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和“大”、“少”和“小”的互用现象及原因分析

2020-10-20何叶

关键词:中心词百科全书例句

何叶

摘 要:本文以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对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多”和“大”、“少”和“小”互用的对称和不对称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出互用对称和不对称出现的情况,并且对不对称现象中的意义差别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使用规律。

关键词:“多”和“大”;“少”和“小”;互用;对称;不对称

“多”、“少”和 “大”、“小”及它们的相关结构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多/少”的对称和不对称,一类是“多/少”与名词和动词连用时的对称和不对称;一类是“多/少”充当语法成分时的对称和不对称,从语义角度可以解释许多词语和“多/少” 搭配时的不均衡。

本文将研究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多”和“大”,“少”和“小”的互用情况,探索互用的规律以及互用和不互用的原因。

一、 普通话中“多”、“少”、“大”、“小”的互用

(一)“多”和“大”、“少”和“小”互用的对称

“多”、“少”是表示数量的词,“大”、“小”是表示空间维度的词,两者原本属于两个范畴,但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存在大量“多”、“少”、“大”、“小”的互用现象,而表示的意义却没有改变。

我们以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作为语料来源,以“不大”和“不多”、“不小”和“不少”、“很多”和“很大”、“很少”和“很小”这四对词组为例。

1. 表示数量意义时互用的对称

表示数量的互用指“多”和“大”、“少”和“小”在修饰表数量的中心词的时候互用的情况,例如“数量”、“份额”、“总量”等词。以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为例,表示数量的互用占互用比例最高。

例句:

a. 处于繁殖期的丽鱼,产卵量不大。(《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b. 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总额虽然不多。(1994年《人民日报》)

c. 因此铸造的数量不多,流通不广。(《中国古代文化史》)

d. 股价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在低位呈窄幅波动,每日起伏不大,且成交量很小。(《股市宝典》)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印证在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时,“多”和“大”、“少”和“小”的互用,具有对称性,属于互用后意义的侧重点不同。a“产卵量不大”互用为“产卵量不多”,b“投资总额不多”互用为“投资的总额不大”,c“铸造的数量不多”互用为“铸造的数量不大”,d“成交量很小”互用为“成交量很少”。互用前后都是表示客观的数量,结构和语义都对称。

2. 表示比较意义时互用的对称

“多”和“大”、“少”和“小”多修饰“比重”、“比例”、“份额”、“差距”、“差异”等中心词,互用存在意义相同的现象,具有对称性。

例句:

a. 中國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零售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b. 北京作家和京味作品之间的差异不小。(百家讲坛《京味儿漫谈》)

c. 蚌有雌雄之分,但形态差异不大。(《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d. 它们不仅距离相差不小,而且还向着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运动。(《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a至d都是“多”和“大”、“少”和“小”修饰具有比较意义的词语,表示比较的程度,a“比重很小”互用为“比重很少”,d“距离相差不少”互用为“距离相差不小”,互用后意义相同。在b和c中,“差异不小”互用为“差异不少”,“差异不大”互用为“差异不多”存在意义侧重不同。“差异不小”或“差异不大”的意义侧重在某个比较项目的差异的区别大小,属于程度范畴,而“差异不多”或“差异不少”的意义侧重在比较的两者具有多少处不同,属于数量范畴。

3. 表示获得和失去意义时互用的对称

一种是“多”和“大”、“少”和“小”在名词或动词后面修饰名词或动词,另一种是“多”和“大”、“少”和“小”插入动宾结构中间修饰宾语。前者中的互用具有对称性,后者中的互用则不对称。

二、“多”和“大”、“少”和“小”互用的不对称

(一)表示变化意义时互用的不对称

“多”和“大”、“少”和“小”修饰表示变化意义的中心词时的互用具有不对称性,但“多”和“大”表现为互用后意义的侧重点的不同,属于互用后的不对称现象。

例句:

a. 自身表演能力变化不多,顶多唱几支歌。(《1994年报刊精选》)

b. 北京队今天内线双中锋进攻受阻后,战术变化不多,远投很少。(1996年《人民日报》)

c. 伊朗和海湾国家关系一年来也发生了不小变化。(1994年《人民日报》)

d. 近十几年来我国科技进步不小。(《邓小平文选》)

a至b是“多”和“大”修饰表变化意义的词的例句。a中,“自身表演能力变化不多”换为“自身表演能力变化不大”,前者侧重指的是表演变化的种类不多,结合语境也能得到印证,而后者侧重指原有的能力没什么改变。b中,“战术变化不多”换为“战术变化不大”,结合语境,前者侧重指战术种类不多,后者侧重指仍然执行原有战术,没有什么变化。

c至d是“少”和“小”修饰表变化意义的词的例句。c中,“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换为“发生不少变化”, d中“进步不小”换为“进步不少”,互用后两者意义没有差别,都表示获得的量的增加。

由此可见,“多”和“大”互用修饰表变化意义的中心词时,对称性体现在侧重变化种类数量和有无变化发生,即数量与程度。“少”和“小”互用修饰表变化意义的中心词时,对称性表现在意义几乎没有发生改变,都表示程度。

(二)表示获得和失去意义时互用的不对称

下面我们看动宾结构中互用的不对称现象。

例句:

a. 所以别看电影上一闪而过的几秒钟的场景,在拍摄过程当中真是要花不少心血呢。(《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b. 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传染病犹如可怕的瘟神,毁灭了不少城市,夺去了无数生命。(《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c. 但嫦娥觉得自从跟了丈夫来到人间吃了不少苦头,灵药既然有升天成神的妙用,何不一人独吃呢!(《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花不少心血”与“花不小心血”, “毁灭了不少城市”与“毁灭了不小城市”, “吃了不少苦头”与“吃了不小苦头”意义不相同。可见,“多”和“大”、“少”和“小”在动宾结构中修饰宾语时互用具有不对称性。

(三)不能互用的情况

1. 表示与人有关的量

例句:

a. 后来又发现吕不韦势力不小,就逼他自杀。(《中华上下五千年》)

b. 项梁听他的口气不小,就把祖传的兵书拿出来,给他学。(《中华上下五千年》)

c. 范增对项羽说:“刘邦这次进咸阳,不贪图财货和美女,他的野心可不小哩。现在不消灭他,将来后患无穷。”(《中华上下五千年》)

d. 那时我的酒量很小,喝了几口葡萄酒就晕乎乎的。(《动物凶猛》)

这些例句中的“不大”、“不小”、“很大”、“很小”“很少”修饰的词与之前的例句中的有所不同, “人数”、“口气”、“野心”、“酒量”等,这些词都指人的数量或者与人相关的事物或行为。修饰这类词,“多”和“大”、“少”和“小”互用后意义不存在对应关系,具有不对称性。

2. 表示比较的意义

以下例句均来自《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例句:

a. 水星上没有大气圈,因此昼夜温差很大。

b. 虽然这种波浪在外海不很高,但浪速很大。

c. 有的高原则奇峰峻岭、山峦起伏,地势变化很大。

“昼夜温差很大”与“昼夜温差很多”,“地势变化很大”与“地势变化很多”,“浪速很大”与“浪速很多”,这些不符合语言习惯。在表示比较的互用当中,涉及修饰地理概念时“多”和“大”、“少”和“小”不能互用。

三、“多”和“大”、“少”和“小”互用的对称及不对称的原因分析

(一)互用对称的原因

我们对世界的了解一部分是通过直接经验中产生的范畴来获得的,我们把直接经验中产生的范畴投射到抽象的物质世界,从而产生了隐喻。隐喻在人们进行思维和叙述的过程中起到中心作用,状态、变化、目标、时间关系、因果关系等等都可以用隐喻来表示。

(二)互用不对称的原因

1. 量变到质变

互用还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一特点也是产生互用现象的重要原因。

从量变到质变的因素在谓词性结构中体现得最明显,例如短语“下很多的雨”和“下很大的雨”,前者用“多”来修饰雨,表示雨水超过一般的量,量的累积导致质的变化,后者以“大”互用,说明降雨量强度大。“多”和“大”在“下雨”这一谓词性结构中的互用,体现出降雨量到降雨強度的变化。

2. 心理因素

人的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而思维是心理活动的反映。程度深、频率高的事物更容易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多”和“大”、“少”和“小”在互用时就产生了不对称现象,即在表达某些意义的时候,“多”不能与“大”互用,“少”不能与“小”互用。例如:口气很大。这些词不能用“多”修饰,因为 “多”不具有表示程度的功能,也不能修饰这类词。

3. 认知因素

语言是以认知的发展为基础的,认知因素也是导致互用不对称产生的原因之一。体现在“大”和“小”对职称、称谓和地点等名词的修饰。这种情况分为定中结构和主谓结构。在定中结构中,例如大西北、大过年、小河南,它们不能够互用为多西北、大过年、少河南,把这种结构转换为主谓结构,河南很小,意义发生改变. 小河南指的是河南籍贯的年轻人,河南很小指的是河南省的面积、范围小。河南、西北都是我国地理上独一无二的地方,不能用“多”或“少”描述。因而人们通过常识判断“多”和“大”、“少”和“小”在此时的互用具有不对称性。

参考文献:

[1]任永军. 空间维度词“大、小”的认知语义分析[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2]孙敏庆. 俄汉语空间维度词“大/小”隐喻义对比分析[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

[3]沈莉娜. “多”和“少”及其相关结构的不对称[J]. 铜仁学院学报,2007.

猜你喜欢

中心词百科全书例句
漫画少儿百科全书
好词好句
英汉口语中名词性省略对比研究
俄汉语定语对比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特殊的“百科全书”
好词好句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提升复习效率
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