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工作总要求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2020-10-20张旭丰曹艳红崔丝露
张旭丰 曹艳红 崔丝露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习总书记主持重要会议,战疫部署步步深入,确定了疫情防控工作“十六字”方针,明确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的总要求,在党和政府强有力的管控下,我国疫情已得到很好的控制,抗疫斗争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担当精神,疫情防控工作总要求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坚定信心迎挑战、同舟共济战疫情、科学防治上水平、精准施策提效能。
关键词:新冠肺炎;总要求;疫情防控;健康扶贫
2020庚子金鼠年春节,注定是个不平凡的节日。面对始料未及的重大疫情,全国人民注定要打一场人民战争。习总书记主持召开多个重要会议,战“疫”部署步步深入,2020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确定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疫情防控工作总要求“十六字”方针[1],明确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彰显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担当精神。
一、坚定信心 迎挑战
2020年2月10日,习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汇聚起共同抗议的磅礴伟力,集中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
习总书记指出,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这表明,坚定信心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是战胜这次疫情的第一要义,坚定信心,凝聚战胜疫情的精神力量。人类生存经验表明,对传染病一定要重视,但决不能被它吓倒,由于人类的认识水平受到科学技术和医学进步的限制,树立生存信心,人们就能积极主动地寻找活下去的办法;战胜“非典”的一个基本经验,是我们有信心,有了信心,就能有战胜疫情的勇气、智慧和方法,坚定信心,彰显战胜疫情的勇气和智慧。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不久,它的病毒特征、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就被准确地描述出来,国家权威的诊疗方案不断推出,治愈出院的病例越来越多,患者康复后体内含有大量综合抗体,能够对抗病毒,对这些抗体的研究和使用,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出了贡献,坚定信心,来自现代科学和医学的发展。纵观人类历史,横览当今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应对传染病疫情的时候有其不同做法,效果各异。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和习总书记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举国行动,及时研究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问题,各项防控措施有力有序开展,坚定信心,来自于党的坚强领导和优越的国家制度。
二、同舟共济 战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作出决策部署,形成了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生命重于泰山,健康高于一切。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事关我国对外开放。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为抗击疫情凝心聚力。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问题意识、忧患意识,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等措施,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履职尽责,科学民主决策、精准有效施策,为抗击疫情献计出力。疫情面前没有人是旁观者,防控疫情谁也不是局外人。疫情防控涉及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管控、医疗救治、科研攻关、心理疏导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挥作用,为抗击疫情竭智尽力。
三、科学防治 上水平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习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指明了方向。总结和反思这场战疫,更深刻地证明,只有立足科技创新,建立起坚实的公共卫生安全屏障,不断增强抵御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综合防范能力,才能防疫于未然,造福于民众。由于传染病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在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产生巨大威胁的同时,也使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受到严峻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后,习总书记多次谈到国家生物安全的理念,强调“要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与能力建设。”构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技创新体系。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当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医学融合创新发展,疾病预防与临床诊疗的任何一项新技术、新装备、新药品的应用都是医学科技发展的结果。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积极研发重大传染病精准防控的新技术,我国科学家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肺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与世界卫生组织分享。人才是科技创新最核心、最关键的因素,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必须有高层次的科研创新人才相匹配。习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前沿技术攻关和尖端人才培养力度”。2003 年年底 “非典”疫情后,各地纷纷启动公共卫生发展行动计划,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公共卫生防疫与疾控人才短缺这个短板一直没有补上,特别是面向应急管理的公共卫生卓越人才尤为缺乏,需加强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病毒无国界,疫情是我们的共同敌人。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新态势下,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合作才是疫情的终止键。打通互信互通、共建共享的最后一公里,增进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透明与合作,不断探索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公共卫生合作新机制。科学防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提升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水平。
四、精准施策 提效能
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需精准施策。2020年5 月 6 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湖北省疫情防控已由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但并不意味着防控措施可以松一松、歇一歇。” 我国的疫情防控渡过了最困难时期,但疫情还有不确定性,需要在精准施策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随着抗疫斗争的深入,人们对病毒的认识不断在清晰,对抗病毒的策略在完善。更重要的是人们政治站位在提高,思想情怀在升华,协作精神在强化,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全社会、各地区各部门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服从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指挥。特别是疫情防控吃紧的时候,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都是加班加点连轴转,工作不分昼夜,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应该采取的是常态的可持续措施,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常态就是平常的、正常的状态,在一段时间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必须继续坚持毫不放松抓好各项防控措施。尤其要通过各种途径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时刻提醒广大群众不能有松一松、歇一歇的心态。疫情防控要常态化,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监测体温等将成为我们生活常态。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和解决问题。实事求是”一词在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其本意是指做学问、做事情的一种严谨态度。1941年毛泽东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的内涵作了新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句成语,经毛主席赋予深刻的现实意义后,几十年来,就一直成为指导党的工作的极其重要的原则,也成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也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能一刀切,简单复制粘贴。当前,有关单位和部门要齐心协力,扎实推进,落到实处,严防疫情反弹,妥善处理好返校、复工、复产等项工作。
总之,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民族更是要有一种精神力量。回望历史,总有一种精神,经千年颠沛而魂魄不散,经万种磨难而历久弥坚,疫情防控工作总要求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把初心和使命落实到本职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勇挑重担,炼成合格党员,迎接建党100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研究加强防控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J].《求是》2020,3:14-15.
基金项目:该文系2019年“哈尔滨医科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支部创新项目“党支部在地方病防治健康扶贫攻坚战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166),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过内部单位调研了解地方病健康扶贫工作进展,赴大骨节病病区开展卫生宣传了解成人大骨节病救治救助情况,撰写论文“基层党支部在地方病健康扶贫攻坚战中的意义”一篇。
作者简介:
张旭丰(1964.04-),男,汉族,黑龙江庆安人,本科,哲学硕士,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大骨节病防治研究所研究员,党支部书记,研究方向:地方病防控与思想政治教育。为本文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