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语文教材改革引发的思考
2020-10-20黄弘萍
黄弘萍
摘 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语文学科特点,根据“部编本”语文教材编写的特点,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切入研究:一是从“小”端正书写、二是从“小”提高口头表达、三是从“小”拓展阅读,三个方面分别从低、中高段阐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最终达到让扎实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材;改革;思考
少儿时期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从“小”处着眼,从小细节入手,利用“小”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到了中、高年级,注意不断发展,但常常还是外控的,仍需要教师及时提醒、督促。
一、从“小”端正书写
(一)低段:乐在其中,端正写字姿势
在课堂中利用“小”时间练字:识字教学后趁热大跌开始练字时间(五分钟)。在练字过程中,笔者会播放一些优美柔和的轻音乐,让他们一边写字,一边听着音乐,心境开阔,注意力集中。笔者经常性地示范坐姿,并进行形象化地讲解,教给学生正確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要求:头正、身正、臂张、足安,一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对写字姿势正确的学生进行鼓励,以此强化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中高段:用心感受,热爱汉字书写
练字不仅仅是简单技法的传授,更应该带领孩子去探寻汉字的根源及背后的文化,让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欣赏汉字的美,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
设计“小活动”——汉字、书法小讲堂,每周一讲,安排在周三的大课间进行。四人小组合作收集相关资料,整理资料,制作ppt,小组长担任主讲人。为学生营造一个特具精神内涵的文化学习氛围,展现汉字、书法独有的艺术形式和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历程,势必会给学生的心灵带来震撼。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又能增长学生的文化知识,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从“小”提高口头表达
(一)低段:唤醒说话欲望
利用“小”时间:课前三分钟说话,笔者提前挖掘学生身边潜在的语言资源,让那些学生所熟识的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如介绍我的好朋友、我做过的手工、我的家乡等等,将其有机整合,合理运用,让小组长抽取其中一个话题,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小组抽到的话题进行分配任务,组长每次派出一名小组成员进行说话,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接受他说出来的一切,不管是对是错,慢慢地学生能过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想法,自主思考能力也会提高,学生尝到甜头后也会有成就感,从而爱上说话,为低段写话做好了铺垫。培养学生语言意识,唤醒说话欲望,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富含生命力与活力。
(二)中高段:乐于表达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学会表达与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教学时,利用“小”时间训练学生语言运用的敏捷性和灵活性,选取一些特点明显、易于模仿的精彩片段。如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课文内容优美,且句段结构相似,非常适合学生仿说。教学时,我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让学生观察句型,找出特点,模仿句子的写法,以身边的事物(水池里的鱼、校园里的树等)为对象写一句话,给出说话的对象,降低了说话的难度,学生乐于表达,发言极其活跃。
三、从“小”拓展阅读
(一)低段:充满童趣,激发阅读兴趣
新教材第一单元入学教育中提出阅读教育,设置“快乐阅读吧”和“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把阅读习惯提升到识字、写字同等重要的地位。但要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设计“小活动”——“小小读书会”,建立图书角,定期到图书馆借书来更新图书角,也可以发动学生带上自己喜爱的书籍与同学分享,增加图书角书籍数量。平时鼓励学生利用“小”时间阅读书籍:早读前、课间十分钟,每个星期五下午开展“小小读书会”十五分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阅读氛围,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喜爱上阅读。
(二))中高段:交流阅读,拓展学生视野
小学中高阶段的孩子,为了满足大脑成长的需要,应该博学多才、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广泛涉猎百科常识,才能让孩子智慧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
设计“小实践”——“读书交流会”,研究表明,喜欢阅读的孩子,词汇量更丰富,拥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商也会更高。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是用语言思维的动物,语言越清晰,思维就越清晰,因此在阅读之后,笔者搭建一个平台——“读书交流会”,鼓励学生把近期自己看过的书籍推荐给同学,说出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这样能增加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笔者认为每隔一周开展一次,每次发言人数不少于四人。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耐心、细心、认真指导、严格要求、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刘莉. 培养阅读兴趣要从小抓起[J]. 课外阅读2012年第10期:179-179.