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磁州窑瓷器艺术风格探析

2020-10-20纪珊珊

广告大观 2020年5期
关键词:磁州窑宋代瓷器

摘要:磁州窑创烧且鼎盛于北宋中期,是宋代以来中国北方最大的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它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并主要运用剔花、珍珠地等技法和纹样进行装饰。为了顺应普通民众审美以及市场需求,装饰素材多提取于市井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磁州窑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宋代磁州窑刚毅豪宕、潇洒自如的艺术个性将陶瓷器物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开创了陶瓷艺术的新纪元。

关键词:宋代;磁州窑;瓷器

磁州窑是宋代以来我国北方最大的民谣体系,因窑址位于宋代磁州境内而得名。磁州窑地区丰富的水、煤炭资源为瓷器的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磁州地区因其“大青土”不及邢窑、定窑瓷土精白,匠师们为适应市场需求便将北朝和隋唐青瓷上已使用过的白化妆土用在制白瓷上,创烧出磁州窑的化妆白瓷,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装饰进而形成白地黑绘、剔花以及珍珠地等装饰技法和风格。磁州窑因其主要消费群体是一般民众,所以其瓷器的艺术风格不同于宫廷御用瓷器那样端庄典雅。装饰图案主要取材于民间,多绘制人们日常生活所喜闻乐见的场景,器型风格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间色彩。

一、精美装饰工艺——剔花

剔花是我国古陶瓷装饰艺术中最常用的技法之一。由于北方窑厂习惯使用化妆土工艺,瓷胎较厚,所以特别适合剔花技法。所谓剔花,即在半干的坯体上,使用竹木或竹石等制成的刀具,按事先设计的方案,以一定深度将纹饰以外的坯层剔去。以这种装饰技法制作出的图案具有很强的浮雕感,从而具有鲜明的装饰效果。磁州窑最精美的装饰工艺是剔花,有胎地剔白花、白地剔黑(赭)花、黑(赭)地剔白花等。由于剔除的地方通常显露出黄褐色,与黑色的釉或白色的化妆土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这就使主题纹饰能被更强烈的凸显出来。剔花牡丹梅瓶和白釉剔花牡丹纹罐,以剔露的土褐胎色托起环绕腹体的洁白花枝,花卉纹清晰明朗,花形饱满多姿,具有典型的民间艺术风格。

磁州窑的剔刻工艺属于胎装饰类,分浅剔与深剔刻两种,浅剔是指在半干胚胎上把纹饰以外的化妆土剔掉,露出胎体,施透明釉烧成,成品色差明显,主题纹饰突出;而深剔刻则是刀入胎骨,将主题纹饰以外的胎地剔除,增加纹饰图案的浮雕效果,使纹饰图案看上去凹凸立体,视觉冲击力更加强烈。剔花瓷器,线条遒劲有力,给人以古朴奔放之美感。白化妆色与土褐或灰白胎色的对比,使宾、主分明,形象突出,具有柔和雅丽之美。白釉剔花婴戏荷花枕,瓷枕剔刻花纹流畅,灵巧实用,以剔露的土褐胎色托起枕面洁白的荷叶与手持荷花的孩童,线条干净利落,造型与装饰能够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二、典型风格标志——白地黑绘

北宋晚期,陶瓷生产出现异彩纷呈的局面,五大名窑并驾齐驱。正是在这一时期,磁州窑受黑剔花强烈黑白对比的启发,结合中国水墨画的技法,创造了白地黑绘装饰手法,成功将传统绘画和书法艺术运用到瓷器的装饰上来,形成磁州窑独特的装饰风格。白地黑绘又名釉下黑彩彩绘,是用毛笔在加施了化妆土的器胎上直接绘画或写字,再加透明釉烧成。瓷枕是中国古代的夏令寝具,它清凉沁肤,爽身怡神,自古便受到人们的喜爱。大多瓷枕画面取材于当时的生活小景,以婴戏为题材的很多。白地黑花婴戏纹枕,枕面主题纹饰画笔简练,描写两个婴孩玩耍。其中一孩儿头上落一只小鸟,孩儿惊愕不已,另一孩儿作兴奋状,欲上前捕捉小鸟。虽着墨不多,寥寥数笔便把孩儿天真可爱的童趣表现的淋漓尽致。

白地黑绘的装饰特点是用单色画成,用生动的笔法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物象的轮廓和特点。因为绘制时需要在泥胚干燥前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所以要求画工必须具备娴熟的技艺,对造型的把握成竹在胸,才可以又稳又准的完成瓷器的绘制。为了使瓷器装饰更加形象饱满,在白地黑绘的基础上借鉴划花的装饰手法创造出新的装饰形式—白地黑绘划花。即在白地黑绘施透明釉之前用尖状或篦形工具在黑色料层面上划出相应纹理,漏出白化妆土底色。如图6白地黑绘划花鱼藻纹深钵,用浓笔绘出鱼和水草的外轮廓,用尖状硬笔划出鱼头、鳞片、鱼鳍以及水草的细节,笔法质朴粗犷,纹样生动传神。

三、独特装饰纹样——珍珠地

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始终受其他工艺品装饰艺术的影响,磁州窑的瓷器同样也不例外。珍珠地是宋代磁州窑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它是借鉴唐代金银器纹饰中的錾花技法而创制的一种纹饰技法。图案的纹饰点缀视为匀称的等直径的圆圈纹,因其感官效果貌似填满空间的珍珠而得名。由于磁州窑在北宋早期到中期都以烧造白釉瓷为主,所以珍珠地纹饰在白瓷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珍珠地纹饰增强了图案的装饰意味,使单一的器物表面可以产生多层次的立体效果。不仅花卉经常被选作为装饰性图案,狮虎作为镇宅驱邪的象征,也经常被绘制在瓷器上,磁州窑匠师们笔下的狮虎多是身形矫健、威风凛凛的样式。珍珠地虎纹梅瓶,一直老虎跃然挺立,张开四肢,显示出凶猛威武的形象。剔花、白地黑绘、珍珠地作为磁州窑独特的三种艺术风格并不是相互独立、彼此分割,而是相辅相成的。三者组合搭配同时表现在同一个瓷器上可以产生丰富的视觉感受。瓷枕家国永安,瓷枕的枕面采用珍珠地纹样以及白地黑绘进行装饰和题字,侧面运用了剔花工艺,造型优美,装饰丰富,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结语

磁州窑作为宋代北方民间瓷器的典范,反映着民众的审美和市井生活面貌。它的起源、发展和成熟是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相统一、凝结的产物,是顺应历史发展的结果。在长期的陶与瓷的实践中,磁州窑瓷器无论在造型或装饰上都着眼于实用、美观和经济。剔花、白地黑绘、珍珠地等装饰技艺构成了磁州窑独特的风格体貌,体现出地方特点、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其瓷器特有的装饰艺术风格和技法呈现出我国北方陶瓷瓷绘艺术无与伦比的审美品质,为后人留下了极具研究价值的審美文化实物。

参考文献:

[1] 杨泓.美源[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8年1月版.

[2] 唐济川,高纪洋.论宋代尚理平朴之文风对器物造型的影响[J].时代文学,2012年.

[3] 张伟英,沙海鹏,黄卓民.磁州窑装饰艺术探源[J].中国陶瓷,2009年.

[4] 杨静荣.有关磁州窑起源和发展的几个问题[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9年.

[5] 魏姝俊.论磁州窑瓷绘艺术[J].文艺研究,2013年.

作者简介:纪珊珊,1996年10月出生,女,汉族,山东省威海市人,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设计艺术理论与实践。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猜你喜欢

磁州窑宋代瓷器
中国的名牌瓷器
高傲的瓷器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黑与白的艺术——磁州窑白地黑花瓷枕
新闻浮世绘
元代磁州窑的“梨花白”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