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

2020-10-20吴允峰彭良伟

广告大观 2020年6期
关键词:德罗巴塞罗那展馆

吴允峰 彭良伟

摘要:在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上,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德国馆在建筑空间中所表现出的流畅与通透和现代主义的流通空间概念,使得密斯·凡德罗成为建筑史上世界瞩目的名家。文章主要从展馆概况、空间等角度进行分析,深层次解读德国馆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展馆概况;空间分析;

展馆概况

“巴塞罗那馆”是密斯·凡德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前最重要的一个建筑设计。“巴塞罗那馆”也成为了最集中体现密斯·凡德罗中心设计思想的第一个重要设计里程碑式建筑。1929年巴塞罗那世博会位于巴塞罗那中心公园内,世博会结束后巴塞罗那馆也随之拆毁,原材料运回德国以用于其他建筑。目前人们所看到的是1986年西班牙政府为纪念密斯·凡德罗100周年诞辰在原址1:1运用相同材料重建。虽然巴塞罗那馆原址只存在几个月之久,但是它的现代建筑理念带给建筑界以至全世界的影响却是一直留存。在密斯·凡德罗看来,当代世界博览会建筑不应该是追求多么雍容华贵,而是应该开拓科学技术领域,其展馆本身就应该是最好的世界博览会展品。密斯·凡德罗在巴塞罗那馆建筑上深刻体现了他对于现代建筑和自己的文化理解。在密斯看来,建筑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尽量以平淡如水的叙事口吻直接切入到建筑的本质:空间、构造、模数和形态。

“巴塞罗那馆”虽然举止瞩目,但其建筑面积却并不大,建筑面积仅17米宽占地长约50米,占地1250平方米,整个“巴塞罗那馆”坐落在中心公园的一个平台上,这种处理手法是仿照古希腊神庙的地基空间架构,由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几道围墙组成。场内外两个部分,从远处看去整个建筑是标准的水平结构,比例即使是现在看来也是相当严谨。馆顶全部由钢筋混凝土构成并采取钢柱支撑,馆内则是由8根镀镍钢柱组成的宽敞空间,钢柱与屋頂材料相同,。运用平行且极具结构美感的绿色提尼安大理石结合浅色清玻璃交错纵横的空间序列把整个室内划分为几个整体而富有变化的展示区域,馆内整洁空旷,最吸人眼球的便是那把密斯·凡德罗设计的现代设计的经典作品钢架结构椅子----“巴塞罗那椅子”的无扶手钢结构椅。

展馆空间

“巴塞罗那馆”入口平台,采用古希腊神庙的地基空间架构,入口台阶设计的也是十分考究,不同于常规设计的台阶尺寸,而是采用400mm*160mm的踏面,使得德国馆入口就让人感觉开阔大气。而建筑平台和魔力喷泉广场也没有采用规整的对称轴线而是运用游戏轴线让整体空间更加具有流畅性。

“巴塞罗那馆”水平屋顶,对于屋顶密斯没有并没有沿袭中世纪欧洲古典主义的塔楼式建筑形式,而是大面积铺设钢筋混凝土结合镀镍钢架,柱式采用富有现代感的150mm宽不锈钢材拼接而成的十字形,建筑内部则是8根镀镍钢架配合大理石、地毯和半透明玻璃薄壁分割展示区域,沙黄色的墙面、灰黑色的地毯、棕红色窗帘围布是对于德国馆室内的映像,这也让大众很容易联想到德国国旗。墙面和屋顶的结构也不是水泥砂浆灌注而是体现拼接关系。

“巴塞罗那馆”内外墙体,密斯对于“巴塞罗那馆”的墙体走线采取了实墙环绕的方式,沿着整个馆场平台边缘布置,形成了一个新奇的片段式围合走线,四周墙体大致可分为长短两部分,稍长的墙与整个广场中心轴线成非对称性,利用墙体打断原有的广场轴线,使得墙体的前后产生了一个停留区域,这排布方式特殊的墙体与馆场主入口台阶的位置引导控制了参观者穿过建筑领域的方式,这恰恰是密斯的高明之处,这在以往的世界博览会馆场建设中是少之又少的,充分体现了密斯“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的设计集中思想。其余部分竖向连接的内部区域,也是整个广场平台的中心轴位置,是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1929年就职宣誓的地方,整个墙体采用的玛瑙正铺也体现了这里作为仪式举办处的超然地位。

“巴塞罗那馆”软装及景观小品雕塑,不少人提及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都会想起馆内雕像“黎明”,雕塑“黎明”也是整栋德国馆中唯一的具象物件。作为一个视觉焦点,密斯将雕塑放置于内部小水池中,是展馆中“人”的象征。德国馆内地毯有很好的分割、界定区域的作用,和同区域的色彩一起具有很好的象征意义,比如灰黑色的地毯软饰、大红色的窗帘等都与德国黄黑红国旗的色彩交相辉映。

“巴塞罗那馆”展品,说到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在当年时髦的“巴塞罗那椅子”,这把现藏于德国博物馆的艺术品(复原品)是未来迎接英国国王和王后所设计,“巴塞罗那椅子”整个支撑结构是由弯曲的不锈钢管拼接,椅子表面真皮制成的板面,第一眼看去就能感受到强烈的功能性,同时也不失个性,这个设计在当时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反应,体现了密斯功能主义、现代主义的思想。

结语

空间作为一个可以改变人行为和安排人的体验的建筑容器而存在,而人同时作为建筑的一个分体,建筑要素的构成也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阐述的。人作为建筑的一部分,也成为建筑的必要组成----空间体验者。建筑和其周遭景观的关系需要符合“无尽空间”哲学观点的空间表达。辛克尔在夏洛滕霍夫宫中建筑和环境态度观点是相互融合的:建筑内房屋成为一个过渡区域。密斯的轴线利用也是受到了辛克尔的启发,只是密斯创造了一个迷宫,否定了轴线性。这些特征意味着建筑中更加丰富的神秘感和更复杂的空间建筑体验,而不再局限于新古典中对于建筑风格与建筑比例的关注。

密斯·凡德罗的现代主义,是他对于自己”设计哲学”的诠释,是设计师自己的信仰。德国馆虽然没有使用功能的完备价值,但却是一件建筑作品而并非建筑艺术品,究其原因就在于德国馆的最核心部分是把人作为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密斯对于空间的理解,对于材质的认识正是他同常人的不凡之处。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2] 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 乔纳森·格南西.1900 年巴黎世界博览会[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吴允峰,安徽六安人,环境设计专业学生;

彭良伟,安徽六安人,环境设计专业学生。

(作者单位:安徽新华学院)

猜你喜欢

德罗巴塞罗那展馆
新馆落成
广州国际车展展馆参观指南
例析阿伏加德罗常数NA在高考考查中的“陷阱”
警惕阿伏伽德罗常数NA在高考考查中的“陷阱”
“地图”
纸盒垃圾箱
从北京到巴塞罗那
我们的世博会
巴塞罗那——来自地中海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