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白石人物画研究

2020-10-20李俊芬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人物画齐白石

李俊芬

摘 要:齐白石的人物画传统且不乏创新,保留自身特点,融合百家之长,将民间绘画发扬光大。从开始的勾勒、临摹,到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和人物风格,齐白石诙谐的人物画风格对我们当代水墨人物画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文章对齐白石诙谐风格和“畸人”形态进行深入分析,论证这种绘画风格具有的趣味性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齐白石;人物画;“畸人”;诙谐

唐代人物画大多工整细致,于宋代开始出现水墨人物画,梁楷的水墨人物画开创了写意人物画的先河,文人画的出现也不断推动着水墨人物画的发展。西方绘画思想传入中国后,中国艺术面临着抉择,而齐白石为人物画发展找到了出路。齐白石把民间艺术和文人艺术融合在一起,把乡村题材、夸张的人物造型和口语式的题跋都融入了创作中,表现出诙谐的画面效果。

一、诙谐风格的特征

(一)乡村题材

齐白石年轻时是一个木匠,多年的民间艺术创作经历给他贴上了“匠人”的标签,以至后来很多人看不起他的画,认为他的画粗鄙庸俗。事实上恰恰相反,民间生活塑造了他朴实无华、善良淳朴的高尚情操。他将乡村趣事这类题材融入到国画创作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绘画风格。

正因为齐白石是农民出身,所以没有传统画家的拘束,能够更自由地进行绘画。他画他能够看到的一切事物,鱼虾、瓜果、蔬菜、工具和老者等,绘画题材十分广泛且本身具有一定的诙谐性。像椅子上掏耳朵的老人,不想上学的“小迟迟”,无处不体现着生活的趣味。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极大地缩短了画家和观者之间的距离,也表达了齐白石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齐白石也画历史人物,比如米芾拜石等。这一题材不少文人画家都画过,但是只有齐白石所画的米芾具有民间戏曲的文化色彩。在作品《东坡先生玩砚图》中,苏东坡在齐白石的手下就是一位农村老人,衣着简单,更加突出了苏东坡玩砚的神情,形象诙谐有趣。齐白石把自己对乡土的热情融入到了人物画中,表现出了诙谐的画面效果,赋予了中国人物画艺术积极健康的精神内涵。

(二)夸张的造型

齐白石人物画的诙谐特征不仅体现在绘画题材上,也体现在夸张的人物造型上。齐白石曾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一观点是齐白石对造型观的总结和发展。这似与不似的造型观更能体现出人物的诙谐性,主要表现在人物的神态、动作以及身体比例。为了使人物形神共存,齐白石抛弃了传统造型观,将人物比例进行了夸张处理。在《铁拐李玩葫图》中铁拐李的形象就被夸张变形,人物头被放大,身体只用几笔就概括出来,人物双手捧着葫芦,一只眼睛闭着,另一只眼睛睁大盯着葫芦口,神情有趣生动,画面充满了趣味性。《挖耳朵图》这幅作品的生活气息更加浓烈,它描绘的是一位老人正在挖耳朵的场景。齐白石十分巧妙地抓住了挖耳朵时人物的神态,又悠闲又紧张,怡然自得地坐在石头上,小心翼翼地掏耳朵,刻画入木三分,使人过目难忘。

齐白石的人物造型夸张诙谐,这其中透露着齐白石与生俱来的幽默感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三)口语式题跋

自古书画同源,“三绝”便成为品评中国画的一个标准。国画中题名、题诗等信息被称为题跋,题跋本身便具有审美和文学价值,是文人画重要的一部分。题跋有明事理的作用,它的精神内涵高于画面,为画面营造一种画外之音的意境,受到了很多画家的喜爱。题跋的位置以及形状都能够丰富画面的构图形式,影响着画面风格。题跋也与画家的学识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人物画中的题跋不尽相同且各放异彩。在近代人物画中,齐白石的题跋极具特色,他的题跋天真烂漫、无拘无束,并没有被画面布局约束。他喜欢用诙谐幽默的语句来写题跋,是口語式的,像“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人骂我,我也骂人”等让人捧腹大笑的语句,也让观者感受到了画家率真无邪的个性特点。《却饮图》中题跋较长但简单易懂,也借机告诉劝酒的人不要打破他的原则。齐白石题的诗大都简单通透,直接抒情表意,个性十足,有的也在反映社会现象,或批判,或控诉,都是在表达他真实的情感。口语般的题跋可以看出齐白石的情感细腻,也可以彰显出他的智慧。如果齐白石也用生僻难懂的诗句,那画面一定会失去诙谐幽默的趣味性。

二、诙谐风格的内在寓意

从齐白石的人物画中可以看出,他的艺术成熟期是他的晚年时期,他在晚年喜欢用画笔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和对自己影响至深的人或事物。齐白石将浓浓的亲情通过诙谐的方式融入到画面中,如他的作品《送学图》是送小孩子上学的温馨画面。画面中严厉的父亲要求孩子上学,可是红衣小孩却哭闹着,父亲希望孩子成才但是又心疼孩子,这其中父爱溢于言表。虽然场景普通但是却打动人心,这就是齐白石人物画深刻的精神内涵所在。

齐白石晚期的人物画用粗狂的线条概括人物形象,笔墨简,因为他更注重画面思想的表达,对生活随处可见的小事感受深刻,从中感悟出生活的大智慧和大道理。他画过很多挖耳图,这个题材中包含着他的观点态度。他借《竹椅洗耳图》告诉世人,关于他的流言蜚语他不会去理会,他能做的只有时常掏掏耳朵,让耳朵洗去“污垢”,表达的是自己对待流言蜚语的态度和希望自己远离污浊之气的愿望。清者自清,这无疑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钟馗搔背图》中一小鬼在钟馗的背上要为其挠痒,但是总是挠不到钟馗痒的地方,气得钟馗吹胡子瞪眼。这里齐白石将鬼神拟人化,让人们明白生活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很多,要泰然处之,通过轻松愉快的画面向世人传达着人生智慧,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这也就是齐白石人物画的特别之处。作品《老当益壮》中一位老者眉毛胡须花白,左手拿着棍子支撑着自己佝偻的身体。而在老人的脸上可以看到炯炯有神的双眼,让观者觉得可爱。齐白石不服老和豁达乐观的精神由此可见。

齐白石最喜欢的绘画题材还有铁拐李人物形象蓬头垢面,不修边幅,是神仙但是也像一个乞丐,再题上打油诗,充满着对现实生活中只看外表,不探究本质现象的讽刺和批判。不倒翁的形象也是如此,用来嘲讽鱼肉百姓的贪官以及批判旧社会的腐败。

齐白石运用这种诙谐幽默的笔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带动人们思考,从而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三、“畸人”心态

“畸人”一词抛开普通世俗理解的意义来说,它本身是具有浓烈的道家色彩的,通常是指神仙这类的高人。齐白石常常以铁拐李形象入画,传说铁拐李是道教的神仙,在灵魂出窍的时候身体被烧毁,才不得不寄身于乞丐身上,露宿风餐,被世人嘲讽讥笑。“畸人”形象对于主流大众来说是异类的存在,而对铁拐李形象的描绘,也在侧面表明“畸人”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志存高洁之人,是社会不良文化的对立面,有被社会边缘化的意味。齐白石一生十分坎坷、跌宕起伏,與铁拐李的经历十分相似。齐白石创作《铁拐李》并题字:“尽了力子烧炼,方成一粒丹砂。尘世凡夫眼界,看为饿殍身家。”齐白石在北京定居时,常有同他行为乖张、举止怪异的报道,一直被世人津津乐道,当作饭后谈资。叶恭绰为《六十白石印轩图卷》题字:“齐白石,今之畸人,不可方物,其艺事更不待论!”这正论证齐白石喜欢画铁拐李这种神仙落魄的形象,完全出于对个人心境的反映和生存环境的真实描述,大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心感触。还有挖耳者等经典形象也不是纯想象创作,而是出于对生活的感悟。

四、齐白石人物画对我们的启示

齐白石在大写意花鸟的成就无人能比,但是他的人物画更具创新性,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但是又不局限于传统,更向古今中外优秀画家学习。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从哭啼的小孩到不服老、挖耳的老者,从铁拐李、钟馗到不倒翁,很多人认为无法表现的东西在齐白石笔下都可以表现得栩栩如生,趣味性十足。他的人物画素材来源于生活,反映社会,将民间文化与社会现象相融合,极大地丰富了人物画的表现方式。齐白石诙谐的人物画风格更是对我们启示颇多,不管面对什么困难都要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他年轻时候就小有名气,但是从未放弃在艺术上的追求,在他57岁时他仍努力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进行衰年变法,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齐白石的人物画在中国人物画上是一座里程碑式的存在,他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对水墨人物画的研究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l]郎绍君.齐白石的世界[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2]尚辉,赵国荣.齐白石研究[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7.

[3]白巍.草衣的胜利:齐白石[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人物画齐白石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齐白石画虾
拜门
齐白石画蝉
齐白石画螃蟹
齐白石的半截虾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韩伍京剧人物画选
韩伍古代人物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