加估算,得到有关当地地质灾害风险性的整体评价。根据危险程度,遵循差异性原则,将当地地质灾害风险地区划分为三个不同程度的地区,即初级危险区域,中级危险区域和高危地区。三个危险级别区域中,受威胁范围较广且危害性较大的为高等程度危险区域,主要对居民区,城镇水利等设施产生威胁,大多数威胁方式为自然灾害中频繁发生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当地近期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共计50起以上,导致我国经济损失约达7000万元左右。中等程度危险地区,发生地质灾害面积小于高等程度危险地区,地区内多是高度坡陡,腐蚀效果明显,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比较容易发生地质灾害。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内灾害密度大概为10.5处/100kmr,多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低等程度危险地区,发生地质灾害面积高于高等程度危险地区,占据测试地质灾害地区整体面积的60%以上。该地区内的地质灾害密度大概为0.39处/100kmr,以往共发生过8起地质灾害,1起崩塌、2起滑坡、1处泥石流、4起不平稳斜坡。导致我国经济损失约为10万元,受害人员约为16人[3]。
(四) 注意事项
为保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过程中所使用的层次分析法的客觀性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①做好地质灾害基本现状的调查作业,了解发生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要求和地质灾害分布区域、危害程度等、保证相关地质灾害资料的准确性以及完整性。因为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是根据地质灾害基础资料为参考,若是资料不全面,会影响地质灾害风险性层次分析和评价作业的质量。②鉴于实际状况构建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标准系统,符合地质灾害风险性程度评价的目标,精准辨别出风险程度相对较高的地质灾害地区。③通过与矩阵的比较确定其重要性,并准确进行计算,以便确定不同级别的地质灾害风险区,制定完善的“以预防为主,治理辅助”的地质灾害防治手段,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4]。
三、 结束语
综上,层次分析法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的运用,不仅可以避免以往技术措施中的不足,落实对地质灾害风险程度的定量化评价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过程以及结果的精准程度。所以,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是可实施的且具备巨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晓乐.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000(022):166-167.
[2]丁丽, 李再兴,李学问,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登封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6,27(002):92-96.
[3]汪贤良.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J].华东科技:学术版, 2017(8):387-387.
[4]张晓东,刘湘南,赵志鹏,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盐池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J].国土资源遥感,2019,031(003):183-192.
(作者单位:江苏地质基桩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